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量子化意識思維模式?中國現在在亞洲的地位達到當年日本的程度了嗎?梁漱溟說中國人的未來是印度教

中國現在在亞洲的地位達到當年日本的程度了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絕大多數中國人應該是十分關注的。

當年日本鬼子到中國燒殺掠奪,還不就是中國那時候弱嗎?

中國現在在亞洲的地位,與當年日本的強大地位比較,肯定是強大多了。

真是如此嗎?

這個問題,暫且不談,知乎有個論點值得關注,有新意。

德國人信的是康德,每個德國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康德。法國人信的是盧梭,每個法國人心裡都有一個公平的價值觀。俄羅斯人拖爾斯泰,所以俄羅斯處處提倡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國人是梁漱溟(新儒家),梁漱溟說中國人的未來是印度教,更準確的說法是全世界的歸宿都是疊羅漢騎摩托車的印度教。日本人心裡有一個福沢諭吉,他們認為白人也是人,也要干一仗,結果還打贏了白俄,於是就想干西美了。每一個民族,他都有屬於自己的哲學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有著其必然性,比如說中國的封閉導致了義和團的出現。

此觀點就是西方哲學的名相為表面,骨子裡還是佛學的阿賴耶識理論,業力理論。

但是,他還是讓我想到這是一個極好的量子化意識思維模式的表達。

所謂的量子化意識思維模式,就是所謂人類的思想概念表達,不過是一種概率性、可能性、非定域的表達,對待同一物理實體或者社會現象,自然會有不同的人類思想概念表達模式,比如有1,2,3,4,5.。。。。。等等無窮的可能性,那麼同一物理實體或者社會現象的數學函數可為P【x1,...xn】。

這就是量子思維。所以佛法雲,無我無法,無分別心。現代社會強調開放性。就是基於量子生物學的機制。

此種表達,玄妙一些了,那麼從最基礎的人的意識與思維談起。

人首先是一種高級動物。高級動物就是地球生物圈的一種。智人最初為了生存與繁衍,他的知覺系統在不斷進化,他的大腦皮層、神經系統、DNA不斷演化,直到語言與符號的誕生,人類才實現了從高級動物突變為智慧的現代人類。

4萬年前的岩畫,就是證明,岩畫證明人類具有藝術創造力,一種高度的意識思維模式。4萬年前的岩畫,經當今科學研究,與現代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的繪畫,有很大的相似性。

畢加索是位多產畫家,據統計,他的作品總計近37000件,包括:油畫1885幅,素描7089幅,版畫20000幅,平版畫6121幅。他以40%的高票當選為20世紀最偉大的十位畫家之首。對於作品,畢加索說:「我的每一幅畫中都裝有我的血,這就是我的畫的含義。」全世界前10名最高拍賣價的畫作裡面,畢加索的作品就佔據4幅。

世界上從來沒有一位畫家像畢加索那樣以驚人的坦誠之心和天真無邪的創造力,以完全徹底的自由任意重造世界,隨心所欲地行使他的威力。他不要規定,不要偏見,什麼都不要,又什麼都想要去創造。他在藝術歷程上沒有規律可循,從自然主義到表現主義,從古典主義到浪漫主義,然後又回到現實主義。從具象到抽象,來來去去,他反對一切束縛和宇宙間所有神聖的看法,只有絕對自由才適合他。藝術作品是偉大的人物創造的。

4萬年前的岩畫

你一定十分驚奇!

為何歷經4萬年,人類的內心的意識這麼類似???

談到人類意識,要從人類知覺談起。人類視覺系統是人類極為重要的器官。繪畫藝術,就是人類最早的藝術創造力的表達,應該說人類通過視覺系統觀察了解世界,從而形成人的意識,形成人的認知世界觀點。人最早的世界觀點或思維模式,就是認為世界皆是有靈的。

這就要談到,人的視覺系統,就是量子化的系統。人的視覺過程,就是人的意識共同體,通過大腦神經系統,對外部量子世界巨大的量子信息量,不斷提取與加工的過程,最終只有極少的信息量進入大腦皮質層,形成了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圖像。

