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懂傳奇:寫給孩子們,我們為什麼愛CHINA?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
gudongshenghuo
這篇文章的內容本來是我整理給我兒子的,「愛國主義題材溫馨親子文」,非常主旋律。由於我兒子發育緩慢,原本想等他上高中的時候再給他看,後來一想,那時候可能帶魚都游進教科書了,我說的話他也許一句也不要聽了,所以不如現在試著跟孩子們聊聊。這篇文章跟我以往的啰嗦八卦不同,是寫給孩子們看的,如果大人們願意,也可以隨便看看。
我們為什麼要愛中國呢?是因為學校叫我們愛嗎?是因為大人叫我們愛嗎?是因為不愛就不乖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從一個英語單詞入手——
這個單詞我們幼兒園就知道了,而且很多同學都知道,它還有一個意思是「瓷器」。其實China這個詞到底是先表示「中國」還是先表示「瓷器」,學界一直是有爭論的,可能先表示「中國」的可能性比較大,有種說法是China里的Chin就是秦朝的「秦」。但無論誰先誰後,在世界的眼裡,瓷器是可以用來代表中國的。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瓷器是中國人發明的,也是在中國人手裡發揚光大、惠及世界的。這是全世界很服氣中國的偉大創造,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
北宋汝窯蓮花溫碗,這裡面可以放熱水,再把酒壺放進去,就可以溫酒喝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8000多年前的安列托利亞半島(現在土耳其境內)上,人們開始冶鑄和使用青銅。在中國開始出現最早文字「甲骨文」的3400多年前,蘇美爾人和古埃及人開始鑄鐵。青銅器和鐵器給人類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但用來做生活日用品的話,它們真的太重了,於是出現了更為便利的陶瓷器皿。
這裡要講解一個辭彙,「陶瓷」。其實「陶瓷」包含了兩個意思,「陶」和「瓷」,陶器和瓷器是兩種不同的東西。又比如「翡翠」,其實也包含了兩個意思,「翡」和「翠」,「翡」是黃色的硬玉,「翠」是綠色的硬玉。中國人的陶器並不是最牛的,瓷器才是。
我們來比較看一下古代中國的陶器和古代希臘的陶器。
有著2500年歷史的古希臘歐弗洛尼奧斯陶瓶,現藏義大利羅馬伊特魯斯坎國家博物館。
同樣來自2500年前的古希臘美麗陶瓶,現藏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現代運動會的獎盃造型傳統就來自於古希臘陶瓶的外形,這兩個陶瓶古代都是用來裝水和酒的。
這是中國相近時期的陶器精品,戰國獸首鼎,現藏上海博物館。
這是稍早三五百年的商代弦紋尊,現藏上海博物館。
可能同學們在美術書上還看到過一個6000多年前的陶盆,中國黃河中游仰韶文化里的人面網紋盆。那個有趣的盆子屬於新石器時代,那時中國還沒有進入有文字的文明時代,人還處於原始階段。雖然原始社會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很有趣很新奇的東西,但真正厲害的傢伙都出現在人類文明時期。
仰韶文化人面網紋盆,現藏西安半坡博物館。
