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懂傳奇:解密大衛,藝術史上「最熟悉的陌生人」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gudongshenghuo

幾天後台有讀者問我,你是不是不喜歡米開朗基羅,怎麼老吐槽他?我有嗎?不過我確實是不喜歡他的畫,太「肉」。魯本斯畫中人一身大肥肉,米開朗基羅則是一身腱子肉,畫太肉的老實講我都不會喜歡。但是雕塑就不同了,石頭表現肉,那與油彩是完全不同的,尤其如果用上等細膩的好石頭的話,人類的肉肉也是能表現得十分美好的。我其實可以算米開朗基羅粉的,專註哈他的雕塑,史稱刁米粉。

米開朗基羅(1475 -1564年)的重要雕塑,我基本上都擼過一遍,最喜歡的要數摩西像。這座雕像在羅馬一個比較偏的教堂里(百度百科說摩西像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這說法不對,是曾經打算放聖彼得大教堂),那座教堂是用來供奉聖彼得(耶穌十二門徒之一,第一任教皇)殉難時戴的鐐銬的,叫聖彼得鐐銬教堂。這裡人非常少,沒有旅行團會來,除了極其虔誠來瞻仰聖彼得鐐銬的基督徒,就是文藝死忠粉了。教堂很貼心弄了感應燈,只要走近教堂右側牆的一組雕塑,柔和的燈光就會一下打在正中的摩西像上。這是一種我幾乎沒有經歷過的美好觀看體驗,會感到發自內心深深的感動,妙不可言。中年之後的米開朗基羅,雕塑人物時,就有這種非常傳神的動人內心的力量,跟他的畫所體現出的「肉感」力量是完全不同的。

《摩西像》全景(1505-1545年),這是米開朗基羅接的一個最不開心的裝修項目,從接單到結項歷時40年。1505年,30歲全盛時期的米開朗基羅,奉命為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建造一座無比華麗的陵墓。原計劃這個陵墓是三層結構,有40來個人物,但最終完成態是這個樣子的。因為尤利烏斯二世陰晴不定的性格,項目幾次因為資金問題中斷,過程中米開朗基羅又被命令到西斯廷去畫天花板……所以整組雕塑拖拖拉拉了40年才完工,其中最精彩的摩西像大約是在1512-1516年間完成的。摩西像高235厘米,現藏羅馬聖彼得鐐銬教堂。

摩西是猶太人最重要的先知,他是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領袖,在猶太教(世界一神信仰中最古老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源頭)、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宗教里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大家對於他的了解,主要來自於他嬰兒時被放在一個籃子中隨水漂流、被古埃及公主發現並收養,成年後帶領苦難的希伯來人分開紅海、前往上帝許他們的流著奶與蜜之地(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迦南(今巴勒斯坦)。摩西在埃及的西奈山上靜修40天祈禱,最終受到了上帝的接見和啟示,寫下了著名的《摩西十誡》以規範希伯來人的言行。這尊摩西是一位體格健壯的老人,臉上的表情憂愁而憤怒,似乎正在為希伯來人的命運而擔憂(希伯來人因為遷徙途中不斷的抱怨,導致上帝懲罰他們在曠野流浪了40餘年,直到第一代出埃及的人死光,才領他們進入迦南)。摩西手中正拿著書寫十誡的板,手指插在鬍鬚間,手背青筋暴露,彷彿馬上就要站起來。米開朗基羅就是有這種賦予石頭靈魂的超能力,據說他刻完摩西後,大喊一聲「站起來!」然後拿小榔頭在摩西右膝蓋上「叮」敲了一記,導致摩西的右膝蓋上有個傷疤。另外關於摩西頭上的兩個犄角也是眾說紛紜,據說是米開朗基羅跟著烏龍了。因為《舊約·出埃及記》里有這麼一句話:「摩西從西奈山下來時,臉上發光」,但在最早的拉丁文譯本中,譯者誤解了希伯來文原意,把這句話譯成了「頭上生著兩隻角的摩西走下西奈山」。