也可以說人對外部世界的認知的圖像,是量子世界坍塌的結果,人的所謂的世界真相,都是人的意識的加工的結果。

我們知道,量子科學有幾大原則

1.所謂的物理世界的現象,都是人類觀察、參與的結果。物理世界的現象與人類意識不可絕對分開。

2.量子世界,是一種概率波的世界,是一種非定域的數學空間的存在,一種有著無數可能性的世界。

3.量子糾纏現象,是一種超距離的幽靈般的存在。在相互糾纏狀態的光子,他們之間的信息傳遞速度【暫且用速度一詞】快於光速。

上述幾大原則,歷經近百年的實驗,證明是不可證偽的,也是量子科學的基礎原則,

由此可以推論,人類以及宇宙世界的底層必定是量子世界,符合上述量子科學的基本原則。

人的視覺系統,就是一個量子化的知覺系統。所謂的光波進入眼睛的視網膜,就是外部量子世界的量子化光子進入人的視網膜。

外部量子世界的量子化光子進入人的視網膜,視覺信息從眼睛傳向視覺皮層的過程中,信號強度會大幅衰減。

人們周圍存在的,外部量子世界的量子化光子是無數比特信息。據科學研究,每秒約有上百億比特的信息抵達視網膜,但與之相連的視覺輸出神經連接只有100萬個,每秒鐘視網膜傳向大腦的信息只有600萬比特,最終能到達視覺皮層的信息只有1萬比特。

經過進一步處理,視覺信息才能進入負責產生意識知覺的腦區。令人驚訝的是,最終形成意識知覺的信息每秒鐘不足100比特。如果這些是大腦所能利用的全部信息,如此少的信息量顯然不大可能形成知覺,因此固定存在的大腦神經活動必定在此過程中發揮了某種作用。

也就是說,人類大腦以及意識系統,由於意識的參與作用,外部世界的量子在人的視覺系統形成了坍塌,上百億比特的光子信息抵達視網膜,只有600萬比特光子信息被視覺神經傳輸到大腦進行識別加工,配合意識系統與大腦神經系統,最後只有極少的六百分之一被利用,經大腦皮層再加工,形成了所謂外部世界視覺圖像。

先不談大腦與意識系統是如何加工外部上百億比特的光子信息的,人的所謂外部世界視覺圖像,就是量子化的意識加工的結果。同樣的外部世界光子信息,經過蜜蜂、蝙蝠、老虎加工,就形成了蜜蜂、蝙蝠、老虎的外部世界視覺圖像。

意識,是地球生物體共有的功能。所謂萬千世界,是指萬千種生物意識與外部量子世界作用,從而形成萬千量子圖像世界。

這就是量子科學有幾大原則

1.所謂的物理世界的現象,都是人類觀察、參與的結果。物理世界的現象與人類意識不可絕對分開。

人類的意識系統遠遠高於一般動物的意識系統。人類的意識系統對於外部世界視覺圖像,還要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人類的意識系統的其他功能也要聯動,參加這個外部世界視覺圖像深化過程。對於盲人的空間認知就揭示了這點。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盲人用木棍探路的情況,盲人通過木棍的探測,把路面的信息通過手的感覺傳達到大腦,進而做出下一步行走路線的推理與判斷,一般來說,這個行動過程與正常人相比慢了許多。另外,我們還知道,通常情況下盲人的聽覺特別靈敏,因此在行走過程中,他時刻在用敏銳的耳朵接收道路周圍傳來的聽覺信息,以此來輔助手杖的探路行為。在這個過程中,盲人的看路行為得到了相關感覺器官的支援。現在的問題是,在這種探測的過程中,在盲人的腦中發生了什麼?

心理是由一組專門化的加工系統所構成,每個加工系統都適用於分析某種特定類型的信息。」而且這種領域特殊性是先天的,是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聯想到語言學家喬姆斯基1965年提出的語言能力/語言表現的區分,已經在認識論中重新復活了一種先天論的觀點。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是有先天能力的,這從心理學家卡米洛夫-史密斯的研究中也已經得到證明。

