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中山先生為革命奉獻一生,他的後代們現在過的怎麼樣呢

孫中山的祖先從珠江口東岸的東莞上沙村遷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孫中山的祖父孫敬賢(1789-1850),祖母黃氏(1792-1869),父親孫達成,母親楊氏,都是翠亨村普通的農民。孫中山兄弟姐妹6人,長兄孫眉,姐孫妙茜,妹孫秋綺。另有一兄一姐早殤。孫中山1884年與本縣僑眷盧慕貞結婚。1915年與盧氏離婚。同年與宋慶齡結婚。

孫中山先生一生有過三次婚姻。原配夫人盧慕貞,盧慕貞婚後為孫中山先生生下獨子孫科和兩個女兒孫、孫婉。1915年,孫中山與宋慶齡相愛,決定與盧慕貞協議離婚。離婚後,盧慕貞一直居住在澳門孫公館。令人敬佩的是,盧慕貞與孫中山離婚後一如既往地支持孫中山先生所從事的革命事業。1924年,孫中山在廣州創辦黃埔軍校,盧慕貞把自己的養女婿送到孫中山領導的革命隊伍中去。

孫中山先生的第二位夫人是宋慶齡。宋慶齡女士自幼生長在一個父母都是教師,又是基督教徒的充滿西方文化的家庭之中。1908年,宋慶齡女士與妹妹宋美齡(後成為蔣介石的夫人),一同赴美求學。1913年畢業於美國喬治亞州梅肯的魏里斯安女子大學哲學系。畢業回國後任孫中山先生的英文秘書,並與孫中山產生感情,主動表示愛慕之意。1915年10月26日,孫中山與原配夫人盧慕貞離婚後,便與宋慶齡女士在日本東京結婚。1922年,陳炯明叛變,逃亡途中,宋慶齡女士不幸流產,從此再無生育。

另外,孫中山在南洋從事革命時,還結識了一位伴侶陳粹芬女士。陳粹芬女士祖籍福建,1873年生於香港。1891年19歲的陳粹芬經人介紹認識孫中山先生,其後一直追隨孫中山10餘年,其足跡遍及日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地。在這期間,陳粹芬既照顧孫中山的飲食起居,也為孫中山先生的其他同事做飯、洗衣,還為孫中山印刷宣傳品,擔任聯絡員等工作。陳粹芬和孫中山先生分手後仍然受到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等人的敬重,並將其與盧慕貞、宋慶齡兩位夫人並稱。後人對孫中山的三位伴侶均有昵稱。盧慕貞後因長期居住澳門,故被稱為「澳門婆」,宋慶齡女士出身於上海,則被稱為「上海婆」,而陳粹芬長期追隨孫中山漂泊南洋,故昵稱為「南洋婆」。在孫家晚輩中,還有稱盧慕貞為「婆婆」,稱陳粹芬為「二婆」。孫中山先生的兒子孫科就是隨孩子們這樣稱呼陳粹芬的。至於宋慶齡女士在孫家似乎沒有被稱為「三婆」,但是孫家子孫與她見面時,總是以「grandma」相稱。

陳粹芬收了一個養女孫仲英,孫仲英原名蘇仲英,到孫家後改姓孫。孫仲英後來和孫中山的長兄孫眉的孫子孫乾結婚,孫仲英婚後又改姓蘇。1958年,蘇仲英患癌症出世。而陳粹芬於1960年前後過世。

孫中山先生有兩個孫子,四個孫女。兩個孫子是孫治平和孫治強。四個孫女是孫穗英、孫穗華、孫穗芳和孫穗芬。孫治強1915年出生,曾留學加州大學。20世紀60年代中期隨父親孫科返台後,有些懷才不遇,僅擔任「中央信託局」及台北故宮博物院顧問。孫治強先生有過兩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得兩女孫嘉霖、孫嘉瑜。她們現均旅居美國。後孫治強先生與比他小30歲的林倫可女士結婚,得兩子,他們是孫國元、孫國升。孫治強先生在古稀之年,即1992年、1993年兩次回大陸,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會見,還遊覽了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地方,並回翠亨村瞻仰過祖父的故居。2001年夏天,孫治強不顧年邁體弱,抱病赴美參加小兒子孫國升大學畢業典禮,因心臟病突發在洛杉磯辭世。享年87歲。