充滿張力的摩西像細節。

很不起眼的羅馬聖彼得鐐銬教堂,據說因為項目的錢老是中斷,至今也沒修外立面。

插播一個,羅馬聖彼得鐐銬教堂里著名的聖物,聖彼得殉道時所戴鐐銬。

先用我最喜歡的米開朗基羅雕塑來了個開場白,不過我今天想說的主角是名滿天下的美少年大衛。促使我想講大衛故事的原因,除了他非常傳奇的身世之外,還因為我發現很多朋友到了佛羅倫薩也沒看到真大衛……大衛真身還是很值得一看的,如果不是自由行,一定要找良心旅行團啊,不然多半是被帶到這個地方看大衛的——

有多少朋友是在這裡看到的大衛?舉個小手。露天這個是複製品啦。這個地方是佛羅倫薩老皇宮維奇奧宮前面的市政廣場,大衛以前真的是放在這裡,大概1873年左右才被遷走。還有一個大衛就比較離譜了,請看圖——

別哭,我知道不少人也中槍了,這個大衛是在山上的米開朗基羅廣場上的,是個青銅的,而大衛真身是大理石的,而且是頂級大理石(後面會細說)。

那大衛真身在哪裡呢?如果你看到的是這個背景,恭喜你,你看到真的大衛了。

《大衛》,文藝復興時期最傑出的雕塑作品之一,米開朗基羅創作於1501-1504年間。大衛像高3.96米,連基座高5.5米,是用整塊卡拉拉白色頂級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重達5.46噸。現藏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

要開聊這尊雕像,我們得先聊聊大衛本人。大衛就是傳說中的大衛王,他是三千年前古以色列王國第二代國王,這個古以色列王國只有三代國王,在《聖經》上都有記載,第一代叫掃羅王,他帶領古代以色列人(希伯來人抵達迦南及周邊後,就被稱為以色列人,他們是猶太人的祖先)對抗殘暴的亞捫人(居住在約旦河以東的民族),曾經獲得過以色列人的愛戴,但他剛愎自用、嫉妒賢良,總想設計謀害功臣大衛(我們的男主角),最關鍵是他不想成為神的奴隸最終被神拋棄,父子戰死沙場;第二代就是大衛王;第三代是頻繁出現在各類神怪小說、遊戲中的所羅門王,他是大衛的兒子,一位智商超人類的王,在他治下,古代以色列曾經非常繁榮和富有,但他晚年生活奢靡、沉迷女色,背棄了上帝,死後古以色列王國就分裂了(由於他極其富有,因此「所羅門寶藏」的傳說延續了三千年,但至今人們也沒有找到這個寶藏)。

大衛王是古以色列王國最偉大的君主,是他統一了古代以色列,並定都耶路撒冷。大衛曾是個牧羊人,少年時便一戰成名,成為以色列人的民族英雄。那一戰,便是誅殺巨人歌利亞之戰。《聖經》中記載,歌利亞是腓力士(《聖經》上講的古代腓力士人,是海上民族,大衛時期逐漸霸佔了以色列沿海一些地區,並試圖霸佔以色列更多領土)將軍,著名的巨人,無比強大,基本上就是奧特曼里那種剛出場的怪獸模式。有一天,大衛給他三個當兵的哥哥去送飯,正好看見歌利亞在叫囂,少年大衛血氣方剛,上去就單挑,徒手拿機弦(《聖經》上這麼說的,看各種雕塑和繪畫應該是一種布袋子一樣可以甩出石頭的東西)甩出石頭,正中歌利亞的前額,巨人歌利亞當場斃命,大衛上去就把歌利亞的頭割了下來。這個真的太強了,奧特曼一般要閃完紅燈快掛了才激發小宇宙,大衛這個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以色列人當場全體粉倒。

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就是選了少年大衛這個超級牛逼的單挑時刻。其實在佛羅倫薩,有三尊名滿天下的大衛雕像,其他兩尊在藝術史上也有很高地位,只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太巨星閃耀,光芒完全掩蓋了其他兩尊。很榮幸,三尊大衛我全部見到過,他們描繪的都是少年大衛的巨人之戰。