第一類生來就是盲人;第二類,由於後天原因導致失明。對於第一類盲人來說,他的視覺輸入系統在出生時就出現了故障,從來就不曾正常工作過,按照福多的心理模塊理論,這個盲人將永遠無法「看」到路,因為沒有相應的「語義記憶」的存儲。而且由於各個輸入系統各司其職,盲人「看」路將成為不可能的行為。然而實際的情況並不是這樣,盲人通過其他心理模塊的替代性工作,比如觸覺與聽覺的協作完成了「看」路的過程,並且在這個過程中,盲人的觸覺與聽覺在「看」路的過程中兩種輸入模塊的功能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對於第二類盲人,由於曾經有過真正「看」的經歷,所以即使是在視覺輸入模塊出現故障的情況下,他依據殘存的記憶(語義記憶),並通過其他感覺模塊的幫助,依然可以完成對路的「看」的行為。兩類盲人所不同的是:先天盲人的「看」沒有背景知識的滲透,而對於後天致盲的人來說,他的視覺模塊雖然無法工作了,然而,在出現故障的模塊內部仍然留有先前看的經驗,通過其他感覺器官的協同,他「看」到了路,並且能夠想像其間的差別,對於先天盲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先天盲人,無論怎樣努力也無法形成關於顏色的知覺,不過,他可以通過觸覺來感知外界物體的形狀,能夠對部分物體的三維空間形式嘗試著進行分析與建構,但不能保證準確地確定三維空間形象,盲人摸象的故事也能間接證明這種三維空間形象的判斷補償程度。

由於視覺知覺的缺失,盲人無法形成有效的深度知覺,深度知覺的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藉助於它,我們能夠對距離進行判斷與計算,比如根據迎面開來的汽車的距離以及速度來判斷我們是否可以安全通過馬路,沒有這種知覺,就無法形成相關的判斷與計算。目前心理學的實驗已經充分證明這點,如Farah的實驗揭示出:「由於皮層損傷而造成的視覺功能缺陷會導致相應的意象功能缺陷,顏色知覺的喪失將會導致顏色意象的喪失,明顯喪失顏色知覺的病人在被要求想像顏色的實驗中同樣表現糟糕。

對於那些「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感覺特性」,我們可以採用狀態空間的概念來分析。如識別面孔困難者由於特定的右頂骨的損壞,對於辨認人類面孔出現困難。他的解釋是這樣的:「這裡似乎有理由提出一個也許是20維的內部狀態空間表述,其中每一維對某個突出的面部特徵如鼻子長度、面部寬度進行編碼。即使沿每個軸的辨別力只限於五個不同位置,像這樣的高維空間仍將具有巨大的容量(520個位置)。」[30]那麼我們可以合理推斷出,對於盲人來說,他辨別能力將大為下降,假設正常人沿每個軸可以有五個方向,而盲人只有四個方向(甚至更少變為兩個方向),那麼他的認識容量就僅有420(甚至220),這也說明他無法對概念化經驗形成有效表徵的原因。因此,通過對知覺缺失狀態下的心理表徵問題的研究,對於了解人類的認知之迷具有重要的線索性意義。

探討盲人的視覺認知是怎樣的,其目的在於揭示,人所謂的世界真相,是在人的意識系統中加工出來的。人所謂的世界真相,只是人類意識心理模塊加工的結果。

視覺系統主要的功能,是達成人的空間認知,色彩的認知,以及人的意識對世界本質為何的認知。

先天性盲人由於沒有完整的眼睛視覺系統,他是通過觸覺與聽覺的協作完成了「看」路的過程。對於後天致盲的人來說,他的視覺系統模塊雖然無法工作了,在視覺系統模塊內部仍然留有先前看的經驗,通過其他感覺器官的協同,他「看」到了路,並且能夠想像其間的差別,對於先天盲人來說這是不可能的。

但是對於空間的認知,人類擁有多維度的認知模塊。假設正常人沿每個軸可以有五個方向,而盲人只有四個方向(甚至更少變為兩個方向),那麼他的認識容量就僅有4#20(甚至2#20),這也說明他無法對人類正常的概念化經驗形成有效表徵的原因。

通過視覺-知覺的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人類的知覺的基礎,是對外部量子化世界的知覺,是一種量子化坍塌後的結果,人類有效利用外部量子世界信息的比例極其微小,所以人類的所謂的物理世界的現象,所謂外部世界視覺圖像,都是人類意識觀察、參與的結果,更是一種量子物理的特徵,也就是是一種概率波的世界的特徵,是一種非定域的數學空間的存在的特徵,一種有著無數可能性的世界的特徵。

2.人類的知覺,是人類意識共同參與知覺外部器官運行的結果。1983年美國哲學家福多(J.Fodor)提出了心理模塊理論,他認為人類心理過程按照功能可以分三類,分別是感測器、輸入系統和中樞系統,輸入信息流會依次接觸到這些機制。而輸入系統的功能就是「讓信息進入到中樞加工器;輸入系統通過對心理表徵的編碼來為中樞機制提供操作範圍,它們是感測器的輸出與中樞認知機制之間的中介。

