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諸子朝會|百家爭鳴何時起?

王梓凝

道家南席

在第一會期的會議當中,代表們主要以確定地方行政制度為主題進行討論,然而直至第一會期結束,諸位代表也並沒有給出明確方案,甚至直至會議尾聲也未能達成統一意見,進程十分緩慢。

會議主要停滯在對「以分封製為基礎」還是「以郡縣製為基礎」實行郡國並行制上。以分封製為基礎,則保留各諸侯原有封地,諸侯在封國內是國君,權力很大,其政權與中央基本相同,除太傅和丞相由中央任命外,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級官吏,均由諸侯王自己任命,諸侯王還擁有一定的軍權、財權、治權等;

以郡縣製為基礎,提出該觀點的代表卻並未給出明確解釋。期待在下一會期中,聽到更加深入的發言。

首先,就各家學派而言,在最初進行過「分封制」和「郡縣制」二者的簡單闡述後,各家代表的發言中,對兩種制度的評論逐漸趨同。

誠然,兩種制度對國家存在不可避免的客觀影響,然而,各家代表的存在意義更應是透過地方行政制度,深究其治國方針、治國思想,以自家思想為根本,為自己學說中所保護或服務的對象爭取更多利益,將自家思想滲透於行政措施中,而不僅僅人云亦云,只盲目跟從前一位或大多數代表的意見,一味反覆論述相同的利弊而缺乏自身的思想內核,直接導致了之後的討論無法深入進行。

同時,今天的會議中,並沒有人真正深究他人的思想基礎和確認該制度行為背後的目的,更沒有出現「百家爭鳴」局面。提出構想的諸位代表們僅在「以分封製為基礎」實行郡國並行」和「以郡縣製為基礎實行郡國並行」間波動不定,甚至到了會議尾聲仍出現單純「支持分封制」的聲音,顯然許多代表並沒有真正參與會場的推進之中,還僅停留在問題的淺層思考,沒有切入問題主線。

而本次會期中出現的大問題,則是劉邦作為皇帝的態度曖昧不清。在諸子百家與各諸侯近乎達成一致,認為應建立「以分封製為基礎」的郡國並行制時,劉邦卻表態支持以郡縣製為基礎實行郡國並行制,認為只有中央穩定才能實現國家安定;而在被寄希望於拿出更多更深入的理由時,劉邦卻只言辭含糊,繼而表示郡縣制只是建議,可以再與諸侯協商。同時,在劉邦的言語中,筆者捕捉到「休養生息」的政治意圖,顯然劉邦心中已然在各家之中有所偏向,然而,其政治主張卻與其「無為而治」的理念相悖,不禁使人迷惑其態度。

作為皇帝,劉邦的意見至關重要。然而其做法卻使得會議逐漸走向紊亂——前端諸子和諸侯們無法被說服,仍堅持原有意見,重複自己的觀點;中端諸子和諸侯開始猶豫自身立場,產生動搖,卻無法從根本信服;而狀況之外的代表則忽視劉邦的方向性暗示,依舊我行我素。這也是會場後半段進度遲遲無法推進的重要原因之一。猜測劉邦行為背後的原因,仍是對中央集權、加強君主專制的渴望,而其模糊鬆動的言辭,可能也是受制於諸侯,無法任意發表言論從而、做出的掩飾。

故而劉邦在下一會期中應當更加決斷一些,同時,諸子百家也應當理解到劉邦與諸侯之間的矛盾關係,充當二者之間的橋樑,學會為君分憂,在二者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在秉持各家理念的基礎之上,深入探索,從而找到最適合漢初現狀的政策,並推動會場進程。

推薦閱讀:

【事件】滴滴克隆計程車調查是怎麼回事?
【分析】如何評價近日網友對馬蓉及其閨蜜的攻擊?
【新聞】仗劍老人身份確認事件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為什麼楊安娣2017年吉林旅遊要打造「千萬工程」?
荷爾蒙爆發,消防員和小動物搭檔拍攝新年日曆

TAG: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