多納泰羅的青銅大衛像,戴個小帽,一手握石頭,一手握劍,威風凜凜踩著巨人頭。多納泰羅(1386-1466年)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初期第一代藝術家,在米開朗基羅之前,他是15世紀雕塑界男神(後面還會提到他,大家留意哦)。現藏佛羅倫薩巴傑羅美術館,鎮館。

韋羅基奧的青銅大衛像,穿衣拿劍叉腰小正太版大衛,得意洋洋踩著巨人頭。韋羅基奧(1435-1488年)是著名的繪畫課老師里的苦人,我在達芬奇密碼那篇文章中提到過他,他一個徒弟叫達芬奇,另一個徒弟叫波提切利……韋羅基奧受到極大刺激,覺得再這麼畫下去太沒意思了,於是就轉型成了一代雕塑大咖。其實上次我還沒說完,他還有一個徒弟叫佩魯吉諾,佩魯吉諾的徒弟是文藝復興三傑里畫畫最強的拉斐爾……桃李不言,下面三傑……老師,你真的好苦啊……這個大衛現也藏佛羅倫薩巴傑羅美術館。

再八兩句大衛王的往事,掃羅王非常嫉妒大衛,即使設局把大衛變成了女婿,還是老想暗殺他,但是大衛有神明護佑十分命硬,在掃羅王死後登基,當時大概三十歲的樣子。大衛王在位大約四十年,全面開掛,戰功赫赫。《聖經》上說大衛王打敗了腓力士人(前文說到的巨人歌利亞所在的海上蠻族)、迦南人(巴勒斯坦的早期居民)、亞瑪力人(《聖經》中記載的居住在巴勒斯坦西南和西奈半島的一個民族),以色列王國的版圖擴張到北起黎巴嫩和敘利亞境內,南至埃及邊境,包括了約旦的西部。由於大衛王這麼牛逼,所以猶太教的標誌六芒星,其實就是「大衛王之星」。關於這個標誌來歷的說法很多,其中一種是,由於希伯來文沒有聲母,所以「大衛」(David) 讀起來會省去中間的響音a』 和 i,讀成dvd ( 音: da-vic ),頭尾都是D。大約2000年前,希臘文很流行,希臘文的D字大寫的時候就是一個三角形,所以dvd (請專註,不要齣戲,是的,我承認,其實我也在想DVD……),D頭D尾,書寫時就變成了兩個三角形,將兩個三角形一正一反一疊加,就變成了一個六芒星。在丹布朗的小說《達芬奇密碼》中,丹布朗把「大衛之星」解讀為一個代表男人的符號(正三角,代表男性生殖器),一個代表女人的符號(倒三角,代表子宮),惹得很多丹粉大放星星眼。確實,這種說法比DVD有趣多了,但無論是DVD還是哼哼哈,都只是神秘的「大衛王之星」的一種解讀罷了,到底什麼意思,大衛才知道。以色列國旗上就有這個「大衛王之星」,估計就是表達了他們期盼以色列能重現大衛王朝的輝煌吧。

以色列國旗上的「大衛王之星」。

現在開八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前幾天,《國家寶藏》首播,裡面第二個國寶就是乾隆年間唐英督造的各種釉彩大瓶,這個瓶子堪稱巨難看,但技術難度確實極高,因為一個瓶子上融合了17種釉彩,燒造成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最後還是燒出來了。這種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世界藝術史上還有不少,其中最有名的,可能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了,難得的是,大衛不僅誕生了,而且還巨美無比。可以說,就這一尊像,就夠米開朗基羅封神的了。

我突然從吐槽西斯廷到直接封神,絕對不是信口開河,這要從世界藝術史上一個著名的珍瓏棋局(還記得《天龍八部》里虛竹誤打誤撞解開的那局棋嗎?這種小概率事件在現實中其實很難,在藝術上更無可能)說起。話說義大利中北部,有一個美麗的小鎮叫卡拉拉,這個小鎮的大理石天下無雙,頂級的叫卡拉拉白,潔白如玉,從中世紀開始,這裡就是最頂級裝修材料的開採地。