輸入系統的範圍特異性,把先天論的觀點重新帶回到認識論和認知的研究中。比如人類的耳朵只對聲音刺激發生作用,而對色彩不發生作用。模塊的範圍特異性很好理解,比如各種白痴天才,他們有一些輸入模塊出現了問題,而另一些模塊異常發達,如在音樂方面、美術方面等,正是這些特別發達的模塊造就了各類怪異的天才。

《腦與心智的範疇特異性》通過對一些特殊病人的研究雄辯地揭示了領域特殊性的存在,並探討了各種相關的理論和模型。他們的總的觀點是:「領域特殊性理論取向假定,認知不是被一套能夠處理任何認知問題的通用計算機制所調控;相反,心理是由一組專門化的加工系統所構成,每個加工系統都適用於分析某種特定類型的信息。」而且這種領域特殊性是先天的,是人類在漫長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聯想到語言學家喬姆斯基1965年提出的語言能力/語言表現的區分,已經在認識論中重新復活了一種先天論的觀點。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人是有先天能力的,這從心理學家卡米洛夫-史密斯的研究中也已經得到證明。

所以這就可以解釋西班牙大畫家畢加索的作品,與4萬年前智人岩畫類似的問題。外部量子化世界,4萬年來基本沒有變化,這是物理學證明的。人類的天賦功能會通過DNA系統以及意識系統代代相傳,歷經上千代的遺傳,人的語言功能、繪畫功能,一直流轉至當今,就有了畢加索的作品與4萬年前智人岩畫的類似。

更重要的,當代生物基因研究,證實800年前的歐洲的黑死病,已經導致歐洲有10%的人基因庫中,含有抵抗黑死病的基因。

艾滋病可謂是20世紀以來流行最廣泛、破壞最嚴重的瘟疫。為了尋找對策,各國都傷透了腦筋。而歐洲卻享有天時地利,其中10%的人生來就帶有抵抗艾滋病的基因突變。這種基因突變名為CCR5- 32,它引發白細胞表面常規CCR5蛋白質突變,從而阻止艾滋病毒進入細胞破壞機體免疫功能。遺傳學家發現它們早在2500年前就已經存在,好像對未來基因命運未卜先知一樣。

為了探尋CCR5- 32基因突變的來源,利物浦大學克里斯托弗•鄧肯帶領小組進行了一次最新研究。他們通過數學模型推算,得出了使歐洲人帶有這種得天獨厚的基因變異的是中世紀瘟疫——黑死病的結論。「這種基因突變需要一代一代積累並遺傳下來。」

3.人類的意識系統建立於人的知覺系統之上,人的知覺系統與人的心理體驗模塊,又有先天的、遺傳性的特性,因此才有了人類的文化與文明。

但是在1000年以前,人類由於科技的不發達,交通系統與通信系統極不發達,人類是處於基本的隔離狀態。雖然40000--10000年前,人類由於生存的需要,隨著狩獵活動可以游遍全地球,但是在1000年為單位進行觀察,人類又是隔絕的,起碼有了西北歐洲文化、斯拉夫東歐文化、中東文化、中亞文化、印度南亞文化、中國東亞文化、東南亞熱帶雨林文化、美洲文化、非洲原始部落文化,等等不一列舉。

為何如此?這源頭就是人類的所謂的物理世界的現象,所謂外部世界視覺圖像,都是人類意識觀察、參與的結果,更是一種量子物理的特徵,也就是是一種概率波的世界的特徵,是一種非定域的數學空間的存在的特徵,一種有著無數可能性的世界的特徵。

由於地理上的人類隔絕,自然導致人類的人的知覺系統與人的心理體驗模塊,先天就存在無數種可能性,先天無數種可能性必然導致不同種群意識系統、文化、文明出現不同方向的發展,才有了地球人類的不同種族文明。這就是佛學的阿賴耶識的形成過程。

所以中國不同於歐洲,主要是人類文明是量子化、多概率、多可能、非定域的結果。

推薦閱讀:

看泰國史有一個疑問,古印度人會橫穿泰國,去柬埔寨傳播印度教,他們怎麼知道柬埔寨那有個國家?
為什麼世界主要宗教都發源自中東和印度?
印度有多少神?
佛教核心問題,在因果報應中,到底是批判佛教會下地獄?還是信佛教下地獄?
為什麼佛教在西方比印度教傳播更廣?

TAG:量子理論 | 印度教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