對比很清楚了,中國的陶器,比不上古希臘的。當然,進入文明期的中國陶器,也有很精彩的,比如唐三彩,但唐三彩比古希臘那些美麗的陶瓶,整整晚了1200年。而且唐三彩主要是用於陪葬的明器(即冥器),基本沒有什麼生活實用性。
唐三彩胡人牽駱駝俑,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說到唐三彩,可能不少同學會問:「唐三彩難道不是瓷器嗎?」 是的,唐三彩是陶器,並不是瓷器。這裡跟大家來講一講陶器和瓷器的區別。
敲黑板講重點,陶器和瓷器最重要的區別是溫度和材料。
1、溫度:陶器溫度低,瓷器溫度高。陶器需要的溫度在700-1000℃之間,但瓷器的溫度卻需要1200℃以上,有的甚至需要達到1400℃。
古代燒窯示意圖
2、材料:陶器的胎土一般的黏土就可以了,瓷器則需要能耐受高溫的高嶺土。瓷器的原材料可以用來燒制陶器,陶器的原材料卻不一定能燒出瓷器。
高嶺土
在這兩大區別的基礎上,我們能通過看和觸摸感受到陶器和瓷器的三個不同:
第一個不同:硬度不同。陶器沒有瓷器硬。這個「硬」不是跟金屬器皿比的,陶器和瓷器畢竟都是易碎品,我說的「硬」是指瓷器的觸摸感受。我們有時候拿小刀是很容易在陶器表面划出劃痕的,但要劃傷瓷器卻很難很難。有句俗語叫,「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說的是舊時修碗的人,需要用金剛鑽才能鑽、鋸瓷碗來進行修補,這句話恰好說明了瓷器的「硬」。
古老的修補瓷器的鋦瓷工藝
第二個不同:透明度不同。陶器胎體再薄也不透明,薄胎的瓷器則是半透明的,光能穿透這些瓷器。
現代薄胎瓷的檯燈
第三個不同:釉料不同。陶器有不掛釉和掛釉兩種,掛釉時是一次燒成的;瓷器的單色釉和釉下彩是一次燒成的,但釉上彩則分兩次燒,高溫先燒成胎體,低溫再燒上釉色。
這裡提到了瓷器的三種釉色:單色釉,釉下彩,釉上彩,簡單給同學們介紹一下。
單色釉瓷器:只有一種顏色的瓷器,如北宋最著名的汝窯瓷器。
北宋汝窯天青釉弦紋樽,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代雍正乾隆年間霽紅釉、黃釉、霽藍釉瓷器。
釉下彩瓷器:釉下彩可以簡單理解為彩色部分是燒在瓷器那層光潔的釉下面(因為胎和顏色是一次燒成的),手指去摸,顏色和胎是渾然一體的,不可能用硬物去刮掉這層顏色。很著名的釉下彩瓷器例子,就是我們常說的國粹「青花瓷」。
明代永樂青花竹石芭蕉紋梅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釉上彩瓷器:釉上彩可以簡單理解為彩色部分是燒在瓷器那層光潔的釉上面(因為胎和顏色是分兩次燒成的,先高溫燒成瓷胎,再低溫燒上顏色),手指去摸,那層顏色的觸感是與光滑的瓷器釉面完全不同的,有些釉上彩甚至可以用硬物颳去。清代出現的漂亮的粉彩、琺琅彩瓷器都是釉上彩瓷器。
清代乾隆琺琅彩錦上添花喜相逢雙環腰圓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同學們都知道古代四大文明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中國在其中算年輕的,加上後來的古希臘,這些偉大的古代文明支撐起了現代這個發達世界的根基。中國對世界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就是製造了無數精美絕倫的瓷器,讓這一美麗而實用的器皿今天遍布全世界,進入了每一個家庭。
那為什麼瓷器恰好在中國誕生呢?
