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中蘊含的醫易(內經與易經)玄機!

先說點簡單通俗輕鬆有趣的:

曾有朋友問:何為自然?何為順其自然?何為道法自然?

其實,自然就是春夏秋冬,生長收藏。自然法則即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順其自然,就是在春天或小時候萌芽階段擁有蓬勃生機;在夏天或年輕的時候能不斷地生長或成長;在秋天或年老的時候你會一步步失去,不可避免;在冬天,呃,你是不會看到自己的冬天的。

  • 對於秋天,我們的認知是收穫的季節,但對於萬物或人自己來說,這一階段是為別人做嫁衣裳。你得到或擁有的一切開始不可逆轉的失去。

《道德經》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什麼有餘什麼不足了?肉身已經有餘,精氣神已經不足了(不信你可以看看你剛來的時候肉身有多少?)。你會發現,秋天是秋高氣爽。只是這氣是天氣,而非萬物或人的精氣神。

那萬物包括人和天地之間是什麼關係呢?答:互補關係。具體點就是:在春夏時節,萬物生而天地亡;在秋冬時候,天地生而萬物亡。具體可以看一下我寫的這篇:

道德經第七章如何解讀??

www.zhihu.com圖標

  • 對於冬天,我們的認知是人生的最後階段,但事實上,秋天你已經凋零了,冬天世上已沒你,你消失了,解體了,肉身已滅,放佛藏起來了。

對於萬物包括人來說,你能知道的只是自己的春天,夏天和秋天。冬天你是看不到的,你若看的到,鬼都不會信,哈哈哈。

好吧,冬天,其實你已與天地融為一體。也是你孕育新生命的起點。但作為人,你已經徹底徹底不在了。

不存在的有點漫長,你還會醒來的,只是時間長到你根本根本難以想像、、、、、、

轉入正題:

中醫是否科學?都說結構決定性質。中醫的內在結構是什麼?

首先要搞懂中醫的內在邏輯

作為中醫的根本經典《黃帝內經》,其理論內在邏輯是什麼?《黃帝內經》中的陰陽五行理論是怎麼來的?真的是來源於《易經》嗎?

事實上,中醫的核心理論並非陰陽五行,而是平衡。《易經》的核心也是平衡。我們都說:醫易同源。

源在哪裡?

我可以肯定的說:源自河圖、洛書。易經·繫辭傳曰: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這就是易的來源。

也許有朋友會覺得可笑,但我希望本文能揭開醫易背後的神秘面紗。

洛書,其實就是九宮圖,一個三階幻方(如圖1) 。九宮圖的核心就是平衡。

傳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1、6;2、7;3、8;4、9相連,即圖2 。與中5相連,即圖3,成佛教萬字元卍。

太極「圖說」

萬字元的核心即平衡。將九宮圖萬字元配以易經八卦和天干地支,即得圖4 。

其中,天干搭配依據:A: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庚辛西方金,壬癸北方水。B: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八卦搭配依據:由天干搭配,配以方位,可知:3為東方,8為東南,7為南方,2為西南,9為西方,4為西北,1為北方,6為東北。由《易經·說卦》第五章可知,其對應的八卦如圖。

地支搭配依據:由八卦搭配,配以節氣(通過《易經·說卦》第五章可知八卦與節氣的關係),可知:3為震卦,為春分;8為巽卦,為立夏;7為離卦,為夏至;2為坤卦,為立秋;9為兌卦,為秋分;4為乾卦,為立冬;1為坎卦,為冬至;6為艮卦,為立春。

(當然如果對曆法或節氣了解的話,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也可得知;若是熟悉內經的朋友這算常識吧)

。冬至,陰極陽生,地支為子。故依次可知6為寅,3為卯,8為為巳,7為午,2為申,9為酉,4為亥。

地支藏干圖:

黃帝內經

內經「圖說」

總結大概就幾點:

1.醫易同源,源在河圖、洛書。而不是醫源於易。

2.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便可知河圖、洛書不會是兩個體系的東西。宋代諸子的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之說不可信。

3.《黃帝內經》曰:春以秋為制,冬以夏為制。當然反過來也成立。由圖可知,春秋/冬夏各自組成一個斗杓形,酷似北斗七星模樣。對應於四象,春為少陰,夏為少陽,秋為太陽,冬為太陰。春(少陰)以秋(太陽)為制,夏(少陽)以冬(太陰)為制,可以看出內爻不變,外爻互補。內爻並不互補。記住:夏不是太陽哈。

4.現在流傳的這個太極圖,很明顯中間的那條「太極弧」是一條,明顯缺失對稱性。物必有對,它看似滿足,其實最核心的部分卻不滿足。

5.一物一太極。這個是萬字元卍,直線條。我畫的這個圖也可稱為太極圖。從這張圖,你會發現,小的扇形4個,大的扇形還是4個。數量竟然沒變。大的扇形有兩對各為對立事件。有兩對,其中一部分相同,一部分互為對立事件(也可稱為同中有異,生中有制)。對立事件的這兩對,為相生相制關係。

6.中醫的五臟六腑理論不是現實的肉體觀察得到的,而是天地自然法則在人身上的一種應用。所以它指的更多是功能性上的,而非具體某個器官。理解這一點,是理解中醫的關鍵。

7.一物一太極。萬事萬物都遵守這麼一個自然法則。

8.中醫: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如何醫?事有終始,物有本末。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春三月,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夏三月,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秋三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這是養生之道,也是治國之道。

內經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9.看到上面這句話了沒有?事有終始,物有本末。終為本,始為末。死為本,生為末。人活著就是損末益本,損生益死。人在宇宙的生命鏈屬於制衡者,生者為本,制者為末。

構建這個世界的底層邏輯是什麼??

www.zhihu.com圖標

10.從《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可以看出,養生之道,重在養氣。其實內經的核心,就兩個:平衡和天人合一(天人氣相通)。

11.有朋友問道是什麼?什麼是道?答:道在道德經即死,死人是不會說話的,道也是如此。但它萬一說話,預示著新的生命要誕生了。道在易經中,即一陰一陽之謂道(可以看成是道的運動法則)。看這個太極圖或九宮圖,就會發現,一奇一偶,一偶一奇。(3-8-7-2-9-4-1-6-3)

12.任意一個幻方,萬字元都可以貫穿其中。通過萬字元,填幻方也特好玩的。

13.你從此圖還發現了什麼?

寫的有點亂,2017年就這了,有人看再更吧


推薦閱讀:

同氣連枝
五味子的副作用是什麼?
血府逐瘀湯
讀《內經》, 話養生
秋燥

TAG:易經 | 中醫 | 佛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