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劇演員偶像化是無可避免的嗎?
有人說2017年是音樂劇元年,演出的戲多了,粉絲也在蓬勃增長中(尤其是對新事物接受度高的青年、少年群體)。高度商業化的音樂劇,用動人的故事、好聽的音樂、演員精湛的演技和唱腔、絢麗的舞美吸引觀眾買票進場。
《金牌製作人》
而在這些環節中,故事、音樂、舞美常常都是為人物服務的。劇情比不上話劇繁複厚重的音樂劇只能著重塑造幾個主角,通過主角來帶動故事發展;最好聽的歌曲,通常也是派發給主角的。故而一場演出下來,塑造最成功的、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是劇中的主角。愛屋及烏,他們就很容易轉化成演員本人的粉絲。
《羅密歐與朱麗葉》
時至今日,音樂劇演員已漸有偶像趨勢,迷妹們已經演化到SD(演職人員門口)堵門找心儀演員簽名,給他們帶禮物;經濟寬裕的甚至只要有愛豆演出的戲,場場必入;有時間的話還不惜直飛歐美給駐場演出的偶像打call。
音樂劇演員:可以見面的偶像
因為劇場演出的原因,音樂劇演員天生就和影視圈那些遙不可及的偶像明星不同。他們名氣沒影視明星大,也沒有幾千萬粉絲,又樂意聽觀眾反饋,因而很是平易近人,簽售會或SD拿簽名、合照輕而易舉;只要買到前排位置,就能和偶像有近距離的接觸(甚至還有互動);在微博、Facebook、Twitter等社交工具上也能輕鬆和他們互粉,被偶像翻牌轉發、評論、點贊的感覺不要太好!
每場的1排1座都是粉絲們的必爭之座,特別有儀式感,因為這代表著,看劇的時候離偶像又近了點,所有的細節都一覽無遺,甚至還能和偶像有眼神接觸,彷彿他唱的每句情歌,都是對著自己唱(羞)
《搖滾莫扎特》
有意無意間,音樂劇演員的定位和AKB 48、SNH 48頗有相似之處,顏值高,能歌善舞(音樂劇演員還會演戲),走的都是「可見面的偶像」之路——當然他們的演藝壽命要比這些日韓愛豆要長多了,有好戲加持,42歲的老航班↓(洛朗·班)照樣是迷妹的寵兒。
粉絲:珍惜每次見面的機會
有時候你很難辨別粉絲到底是因為劇而迷上演員,還是被演員的個人魅力所吸引。在音樂劇圈,偶像是和音樂劇、劇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除了駐場演出、巡迴演出、見面會、音樂會,粉絲見到這些音樂劇演員的機會並不多(日常的他們通常也是粉絲不願打擾或無感的),尤其是外國演員。
所以粉絲都特別珍惜原版引進、原卡司演出的音樂劇,簡直是把平日積蓄的激情全部爆發釋放了起來。如去年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以下簡稱文廣)的年末大戲德語《莫扎特》,擔任莫扎特替補的Daniel Eckert就收穫了不少粉絲,熱情的上海粉絲讓他都捨不得離開上海了,「It was too much for me. Back in my hometown, I am nobody, I am just a student.」
Daniel Eckert
如果是本國演員,那就簡單多了,他演什麼我看什麼!目前我國最熱門的音樂劇演員非劉令飛莫屬,一部《變身怪醫》中文版還帶紅了他的隊友徐麗東和鄭雲龍,華人夢想的《謀殺歌謠》直接請了三人擔綱二輪的主演,簡直滿足了不少粉絲重組CP的夢想。1月份即將上演的《搖滾年代》也有樣學樣,再次讓怪醫就業三人組重聚。粉絲:我買還不行嗎!
主辦方:粉絲即市場
演出的主辦方也看到了粉絲經濟的崛起。演員粉絲才是每場VIP票的主力,今年《變身怪醫》就有部分上海粉絲,專程買了北京和廣州的VIP票,為主演加油助威。
熱門的人氣演員甚至有個人演唱會。文廣明年2月份就為德語音樂劇《莫扎特》演員烏多?凱帕什和馬克·賽博特舉辦個人演唱會,深諳粉絲心理的他們,還設置了特別的VIP套票,附贈馬克見面會、和烏多晚餐名額,50套名額一開票就被哄搶一空。
幾個人氣演員組合裝殺傷力更強,文廣9月份舉辦的法語音樂劇歌曲集錦演唱會,請來了小米(Mikelangelo Loconte)、老航班(Laurent Ban)、大米(Damien Sargue)等法語音樂劇超高人氣的演唱經典音樂劇歌曲,票子賣得不要太好,資深粉絲都在搶1排1座。
與粉絲關係最密切的文廣也是日常被粉絲催劇最嚴重的主辦方,作為國內引進音樂劇的大佬,文廣君的微信微博常年被粉絲列出的劇目包圍:什麼《悲慘世界》、《致埃文·漢森》、《歌劇魅影》、《伊麗莎白》……最搞笑的是,某次他們寫了篇介紹維密嘉賓、《漢密爾頓》演員Leslie Odom Jr的文章,竟被粉絲誤以為要引進《漢密爾頓》,搞得文廣君哭笑不得發了聲明→關於「漢密爾頓來不來」這件事,我們想對這3W人說
角力:粉絲與主辦方的摩擦
粉絲扎堆,其實有利有弊。一方面好的音樂劇不愁賣票,但另一方面,粉絲對演員、主辦方的要求和期許,也會相應增多。音樂劇圈的粉絲對演員,不像對偶像明星那樣充滿窺私慾,更多的是擔心他們吃不飽穿不暖,演出狀態不對,主辦方對他們不好的親人狀態。而碰上各種演出狀況時,最先為演員出頭,怒懟主辦方的,也是粉絲們。
主辦方雖然重視粉絲,但是現實中受場地、團隊、檔期等問題的限制,無法達到粉絲的期望值時,就要承受粉絲的怒火了。粉絲和主辦方之間的摩擦有時候在所難免,文廣的《搖滾莫扎特》(簡稱法扎)就是如此,按照音樂劇慣例,非替補的人氣演員Florent MOTHE是肯定出現在末場的,部分粉絲還連夜買了法扎末場VIP的票。結果Flo官方聲明只演到18號,所有人都炸了。沒拿到法方卡司排期的文廣一臉無奈,而粉絲則認為文廣欺騙了他們。非直接人際關係轉賣小分隊、巴黎城門、1排1座這三位博主最近都成了轉讓18號後幾場法扎票的跳蚤市場。
不明真相、一臉懵逼的喵姐對此無法發表建設性評論。一方面只能建議主辦方把卡死排期儘早落實,讓粉絲安心(對放飛自我的法國人真的困難),畢竟音樂劇演員粉絲的核心還是在看戲這塊;另一方面只能感慨青春真好,我已經到了只想默默看戲以示支持的佛系看劇追星階段了。
粉絲、演員、主辦方三方都是互相成就的,沒必要撕得像TF boys粉絲那種程度吧。音樂劇圈還在茁壯成長中,還有更多的觀眾在路上,粉絲、演員、主辦方的使命,應該是安利更多的人看劇!這樣才有機會看到更多的好戲出現在舞台上,不是嗎?
我們的征途,可是星辰大海呀。
喵姐
我是法扎整個劇組粉
-END-
推薦閱讀:
※婚姻的見證物,不是戒指,而是「床」!
※J字部和K字部和L字部中有哪些有名的音樂劇?
※音樂劇《搖滾年代》觀後感
TAG:音樂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