首先是得天獨厚的原材料資源——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嶺土。中國的高嶺土礦資源排名世界前列,高嶺土這種土礦的名稱來源就來自江西省景德鎮的高嶺村,所以大家能理解為什麼景德鎮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瓷器的重鎮了吧。這種土礦資源還分布在美國、英國、巴西、印度、保加利亞、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家,其中英國的高嶺土品質很好,這就是為什麼18世紀歐洲人獲得中國制瓷秘方後歐洲產生了大量美麗瓷器的原因。
其次是中國深厚的文化和審美底蘊賦予了瓷器獨特的形狀和韻味,在瓷器實用性的基礎上完美融合了藝術性。這一點需要從歷史角度來梳理一下。
考古發掘顯示,江西景德鎮從晉代開始就有燒陶痕迹了。瓷器歷史上,通常把東漢算作中國瓷器的開端,但是據我觀察,一直到唐代,中國的瓷器都是在一種比較粗糙的起步探索階段,中國瓷器從技術到審美上的真正崛起,是在北宋。下面我就放幾個北宋之前的起步探索階段的瓷器給同學們看一下。
東漢越窯青瓷鍾,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西晉越窯青瓷穀倉,「穀倉」也叫「魂瓶」,是一種冥器,用來放骨灰的,現藏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東晉青瓷羊形燭台,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隋代白瓷雞首壺(李靜訓墓出土,「古懂傳奇」曾介紹過),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代邢窯梅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代白釉鏤雕殿宇人物枕,這件瓷器在工藝上已經開始有很大的進步,現藏上海博物館。
從隋唐五代開始,我們已經能感覺到瓷器的外形越來越規整,釉色也越來越乾淨。在唐代的基礎上,宋代尤其是北宋迎來了中國瓷器真正鼎盛的王者時代。為什麼是宋代呢?主要原因有三個:1、宋代人開始用煤炭代替木材燒制瓷器和冶煉,瓷器的燒制技術獲得了突飛猛進;2、宋代商業繁榮,手工業開始分工發展,出現了很多手工作坊,這也推動了制瓷技術的大幅提升;3、宋代皇室對於文化的高標準嚴要求影響了整個社會,宋代書畫、瓷器都呈現了極高的藝術品位。
宋代產生了著名的五大窯:汝窯、定窯、鈞窯、哥窯、官窯。
汝窯是宋代五大窯之首,它的窯址今天都沒有發現,大概是在河南汝州的位置。汝窯是北宋末年在宋徽宗主持下開始燒造的,一共只燒了20來年,加上宮廷要求極其嚴格,因此留存至今的汝窯瓷器非常少非常珍貴。汝窯最著名的,就是它那神秘美麗的天青色,宛如「雨過天青雲破處」。
北宋汝窯水仙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定窯在河北曲陽,以白瓷為主,很多定窯白瓷有美麗的刻花和劃花,具有很強的裝飾感。另外北宋流行小瓷枕,定窯的小瓷枕也非常有名。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鈞窯在河南禹州,由於釉料的著色劑使用了銅和鐵等金屬元素,因此在高溫下會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稱為「窯變」。所謂「窯變」,就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不到開窯前,誰也不知道不同的釉料配比會燒出怎樣令人震驚的顏色。鈞窯的燒造難度非常高,古時就有「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的說法,可見其珍貴。
宋鈞窯天藍窯變丁香紫渣斗式大花盆,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哥窯在浙江杭州一帶,它的樣子很特別,花紋就像茶葉蛋。頂級的哥窯瓷器,這種特別的碎片紋飾有大小兩種,大開片是黑色的,小開片是金色的,被稱為「金絲鐵線百圾碎」。這種瓷器看上去像是馬上要碎了,其實結實著呢。