義大利卡拉拉採石場,今天已經是一石難求,不是大雕塑家或超大項目出馬,已經很難從那裡再搞到優質石頭了。

有著漂亮拉絲花紋的卡拉拉白色大理石,但今天的成色已經無法跟米開朗基羅當年的相比。

在米開朗基羅誕生之前差不多一百來年左右,卡拉拉采出了一塊超大的頂級卡拉拉白,這塊潔白無瑕的至尊美石讓很多大師都驚嘆不已。在米開朗基羅開始雕大衛前的一百年,這塊石頭到了我剛才講過的戴帽大衛像創作人、15世紀雕塑界大神多納泰羅手裡。當時多納泰羅接了一個大裝修項目,這塊一流成色的大石頭是要擔綱主角的,然而大神楞是沒搞成,弄到合同飛單……後面又是幾個大牛接手,也是全部沒有干成,默默撕單……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這塊石頭採的時候有問題,雖然夠高夠大,但是石頭的中段有點薄,幾乎不可能塞進一個正常比例的人體。要砸碎了做小件吧,這麼大的美石誰也不捨得,於是一放一百多年。到米開朗基羅26歲接單時(據說當時達芬奇也想接單),這塊石頭比在多納泰羅手裡時更麻煩,因為有人在現在大衛胯下的部分,開了個洞,估計是原本想試一下,結果還是沒幹成。打了一個洞以後,可謂難上加難,比戴著鐐銬跳舞難多了。

牛人之所以牛,就是能幹常人幹不了的事情,米開朗基羅的牛,就在於他的眼睛能從石頭裡把人像給摳出來,所以,他做出了這麼一個微微側身把石頭機弦放在肩上的大衛形象,這樣就能把大衛的腰身最細化,最大限度利用石頭最薄的部分,把大衛硬塞進去。再說得清楚些,米開朗基羅讓大衛右腿支撐著身體的全部重量,左腿微曲向前,這個經典的姿勢會讓臀部和肩膀處在相反的角度上,把整個軀幹扭成一個輕微的s曲線,這樣腰部就能扭到一個薄細的狀態,充分利用到整塊石頭。

大家注意一下這個平視狀態的大衛背影,能看出腰身部分是很薄的,但明顯頭太大,比例不太協調。九頭男從古至今都是受歡迎的,大衛頭也太大了吧……

注意一個細節,大衛的機弦帶子在背後從左肩拉到右手。

但是這樣看呢?是不是妥妥九頭男,腰身也不是那麼少年纖薄、而更強健有力了吧?

火眼金睛的米開朗基羅就是用凌波微扭和透視原理化解了這一美石界的珍瓏棋局。這麼大的石頭,本身就很高,用來塑造偉人,必然是放在高處,所以米開朗基羅大膽而巧妙地修改了雕像的人體比例,大頭,大右手,使他更適合從下往上瞻仰。我想這可能就是大家老畫大衛頭的原因了吧,畫全身,大頭娃娃就沒有這麼帥了,帥哥哪有幾個大頭的……

人們總喜歡用「教科書級」這樣的辭彙來作為對藝術作品極高的褒獎,大衛可以說是教科書中的教科書了,學過畫的人沒有人沒畫過大衛吧?下面我們一起來過一遍,以示對米開朗基羅貢獻出這麼偉大作品的感謝。

雖然同是刻畫大衛與巨人大戰的主題,但與其他兩尊大衛像不同的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選取的不是少年大衛戰勝巨人之後,而是迎戰巨人之前。他的肌肉是顯現了一種「單挑前鬆弛的緊張」(這是本小姐發明的短語,轉載註明出處哈),整個姿態上是一副「你連給小爺提鞋也不配」的傲嬌,但實際上是緊張的。裝上石頭的機弦一頭搭在左肩上,機弦帶子在背後從左肩拉到右手(大家可以看上面那幅背影圖,很清楚),石頭就在右手裡握著,正在等待機會甩出那致命一擊。

大家注意大衛握著石頭的右手, 「單挑前鬆弛的緊張」,表面上像小男孩隨手不經意把玩著什麼小玩意(我小時候偷藏零食就是這種手勢),實際上手背青筋暴起,武器隨時隨地就要扔出。多麼心機的BOY!

