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遇事不糾結?
我在陪伴易效能時間管理的線下課學員踐行課後90天習慣養成的過程中,遇到不少人很糾結:「寫日記是用印象筆記、格志、還是紙筆本子更好?選擇那麼多,要考慮的那麼多,好糾結呀……」糾結中,他們慢慢地就放棄了記錄。
葉武濱老師講,寫日記不是記流水賬,記錄是對自己過去的復盤,以及方便以後進一步做反思與總結。沒有記錄就沒有發生,因為靠大腦來記憶事務是靠不住的,沒有記錄很多人生中的美好年生日久就會被我們遺忘猶如從來沒有發生過。
所以有人講:善於總結改進的職場新人,也許比稀里糊塗混日子的職場老人,更有職業經驗和工作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糾結得太多,想得太多,會錯失很多機會,因為機會稍縱即逝。
人生中有那麼多重要的事,人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如何做到遇事不糾結?幾個心法分享給你:
1. 相信自己
糾結源於對未來的預想,但其實未來會如何我們沒有人能未卜先知,所以與其杞人憂天,不如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可以面對當下做的每個決定所產生的後果。
2. 放棄完美
很多人都有完美主義傾向,他們行動前要挑日子,因為他們想要一個美好的開始,但要知道很多事現在不一鼓作氣地去做,勁頭過去後自己就再也不會去完成它。
葉武濱老師講:「爛開始,好開展,好結果。」不開始就沒結果!寫日記用什麼工具真的有那麼重要?儘管去寫就是了,在寫的過程中,一定會找到那個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3. 去運動
養成長期運動的習慣有助於我們形成乾脆利落的性格和不糾結的氣質。
運動員在賽場上時常面臨要在短時間內做出決定的境況,是否要接球?用什麼動作傳球?......他們需要反應迅速而且當機立斷。
所以,長期運動可以幫助我們塑造性格,養成當機立斷的習慣。
4. 記錄反思
每天花5-10分鐘,記錄自己過去一天的挑戰和感知。
復盤昨天的重要事項,反思自己的失敗教訓或成功收穫,明確地積累經驗,見證成長。
以後再遇到此類事件時,我們的處理方法就會變得嫻熟。
5. 釐清界限
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老天的事,他人的事,我的事。
老天的事,我們想管也管不了。
他人的事,我們只有建議權,沒有決策權,所以不要過分熱心是保持良好友誼和親密情感的重要界限。
我的事,是我們自己可以全權決定並負責的,自己的事不能過分依靠他人的幫助,去花時間和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是我們過上幸福生活,成為更好自己的唯一途徑。
並且,只有釐清了事務的界限,明白老天的事自己管不了,他人的事不能過於深入地參與,自己的事要親力親為之後,我們才能遇事清晰自己的立場,不陷入糾結的境地。
6. 提升格局
當我們能站在10年後看現在,視角就會寬闊很多。
就像成人後的我們不會再像小時候那樣,為了一根棒棒糖和鄰居小朋友大打出手,我們也不會為初二期末考試沒有拿到好成績而痛哭流涕......當我們把視野放到10年後,思想我們經歷更多之後,自己的承受閾值更高了之後,我們還會陷入現在斤斤計較的糾結中嗎?
這裡還有一個快速提升自己承受閾值的捷徑提供給大家:
我們可以不用自己去經歷很多,但是我們可以去用心感受,去讀懂別人的經歷,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去身臨其境地考慮別人面臨的問題自己會如何解決......
例如,雖然現在自己還是單身,但是看到別人丈夫出軌,我們也可以思考一下面臨這個問題我會如何解決,如果原諒,以後的生活如何繼續?如果離婚,接下來的生活如何進行?
試著代入自己去解決別人面臨的問題,觀測自己的內心,多維度地思考,感受痛苦,也體會成長的快樂。
7. 開放態度
A-B-C演繹指出:所有的發生,一切的根源都緣於我們的信念、評價與解釋。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的」其實不是我們「以為的」,我們永遠不知道事情的真相,所以面對事情時切不可妄加揣測。
如上圖,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後果,有前因必有後果。
但是同樣的前因A,產生了不一樣的後果C1和C2。
這是因為從前因到結果之間,一定會透過一座橋樑B(Bridge),這座橋樑就是信念和我們對情境的評價與解釋。
又因為,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評價與解釋不同(B1和B2),所以會得到不同結果(C1和C2)。
最後,想要遇事不糾結,掌握好以上7個心法,你一定能有所進步!
-END-
本文作者:厘米
推薦閱讀:
※春節看片計劃,讓魚(fàng sōng)與熊掌(chéng zhǎng)兼得
※什麼是微習慣的最佳養成方式?你需要學會這8個步驟
※一款個人時間管理神器像利劍橫空出世
※2017過去一半了,你的年初計劃還在嗎?
※有夢想的人生是什麼樣的?
TAG:時間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