孫中山先生的長孫女孫穗英,1922年生,「穗英」之名就是祖父孫中山所取。孫穗英早年畢業於美國衛里斯萊大學和加拿大滿地可大學,並獲航空工程碩士學位,後與廣東新會的林達文先生結婚,生子林德傑,女林淑貞。

孫女孫穗華,1925年出生,畢業於美國史密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獲機械工程碩士學位。後與雲南籍的旅美學者張嘉恭結婚,生有一子張孔穎,二女張樂文和張樂真。

孫穗華和孫穗英兩家均定居美國。早些年,在她們的父母健在時,孫穗華、孫穗英姐妹倆經常返台,侍奉雙親,極為孝順。大陸改革開放後,姐妹倆多次回大陸參加辛亥革命紀念活動和祖父母的誕辰紀念。1981年,她們的祖母,前國家主席宋慶齡女士病逝,孫穗英、孫穗華兩人曾應中央之邀來北京參加追悼會。穗英和穗華姐妹倆雖然身在海外,卻仍然十分關心故鄉的經濟文化建設,除多次回翠亨村瞻仰祖父故居外,還曾向「中山紀念中學建設基金會」捐款。她們不愧是孫中山先生的後人。

長女孫,紅顏薄命

孫(1894—1913),孫中山先生的長女。1894年(亦說1895年)3月31日出生在孫先生的故鄉廣東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出生不久,尚處於襁褓中的孫,就跟隨祖母、母親和哥哥等人遠涉重洋,來到異域檀香山。她的少年時代是在那漂泊不定的艱難生活中度過的。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創立,她的父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方才派人將她和妹妹孫婉及母親盧慕貞接到國內,陪伴著父親過了一段時間的安定生活。

好景不長。其後,父親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職務後,不得不赴全國各地考察。這一時期,孫和妹妹孫婉一直跟隨在父親身邊,再度過起了流浪生活。不久,孫中山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份赴日考察,孫和妹妹孫婉也隨母親盧慕貞到了日本。

1912年6月,孫和妹妹孫婉隨哥哥孫科一同赴美留學。孫就讀於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受父親孫中山崇高品格潛移默化的影響,孫自幼勤奮好學,成績優異。

1913年3月,在柏克萊大學讀書期間,孫不幸患糖尿病,腎功能衰竭,久醫不愈,遂由她的戀人伍平一特聘醫生及護士陪伴她回澳門母親盧慕貞處繼續治療。6月,孫病情加重。那時,她的父親孫中山先生正忙於籌備討袁的「二次革命」,聞訊後便於6月20日趁南下布置起義準備工作之機,赴澳門探視已不省人事的孫。由於情況緊急,孫中山當日含淚離開了女兒。25日,病魔終於奪去了孫的生命,年僅19歲。此時,孫中山正在離開香港返回上海的途中。聞悉女兒病逝的噩耗時,一心奔波於中國革命的孫中山極為悲痛。

孫中山先生雖然身居高位,但他生活儉樸,對於至愛親朋,亦不給予任何特權。因此,家人為孫舉行的葬禮也很簡樸。

1931年,國民黨中央政府準備在孫中山的家鄉修建孫家墳場,孫遺骸才從澳門遷回故鄉,葬在孫家祖墓翠亨村附近的譚家山坡上,墓碑上刻有「顯十九世祖妣孫之墓」幾個大字。其墓至今完好無損。人們難以想像到,在這個樸素無華,普普通通的墓里,竟長眠著一代偉人的女兒。

