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化符號學中的美食分析(1)

最近讀了一篇文獻叫《以文化符號學解讀美食學(Kulinaristik)》。覺得非常有意思,作者主要把我們日常生活享受的美食分解成了各種符號,從而可以細細解讀與分析。

首先,啥是符號呢?解釋一下符號學(Semiotik):符號學是語言學的概念,有學者這樣解釋——「符號存在於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之中,就是被認為攜帶著意義的某種感知。

簡單來說,符號代表著某種意義。比如,新娘子結婚時候的紅蓋頭,老婆出軌老公戴綠帽子,還有微信聊天中的微笑笑臉。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意義,可以被解釋和解讀。

可以表達出意義的事物,我理解為符號


文獻中,作者以美食符號為核心,給出了一組概念:

符號:門口的牌子、菜單、布置好的桌子、食物的氣味、盤中的食物等。

(找找看,下圖有幾個符號?嘻嘻)

來源:Repke Sp?tzle Berlin

符號過程:上菜過程、客人發現門牌的過程、看懂菜單的過程、布置精美的桌子帶來對食物的期待、聞到食物的過程、品嘗食物的過程。

來源:Tim Raue Restaurant Berlin

對符號的闡釋:吃披薩時麵餅的脆裂、麵包被掰碎時的觸感、口腔黏膜接觸白葡萄酒時收緊的感覺、品嘗黑胡椒牛排時鼻腔輕微的發癢、吃甜饅頭時的吞咽感。

女神吃披薩嚶嚶~

(附上下圖,原文提到的奧地利德國甜饅頭Germkn?del,裡面夾果醬。這「饅頭」賣五十塊人民幣,還跟雪山合影,十分高貴..)

主體:也就是出現在菜品中的食材,洋蔥、西紅柿,或者兔肉、鹿肉等。

來源:http://www.instyle.com/lifestyle/food-drink/how-make-shake-shack-burger-anatomy

涵義:鄉下檔次、普通市民檔次、精緻高雅檔次。

符號維度:手勢、表達、跡象、信號。


舉個例子

我們分三個時期來觀察,當小明飢餓的時候,他身體上如何反應。

1.導向期

小明要確認他飢餓的感受,對於食物信息的變得敏感,也開始想像食物。

(來源於能接受遠方信息的感官:視覺、聽覺、嗅覺)

比如

a、小明聞到了樓下烤肘子的香味

b、小明看到食物運輸車駛過

c、小明聽到了開飯的鈴聲

d、在上課的時候,小明手伸到桌子下摸了摸帶來的,上課不讓吃的那包辣條。

2.過渡期

小明奔赴目的地,去解決飢餓。

(來源於接受近處信息的感官:觸覺、味覺)

比如

a、他順著食物的香味到了樓下,找到了賣肘子的小店,掃碼支付後,拿了一個熱乎的大豬肘子,坐在桌旁,拿起刀叉,聞聞香氣。

b、他目光追隨著甜點運輸車,看在哪個店門口停著,小明就進店,買個心心念念的泡芙。

c、小明聽到開飯的鈴聲後,立刻奔向食堂,排隊打了一份水餃。

d、小明無法忍受,趁老師不注意,悄悄撕開了辣條。

3.完成期

小明把眼前的食物吃掉,同時在吃的過程中,與其他人、物互動,也算滿足食慾的行為。

比如:

a、小明一刀一叉分解掉豬肘子,咽下去,時不時還望一眼隔壁桌的香腸拼盤。

b、買到泡芙後,小明不顧紳士形象,直接站著啃。吃完之後感覺沒抱,掃視店裡以及其他顧客手中的甜品。

c、小明在食堂和同事談笑風生,吃完了自己盤裡的水餃。

d、小明拿課本擋著臉,一根根吃辣條,最後在下課前全部吃掉了。


從符號維度上,我們總結上面的三個時期:

導向期設計性的符號——來源於周邊的環境,比如餐車周圍人氣很旺,看著牛肉湯冒熱氣。

中間期展示性的符號——食物給予人們怎樣的信號,人們如何對待食物。比如香腸吃前要蘸醬。果粒橙要喝前搖一搖,根據信號,人們每次喝都會搖一搖。

完成期欣賞性的符號——人們如何表達對食物的享受。


結論:可以應用上述理論知識,設計食品廣告,無論是文案、廣播,還是包裝、視頻、海報等。

ps. 本人對符號學研究不多,歡迎各位批評指正!


推薦閱讀:

大阪Fujiya1935,這是我吃過最划算的三星
常見的電飯鍋故障有哪些,電飯鍋保養有什麼小竅門?
如何優雅地吃香蕉?
炸肉又香又軟又彈滑,只需要掌握這幾個小技巧,做法絕對詳細!
只會蒸?山藥這8種做法更驚艷!

TAG:符號學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