別人都在講數字公民,這個老師卻要「去數字化」

公民是沒有界限的, 我們在現實世界中教授學生的公民教育課也適用於數字世界,反之亦然。那為什麼要分線上和線下呢?難道我們不應該永遠都是好公民嗎?

攝影師:Edwin Andrade 來源:Unsplash

作為一名教師和一名教育技術人員,儘管我知道教課很重要,但我仍會抽出時間加入數字公民的行列。然而,我發現這個稱呼本身,並沒對我的事業產生多少幫助。那些不願意長時間在線的人,對「數字」這個詞很排斥,而早期的網民也認為數字化這個標題是多餘的。所以,我開始不再重視數字化的身份。

2015年,在涵蓋六年級至十二年級的私立學校,我第一次決定放棄數字化,但這不是唯一要做的改變,我想將公民教育課真正融入課程。然而我明白,要想創造持久而有意義的改變,需要時間、支持和承諾。

準備

在開始這一項計劃之前,我需要一個跨學科小組,共同探討學校中最合適的公民教育課。所以我向老師們發了一份意向表。幾周後,我找到了幾位教職員工,他們代表著各種各樣的校園團體,並都有興趣將公民身份帶入學校。

我和小組成員每個月都會見一次面,討論關鍵需求。例如,成員建議創建「d日」( digital days),準備公民活動,進行十五分鐘討論。其他人則建議辦家長會議和由學生主持的講座。

經過幾個月的會議,我們向大家介紹了第一個想法——d日。我們開發了一個資料庫,裡面是5到10分鐘的公民活動,其他老師可以推薦給學生。每項活動包括一個視頻或其他類型的多媒體資料,以反映問題,激發討論。活動主題涉及當今社會問題、安全、身份、隱私和技術的積極應用。通過持續接觸公民身份相關的話題,相信學生會對周圍世界產生同理心。

主辦活動

確定基礎框架後,我們每月推出家長「科技」會議,以及由學生主持的每年兩次的講座。這兩次講座都是給家長和學生提供發言機會。

我們開始與家長進行早餐對話。從家長的利益出發,選擇主題,以確保這些主題是有益的,實用的。雖然家長的談話熱情不是特別高,但我們的對話室總有家長來。眾所周知,讓家長來一趟學校多麼難。

由學生們主持的講座並不是什麼困難的事,午餐和集會時間都可以。講座平均十分鐘。在這短暫而有意義的時間裡,學生有機會了解同齡人是如何積極塑造公民身份的。

在第一堂講座中,五名學生分享了他們培養數字公民身份的方式:通過一個以海地學校為特色的服務網站;通過給貧困女孩提供幫助的眾籌平台;通過藝術作品和音樂出版網站;學生們展示了存在的重要性。這種存在感對學生來說是獨一無二的,從慈善事業到藝術慶祝活動,都讓他們有不同的收穫。

還有一次,學生領袖通過社交媒體,大力抨擊一些不良現象。通過這些,學生們學會了發表言論,表達自己的觀點。

融入課程

最初,我們想要建立公民意識,是通過計劃性的活動,如講座、家長會議和每周活動來實現的。雖然這些都已發展為常態,但它們並沒有達到我們的終極目標:融入課程。

今年,我們使用d日模板,給教師一周時間,完成一個公民活動。有時是針對K-1和2-4級的單獨活動。這個活動十多分鐘就能完成,它與教室章程或學生的課程匹配。教師可以開展團隊教學活動,也可以調整活動或將活動融入其他課程。在課堂上,我覺得這是另一份責任,我和圖書管理員合作,把相關概念納入社會學課程。

每個班都展示了 「數字周」 的不同活動,這種形式最能代表一個班級的特色。

資源

那麼,如果你想應用,應該從哪兒開始呢?看看以下5點:

1.組建一個跨學科公民小組,定期開會,確立學校的獨特需求。

2.從網上獲取資源,分享到學生、教職人員和家長的公共網站上。

3.給教師、學生、家長群體發言的機會。

4. 定期主持活動。

5.把公民教育課納入你的課程計劃。

通過這個由教師支持的計劃,我們能夠採取最符合我們多元化教室需求的公民措施。希望你也可以「去數字化」,畢竟當你關閉筆記本電腦,或者讓手機靜音的時候,公民權並沒有結束,它就在我們身邊,僅僅是公民身份。

來源:Edsurge

作者:Christy Fennewald

智能觀 編譯

—完—

親愛的朋友:

當人們開始關注「數字公民」的概念時,這位老師的想法和做法給了我們很多啟思。

祝安!

智能觀 一米

2018-2-6 於北京中關村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推薦閱讀:

還在為數字的各種英文讀法而犯愁嗎?存下來背熟(非常實用)

TAG:數字 | 公民教育 | 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