孫有一個戀人叫伍平一,據說令他們二人從相識到相戀的「月下老人」就是父親孫中山。對此台灣學者庄政教授說:孫18歲時,中山先生將她的照片寄給伍平一,希望他們用書信常來往,以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而那時孫到美國柏克萊大學留學,隻身一人,確也需要有人照顧。這個責任自然落到伍平一身上。「這對青春璧人相處久了,情投意合,遂成為形影不離、心心相印的戀人。」

據說,當伍平一在送別久病不愈的戀人孫時,還作了一首《送孫女士東歸詩》,詩中充滿悲傷、哀婉之情。詩是這樣寫的:

生平湖海飄零慣,足跡猶慚未遍寰;

異地星霜曾涉歷,故鄉風月待歸還。

丈夫不灑臨岐淚,情有兒女指上環;

桅影渡頭門掩映,離人愁煞賦陽間。

次女孫婉:備受骨肉分離之苦

孫婉(1896—1979),1896年11月12日出生在異域檀香山。特別有意思的是孫婉出生月日竟然與父親完全一樣。孫婉的童年是在檀香山度過的。1907年,孫中山的哥哥孫眉在檀香山經營的農場宣告破產,只得舉家遷往香港九龍,年幼的孫婉與姐姐孫跟隨母親回到香港。1910年,孫婉在母親的帶領下,再度與姐姐孫一道赴南洋與父親孫中山團聚。

1912年夏,孫婉與姐姐一道赴美留學,進加州州立大學文學系讀書。第二年3月,孫婉的姐姐不幸得了糖尿病與世長辭,這時父親孫中山想到,孫婉一人在美讀書,又沒人照顧,有些放心不下,就囑託在哈佛大學攻讀政治學的王伯秋照顧一下女兒。

王伯秋是湖南湘鄉人,早年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系。王伯秋留日期間,結識了孫中山、宋教仁、黃興等一批愛國志士,受其影響,也參加了同盟會,深得孫中山先生的器重。

王伯秋在早稻田大學畢業後赴美,進入哈佛大學繼續攻讀政治學。這時,正好孫婉也在加州讀書,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孫婉與王伯秋由相識到相愛。1914年的秋天,他們二人終於走進了婚姻的殿堂,結為夫妻。第二年,即1915年,他們的大女兒王蕙出生。當孫婉於加州大學畢業後,便帶著剛出生的孩子來到了日本,在東京,他們的兒子王弘之出生。

據說,王伯秋與孫婉結婚之前,已經有了一次婚姻,並且有兩個孩子。對此事,孫中山並不知曉。當孫中山得知此事後,提出除非王伯秋與原配夫人離婚,否則就堅決反對這門婚事。加之其他一些原因,這對恩愛夫妻未能白頭偕老就分手了。其後兩個孩子隨父親王伯秋一道回上海生活。

孫婉與王伯秋分手後,隨母親盧慕貞定居澳門。1921年3月19日,孫婉在澳門與早先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的戴恩賽結婚。戴恩賽,廣東五華人,1913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同年考入清華學校(今清華大學前身),次年公派赴美留學,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國際法。1918年學成回國,任廣州軍政府外交部秘書,外交部政治組組長及外交委員會委員等職。

1921年冬天,孫婉生下一個女孩。孫中山非常疼愛這個外孫女,並親自給她取名「成功」。寓意一則他領導的革命成功,二則希望外孫女長大成人後能成就一番事業,對女兒的這個名字,孫婉夫婦也欣然接受了。1922年,孫婉再生一子。這年陳炯明叛變革命,孫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於永豐艦上指揮抗擊叛軍。為了紀念這件事,教育後一代,孫中山先生給外孫取名「永豐」。

品禹音兒童國學,賞中華傳統文化!中國兒童國學第一品牌,更多資訊請關注「禹音兒童國學」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表相如魔,境里自在——《師父》觀後(下)

TAG:孫中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