宋代哥窯葵花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五大窯中的官窯,南北宋窯址不同,都在各自舊都附近,但還未發現。宋代官窯與後世泛指的官方窯不太一樣,因為上述四個窯也都是官窯,這裡所說的「官窯」是官方直接營建的,以生產素麵瓷器為主,器形除了常見的盤、碟等日用品之外,還有不少仿古代青銅器樣式的瓶和爐。
北宋官窯粉青花觚,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以上五大官方督造的名窯,開創了中國瓷器實用性與觀賞性合一的時代,奠定了中國瓷器在世界藝術史和手工業史上的地位。除了五大名窯,宋代還湧現出了很多非常精彩的民間窯,這些民窯也產生了大量瓷器精品,令整個宋代群星閃耀。
宋代民窯有八大系統,以長江為界,正好分為北方四個和南方四個。北方四個是磁州窯、耀州窯、鈞窯和定窯,南方四個是饒州窯(也就是景德鎮窯)、龍泉窯、建窯和吉州窯。鈞窯和定窯上面都已經提到過,我們來看看其他六個。
磁州窯在河北邯鄲,特色就是白釉黑彩瓷器。磁州窯開創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先河,後世的青花和彩繪瓷器都深受它的影響。磁州窯還有白地黑彩剔花的精彩技法,對日本瓷器文化影響很深。
宋代磁州窯白底黑釉龍紋剔花梅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耀州窯在陝西銅川,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耀州窯的特色是,半透明的釉面下有非常漂亮的刻花和印花。當地的刻花工藝一流,反映在瓷器上,使素色瓷多了很多靈動之美。
五代耀州窯青釉剔花花卉紋倒流壺(這把是宋之前五代的,但因為太能代表耀州窯的特色,所以選了它),現藏陝西省博物館。
饒州窯在江西景德鎮,宋代那裡「似玉非玉」的青白瓷非常出色。饒州窯如此精彩的質地主要跟當地一流的高嶺土有關。宋代的時候這裡出產一種影青釉,胎體非常薄可透光,顏色青中帶白、白中帶青,非常清亮。
宋代饒州窯青白釉刻花梅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代饒州窯青白釉刻花嬰戲紋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龍泉窯在浙江龍泉,最著名的就是青瓷。龍泉窯的青瓷釉面是半透明的,粉青、蔥青,宛如青綠美玉,非常漂亮雅緻。
南宋龍泉窯青釉荷葉形蓋瓷罐,現藏四川遂寧宋瓷博物館。
建窯在福建福清周邊,盛產黑釉瓷,主要器型是茶盞。宋代盛行鬥茶,就是比賽茶的優劣。黑釉瓷茶盞就是為鬥茶而生,因為宋代的茶湯以雪白為上乘,黑釉瓷茶盞最顯湯色。宋代「建盞」,是中國人茶杯中的最上品。建盞烏黑的釉面上,有兔毫斑、鷓鴣斑、曜變等神奇的釉色變化,最得文人雅士的歡心。
宋代劉松年《鬥茶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北宋建窯曜變天目盞,現藏日本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
宋建窯黑釉兔毫盞,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吉州窯在江西吉安,也是以產黑釉瓷為主,但吉州窯的特別之處是將樹葉和剪紙神奇地燒進了瓷器,創造了獨一無二的吉州窯「木葉」和「剪紙貼花」瓷器。
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梅花紋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宋吉州窯黑釉木葉碗,現藏江西省博物館。
到了元代,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和融合越來越多,這也反映在了瓷器上,最著名的,就是元青花的誕生。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私人收藏。
青花其實在唐代就有了,但唐代只是用含鈷的藍釉對白瓷進行點綴,完全沒有形成氣候。青花真正興起是在元代,深入民心成為國粹則是在明代。蒙古族的天性熱愛闖蕩,元代貿易相當發達,陸路和海上貿易非常繁榮,促進了多文化之間的碰撞和交流。白底青花這種審美趣味來自波斯,原本崇尚「道法自然」、「抱朴守拙」的中國人,是不喜歡這種對比過於強烈、藍色又特別明艷的東西的。
元青花雲龍紋象耳瓶,英國大威德基金會藏,大英博物館託管。