大衛的頭大家簡直太熟悉了,像背「窗前明月光」一樣。其實我不是很喜歡這個表情,太老氣橫秋了,那種慍怒的神情有點塑造漫威英雄的意思,過於主旋律,不是我所喜歡的「靜謐中的海嘯」(這個短語也是我發明的,參見納芙蒂蒂胸像),但我還是喜歡他,因為這張臉實在太帥,做什麼表情都無所謂了,屬於「因為他的外在,而愛上了他的內在」。

學畫的少男少女們,有沒有想起拿大衛眼睛表白的往事?因為大衛眼睛裡有對愛心。沒發現的同學顯然素描課沒認真上,拉近一點看仔細點。

別問我大衛小雞雞比例的事,我一直認為這是大衛像上最難看的部分,這不是米開朗基羅的錯,這是因為人類的生殖器天生沒有美感。藝術為什麼牛?是因為藝術雖然源於生活,但總是高於生活的,而生殖器始終是人類的日用品,沒法上升為藝術品。所有傑出的人體藝術作品,生殖器無一不是被弱化的,說明大師們都很努力過了,不美的東西怎麼也搞不美的,只求不要太破壞畫面感就好了。

大衛像一出,世人震驚。文藝復興大八卦瓦薩里曾經讚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是個奇蹟,因為他「讓死人復活了」,瓦薩里還覺得米開朗基羅的大衛超過了歷史上所有的雕像。後一句明顯太過了,我也承認年輕男人像里,大衛能排第一了,但超過歷史上所有雕像還不至於。雖然2000多歲的斷臂維納斯三百多年後才出土,但瓦薩里時代,與維納斯差不多年紀的拉奧孔在羅馬已經出土,與之相比,大衛還是差了一個段位的。

《拉奧孔》,高約184厘米,希臘化時期的雕塑名作,阿格桑德羅斯等創作於約公元前一世紀,現藏於羅馬梵帝岡博物館。

大衛像在過去的500多年裡,也經歷了一些傷害:1504年大衛像剛在市政廣場亮相不久就被抗議者用石頭砸了(我估計是因為小雞雞惹火了一些保守的天主教徒);1527年,佛羅倫薩爆發一場反美第奇家族的暴動,因為米開朗基羅長期從美第奇家族接單,連累到了大衛,大衛彎曲上抬的左臂被打碎成了三截;19世紀中期,由於廣場地基下沉,大衛的左腿出現了裂縫,1873年,大衛被從市政廣場遷移到佛羅倫薩學院美術館;二戰期間,大衛被用厚磚封起躲過了一場浩劫;最近的一次嚴重傷害發生在1991年,有個變態拿鎚子砸傷了他的左腳。

大衛被砸傷的左腳細節

一塊天下無雙的頂級美石+一位世間一流的雕塑大師,成就了今天我們看到的不朽經典。大衛穿過五百多年艱辛的歲月,今天仍當之無愧是人類力量與青春之美的代表,讓我們祝福他能永遠站在高高的石基上,千年萬年地耍帥下去。

下面再隨手介紹幾個米開朗基羅的雕塑代表作。

《聖母憐子》(1498-1499年),這是米開朗基羅24歲一戰成名的作品,175厘米高,描繪的是聖母抱著十字架上放下的耶穌屍體,現藏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講真,這個雕塑不是我喜歡的型,像《蒙娜麗莎》一樣,名頭很大,但很難讓我感動,總感覺逼真有餘,生動不夠。我能從《拉奧孔》上感覺到徹骨的絕望,卻不能從《聖母憐子》上感受到很深的哀慟。要說米開朗基羅年輕時的雕塑有什麼硬傷的話,可能就是傳達情感上過於主旋律。

