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銀翼殺手2049》的一篇沒有主題的影評

關於電影

《銀翼殺手2049》延續了雷老爺子的風格,敘事節奏依舊緩慢,就連動作戲也很緩慢;精緻的用光,澄青高對比色調的運用營造的神秘感;複雜的構圖,當然這一部在畫面上更簡潔了,這不僅僅是劇情重點變化所造成的改變,更體現了我們現實時代審美的改變,看完也不會有《銀翼殺手1982》那種視覺勞累感。

延續了前作對於社會底層和社會不公現象的關注,但也大大削弱了其位置。隔了30年,而電影中社會的狀況依舊不變,更是應證了前作想要揭露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頑固性。影片更多的關注在複製人的自我覺醒,但更多的是在講故事,引發的思考也不如前作多,既是因為對於該主題的探討多年來已被探討多次,也是因為編劇沒有足夠的能力探討同一話題的深度。

《銀翼殺手1982》更關注大環境,而《銀翼殺手2049》中關注點則在複製人的自我覺醒上。是對前作「如何定義人」主題的進一步探索。影片很巧妙的讓我們的內心跟著Joe的內心走,真正感受一把當複製人的感受,在自身的真與假中掙扎。在對於「誰是Born的複製人」的問題上的反轉可謂是神來之筆,讓Joe的內心百般變化同時也玩了一把觀眾的心理感受,跟著Joe從開始的麻木到後來看到希望並帶著好奇的追逐,得知自以為真相後的憤怒和喜悅,到最後得知真正真相的絕望與不知所措。看到最後Joe在大雪紛飛的階梯上死去,女孩在虛擬的雪中感嘆美麗,我也聽著窗外的雨聲問了問自己「我是誰」。

如《猜火車2》是導演的自我懷念和全民的懷舊,《銀翼殺手2049》從戴卡德出現後亦有一股微微的懷舊味道。看到戴卡德都白髮蒼蒼不見當年羞澀模樣,演員的演技也比當年成熟許多,依舊讓人感嘆時光飛逝。當然這完全不是電影的重點。

關於電影劇情的一些思考

影片中從Joe到那支革命軍團的每個人都想自己是「Born」,而他們這種觀念就印證著他們把「Born」視為正統,視為高尚。如現實世界火熱朝天的各項平權運動,看似代表女權的女漢子不過也是男權社會下的產物,是在男權社會上編造的。它們依舊在否認客觀存在的部分女性的特點,轉而強調女性堅強、勇敢才是女權的代表和象徵,卻不知自身把堅強、勇敢作為代表和象徵本身就是受男權社會影響下的「好品質」。真正的女權不是去追求女性的堅強與勇敢,而是承認每個女性自身的特色,不論她是女漢子還是嬌柔小巧的女人,都去尊重與平等對待。正如影片中要想讓複製人真正與人類相同,不是追求自身的「Born」,而是承認自身是被創造出來的但也應該擁有與人類同等權利。

《銀翼殺手》兩部都給我們展現了一個不怎麼光明的未來,那裡世界似乎只有「大洛杉磯」存在著一絲生機,而這生機也只是因為有人在罷了,面貌卻完全是科技所構成的冷漠與人類濫用資源所造成的骯髒和不堪。這也是在這「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們要去擔心和避免的事情,有人說科技進步給我們帶來了方便,社會的變化在所難免。但我覺得社會再怎麼變化它本質依舊要是為人的幸福服務(這裡就不探討何為「人」了),任何發展偏離了這一方向的發展結局恐怕都是恐怖的。或許你會說科技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超越生產力把人類帶到到另一種現在未知的境界,但就連我們現在的社會都已無法跟上科技進步的節奏,當我們到了那樣的時候我們真的不會由於科技水平和社會水平的不平衡而產生種種問題嗎?我倒是很喜歡《聖鹿之死》所倡導的對自然抱有些許敬畏,這或許有些宗教論調,但並不意味著不發展科技,只是覺得稍微保守小心一點不會死。

最後只想說——不要拍續集不要拍續集不要拍續集,就算拍也永遠不要拍成像《飢餓遊戲》、《分歧者》、《移動迷宮》和《猩球崛起》這樣的革命論調的續集,不然只會像它們一樣拍的沒新意又毀了電影本身的哲思基調。

推薦閱讀:

電影《左耳》中黎吧啦臨死前對李珥說的最後一句話是什麼?你怎麼看?
芭比之美人魚歷險記繪本作者是誰?
美麗心靈是一部怎樣的電影?
如何評價電影《無賤道2》?
如何看待我的前半生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這個角色的?

TAG:銀翼殺手2049電影 | 電影 | 電影鑒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