元代各種雜劇大量出現,蒙古人很喜歡漢族的歷史故事,這些故事通過戲劇大規模地傳播,成為了元青花的重要表現主題。這些故事畫在又厚又結實的大瓷罐上,放在蒙古包里,蒙古人覺得又實用又好看。所以就有了只有元代才有的元青花故事大罐們。
元青花故事大罐:百花亭,現藏日本大阪萬野美術館。
元青花故事大罐:三顧茅廬,現藏英國裴格瑟斯基金會。
元青花故事大罐:尉遲恭單騎救主,現藏美國波士頓美術館。
元青花是非常非常珍貴的,這是因為上等的顯色鮮艷的青花料來自西亞波斯灣地區。這些珍貴的青花料好不容易抵達中國,當然要請一流的畫師和工匠來製作,所以本身產量就不高。目前元青花的收藏巨頭在土耳其和伊朗,收藏元青花數量最多、品質最高的是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托普卡帕宮。這座奧斯曼帝國的老皇宮收藏了40件精美絕倫的元青花瓷器,它也因為這些來自中國的美麗瓷器而名揚天下。與英國、法國的大博物館不同,這些美麗的元青花不是來自兩次鴉片戰爭的掠奪,而是來自元代繁榮昌盛的對外貿易,它們是經過絲綢之路和海路來到了世界的另一邊。
元青花牡丹紋梅瓶,現藏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托普卡帕宮。
除了元青花,元代還有一種白色的樞府瓷,是在景德鎮開始燒造的。蒙古人很喜歡白色,白釉深得蒙古貴族的歡心。元代的樞府瓷是專供宮廷使用的高檔瓷器,上面有「樞府」款印,這種瓷器的釉色潔白中微微泛點青色,很像鴨蛋殼的顏色,所以又叫「卵白釉」。
元代樞府款卵白釉印花番蓮碗,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此外,元代還產生了一種特別的「釉里紅」瓷器,它們的器形和繪畫手法基本與青花是一樣的,不同的是使用了含銅的紅釉來裝飾。青花和釉里紅都是前文講過的釉下彩,它們大大豐富了中國瓷器的裝飾性,為中國瓷器注入了更多異域風情。青花和釉里紅都興起於元代,在明代發展到了頂峰。
元代釉里紅劃花兔紋玉壺春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代瓷器如果總結幾個關鍵詞的話,我想應該是:青花瓷,蘇麻離青,景德鎮,鬥彩。明代是青花瓷的天下,276年的時間,青花瓷發展到了極致。在明代青花瓷的發展史上,有一個人非常重要,鄭和。1405年7月11日(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鄭和率240多艘海船、27400餘名船員進行海上遠航。1405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的28年間,鄭和率眾七次(有說八次)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深了中國同東南亞、東非的友好關係。大規模遠航反映在青花瓷上,最重要的影響是,鄭和帶回了大量產自伊拉克的蘇麻離青,以及大面積綻放在中國青花瓷上的美麗波斯紋飾。
鄭和船隊遠航示意圖
蘇麻離青是一種低錳高鐵類鈷料,產自伊拉克薩馬拉地區,這種青花料呈色特別鮮艷,燒制後的藍色如同藍寶石一樣,這是中國本地的青花鈷料完全不能比的。其實最漂亮的那些元青花用的就是蘇麻離青,但蘇麻離青直到明朝才在瓷器上大規模使用,這主要仰仗了鄭和強大的船隊。
明永樂青花折枝瑞果紋梅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永樂青花壓手杯,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海水龍紋缽,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除了蘇麻離青,鄭和他們還帶回了各種波斯紋飾,其中最漂亮的要數纏枝花紋,這可能是波斯眾多美麗紋飾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一種了。
明永樂青花纏枝花紋折沿盆,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波斯地毯上傳統的纏枝花紋樣
古代波斯建築上的纏枝花紋樣
明代瓷器,青花瓷佔了大半壁江山,這種瓷器之所以今天成為中國的國粹,不僅因為它在藝術性、工藝性和實用性方面都堪稱一流,更因為它在文化上的「有容乃大」,真正體現了大國風範,向世界文明貢獻了中國文明裡真正有價值的部分,也因此贏得了世界的掌聲。