《晝》、《夜》、《晨》、《暮》(1520-1534年),這是米開朗基羅為美第奇家族陵墓雕塑的一組作品,在一對著名的美第奇兄弟洛倫佐和朱利亞諾墓前(我在波提切利那篇文章中提到過這兩兄弟,他們都愛上了波提切利的暗戀對象大美人西蒙內塔)。儘管這組雕像沒有完全完成,我卻覺得這是米開朗基羅非常生動的作品,彼時米開朗基羅已從中年步入暮年,對人生有了更多感悟,刀下也有了更多思考,人物的情感表達更加充沛。這組雕像現藏佛羅倫薩聖洛倫佐教堂。

《晝》、《夜》放在弟弟朱利亞諾·美第奇(1453-1478年)墓前,這個英年早逝的帥哥我已經在「古懂傳奇」系列中第三次提到,他是波提切利暗戀美人西蒙內塔的第二任丈夫,也是傳說中《蒙娜麗莎》的疑似下單人之一。

這個就是朱利亞諾·美第奇了,學素描的是不是感覺特別臉熟?沒錯,他就是常用石膏頭像之一:「小衛」。也不知道翻譯的人怎麼想的,小衛……生生給大衛造了個弟弟……

《晝》。這個男性雕塑看起來似乎像沒有完成,臉部模糊不清,這種模糊不知是刻意還是因為沒有完工,竟然很傳神。那名男子彷彿剛剛從睡夢中被驚醒,表情驚愕,手臂和腿向相反方向扭曲著,全身肌肉傳達著一種緊張和痛苦的感覺,這種情緒儘管略顯誇張,但很能打動人。高級起床氣呀!

《夜》。這個美麗的小姐姐年輕時估計是個美人,看身材,應該是生過寶寶了,她右手撐著頭,右手和左腿扭在一起就睡著了,這種姿勢睡覺肯定極不舒服,第二天頸椎就動不了了。所以大家看,她枕頭下有個樣子可怕的面具,說明她晚上這種姿勢睡覺肯定老在做惡夢,也休息不好。腿彎里那隻貓頭鷹是黑夜的象徵。小姐姐白天太累了,但是你這樣睡會更累的……除非是不打算醒了。不過米開朗基羅可能就是這個意思,這畢竟是陵墓雕塑嘛。

《晝》、《夜》這種扭來扭去的痛苦樣子常會讓我想起貝爾尼尼的《四河噴泉》,同意的舉個小手~~~

貝爾尼尼《四河噴泉》(1647-1652年),羅馬納沃納廣場。

《晨》、《暮》放在哥哥洛倫佐·美第奇(1449-1492年)墓前,洛倫佐是文藝復興黃金時代佛羅倫薩的實際統治者,被同時代的佛羅倫薩人稱為「偉大的洛倫佐 」。

《晨》。這個小姐姐的身體看上去年輕很多,應該沒有生過寶寶,書上說這個小姐姐是處女的化身,沒睡醒的身體生機勃勃。我看小姐姐是朦朦朧朧沒有醒乾淨,還是挺不開心的。起床,真是一件千古難事啊!

《暮》。這是一個強壯的中年男子,然而肉肉已經開始鬆弛下垂,他臉上的沉思表情很動人,悠遠深邃,反襯得羅丹的《思想者》真的像在上廁所。這組雕塑不怎麼扭了,但卻開始有我前面所說的「靜謐中的海嘯」,情緒往內心藏了,肢體動作也收斂了,但表達的情感卻更加深沉厚重了,也更加能真正感動到觀眾。真正的高手,最後都是要玩悶騷的,無論出手的,還是接招的。

好了,散會!

延伸閱讀:

古懂傳奇:愛上你等於愛上寂寞,波提切利的仙氣與無奈

古懂傳奇:從30億史上最貴藝術品說起,聊聊神秘的「達芬奇密碼」

古懂傳奇:既生瑜何生亮,貝爾尼尼VS波洛米尼,兩大巴洛克天才的羅馬恩仇記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gudongshenghuo


推薦閱讀:

「窮游錦囊系知乎 Live」—— 你需要知道的米開朗基羅&貝尼尼
旅行丨塔索的故鄉:臨那不勒斯灣的索倫托~
這幅很像蒙娜麗莎的畫,到底什麼來頭?
文藝復興對歐洲的發展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哲學家達芬奇先生

TAG:米開朗基羅 | 文藝復興 | 義大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