青花瓷之後,由於景德鎮制瓷技術的不斷提升,彩色瓷器漸漸開始出現,三色、五色最為多見。其中非常著名的是明代的「鬥彩」,鬥彩瓷器中,又數明代成化年間的鬥彩雞缸杯最為珍貴。所謂鬥彩,就是先拿青花料勾邊,再將彩色顏料填在青花線中。它與其他多色瓷器的區別,主要就是有青花的參與。鬥彩瓷器燒制上難度很高,因為它是「釉上彩+釉下彩」混合模式,青花勾線是和瓷胎一起用高溫燒的,然後填上彩色再二次低溫燒成。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釉里紅髮展到明代,紅色的呈現更加穩定,也出現了一些精品。
明洪武釉里紅纏枝牡丹紋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釉里紅三魚紋高足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此外,明代的單色釉瓷器也非常精彩,永樂、宣德兩朝是明代單色釉瓷器的高峰。永樂、宣德時期燒制出了一種美艷的以銅為著色劑的銅紅釉精品,被稱為「寶石紅」、「霽紅」,顏色非常艷麗。同一時期,以鈷為著色劑的藍釉也相當精彩,永樂藍釉色澤純正、釉面如玉,宣德藍釉則如藍寶石般漂亮,被稱為「寶石藍」、「霽藍」。永樂時期還有一種很美的白釉,有著白糖一樣甜潤的色澤,因此被稱為「甜白釉」。以上紅,藍,白三種單色釉是明代單色釉中最名貴的品種。
明永樂霽紅釉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宣德霽藍釉暗花雲龍紋盤,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明永樂甜白釉僧帽壺,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最後,關於明代瓷器,我還要提一個人,何朝宗。何朝宗是生活在明代嘉靖、萬曆年間的一位民間雕塑高手,明代福建德化窯盛產白瓷,其中以何朝宗款白瓷佛像系列為最上品。何朝宗款白瓷觀音,是中國瓷器歷史上最傑出的雕塑作品。
明代德化窯何朝宗款白瓷觀音,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歷史進入到清代,多彩瓷獲得了清代皇室的極大推崇,釉上彩成為主流,雍正乾隆兩朝為中國瓷器史貢獻了大量釉上彩精品。清代由於制瓷從技術上達到了巔峰期,出現了很多品類的瓷器,這話說起來會太長,因此我給清代瓷器提煉了幾個重點:康熙五彩,雍正粉彩,乾隆琺琅彩,唐英。
五彩瓷器在明代中後期已經開始出現,到清代康熙年間,五彩瓷器變得非常流行。五彩瓷是一種釉上彩,它的燒制主要依賴對溫度的控制。釉上彩的燒制溫度比傳統單色釉或青花瓷的溫度要低很多,溫度太高了顏色會流失,溫度太低了彩色部分的光澤度又不夠。這一火候技術,到康熙年間開始純熟。相較明代中後期的五彩瓷器,康熙五彩的色澤更加鮮艷豐富,表現力更強,為日後雍正乾隆時期的粉彩、琺琅彩奠定了紮實的工藝基礎。
清康熙五彩加金鷺蓮紋尊,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粉彩瓷器,顧名思義,粉粉的彩,有一種粉潤之光。粉彩之所以粉粉的,是因為加了一種叫「玻璃白」的白色料,這種乳濁感的色料可以和其他顏色產生極好的暈染效果,呈現一種特別的粉潤美。雍正時期,因為雍正對這種溫潤之美的喜好,加之景德鎮釉上彩技術的突飛猛進,粉彩真正崛起於世間。
清雍正粉彩蝠桃紋橄欖瓶,現藏上海博物館。
清雍正粉彩桃花紋直頸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琺琅彩瓷器其實在康熙時代就有了,到乾隆時迎來全盛期。琺琅彩用的是西洋工藝西洋料,呈色特別鮮艷濃烈,釉料突出且更有光澤。琺琅彩比粉彩更為珍貴,因為存世只有官窯,而且只有雍正、乾隆兩朝才有,後世都是一些琺琅材料點綴,不能稱為真正的琺琅彩瓷器。琺琅彩瓷器存世量非常少,是目前拍賣市場上均價最貴的瓷器。
清乾隆琺琅彩開光人物盤,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乾隆琺琅彩勾蓮紋象耳瓶,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雍正、乾隆兩朝湧現了大量瓷器精品,我們要感謝一位橫跨兩朝、辛勤工作了三十年的景德鎮督陶官——唐英。唐英(1682-1756年),是清代最傑出的陶瓷藝術家,瀋陽人,能文善畫,精通書法篆刻,他這些方面的才能全部反映在了督造的瓷器上。唐英工作的三十年,可以說是清代瓷器最輝煌的三十年。
清乾隆琺琅彩詩句菊花玉梅瓶,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唐英督造。
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這個瓶子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鎮館,其實我本人覺得並不好看,但它代表了清代一流的制瓷工藝。
最後我們要來講一講外銷瓷。中國瓷器從唐代開始就沿著絲綢之路和海路走出國門了,今天朝鮮、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斯里蘭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巴林、約旦、敘利亞、蘇丹、埃及、坦尚尼亞等國都出土了中國唐、五代時期的陶瓷樣本。
宋、元時期隨著航海業的高度發展,對外貿易進一步加強,中國陶瓷的外銷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特別是廣州、明州(今寧波)、杭州、泉州等地設立「市舶司」管理對外貿易後,大批外銷瓷從這些港口出發,沿著唐、五代時期開闢的航道,源源不斷地運往亞洲、非洲各國。
明代鄭和下西洋的著名遠航,進一步促進了海上對外貿易的發展,外銷瓷不但大量輸出到亞洲、非洲各國,而且從明代晚期開始傾銷歐洲諸國。明代中期以後,不少外國商人到中國收購、訂製中國瓷器,而且數量都非常巨大。據不完全統計,僅1639年這一年,中國出口到荷蘭的瓷器竟高達366000餘件。這些外銷瓷以青花瓷為主,大量的外銷瓷甚至極大影響了荷蘭本土的瓷文化,今天我們看到的荷蘭瓷器,仍然是以藍白青花為主。18世紀前期,歐洲的英、法、荷蘭、丹麥、瑞典等國被允許在廣州設置貿易機構,這使中國瓷器在歐洲的銷量達到歷史巔峰。也就是在這一時期,歐洲人偷偷學會了中國人的制瓷工藝,加上英國一流的高嶺土礦產資源,歐洲人很快也製造出了很多有著自己文化風格的精美瓷器。除了歐洲,中國外銷瓷的主要市場還有朝鮮、日本、東南亞諸國。中國的瓷器文化,深深影響和造福了全世界。
那些年銷到國外的中國瓷器。
19世紀英國瓷器
深受中國瓷器影響的著名的荷蘭代爾夫特瓷器。
這就是中國瓷器的故事,我一直想跟孩子們說、今天終於說了的故事。記得我學生時代,老師叫我去劇場記筆記,當時上演的是全本崑曲《白兔記》。我在劇場沒幾分鐘就睡著了,筆記本上一片空白。我擔心會被老師責罵,但老師沒有,他只是微笑著說:「等你老一些,真正懂得中國的美的時候,你就聽出崑曲的好來了。」一晃十六年過去,我非常偶然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裡,看到了崑曲《牡丹亭》里《遊園驚夢》這齣戲,我被那音樂、那唱詞、那服飾深深打動,她們是如此美麗,我感到靈魂深處與故國母親剪斷太久的血肉聯繫又被重新接上了。那一刻,我滾滾淚下,濕透了衣襟。這一天,正是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年一度的中國日,在一萬多公里之外,中國最美麗的那些文明瑰寶,深深打動著異國的人們,他們由衷讚歎著中國。這一天,我深深自豪於我是一個中國人,並不是我持有一本豬肝色的護照,而是,我背後有一個曾為全世界輸出過無數優秀價值觀的祖國。
所以我想對孩子們說的是,我們為什麼要愛中國呢?不是學校叫你愛就應該愛,不是大人叫你愛就應該愛,更不是不愛不乖才應該去愛。China這個詞告訴了我們,我們要像了解中國瓷器一樣去了解我們的文明到底為世界文明作出了什麼貢獻,這樣我們才能深深地了解為什麼我們的中國是如此可愛。我們要從中國最可愛的部分中,最終去抉擇自己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中國人。
延伸閱讀:古懂傳奇:天青色等煙雨再等不來你,「奉華」款汝窯紙槌瓶背後的故國遺恨
古懂傳奇:杯具中的杯具,永樂青花壓手杯
古懂傳奇:三生三世,萬里桃夭,上海灘最美瓶子的前世今生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更多倪小姐藝術史八卦, 請關注公眾號:
gudongshenghuo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