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花了六年時間總結的職場經驗,適合每一個運營看
從去年辭職到現在一年多時間,收入差不多翻了10倍以上,這些錢都是通過工作得來的,而非投機行為。
我經常思考,為什麼前後收入差距那麼大?
我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一個人,沒有好的教育背景,沒有好的家庭環境,沒有啟動資金,沒有人脈。
我自己從運營(員工)走向創業(老闆)的,深知這兩種角色之間的特質是什麼。
今天這篇文章寫給上班族看的。
01
本質上員工的責任只有兩種:
§ 要麼幫老闆分擔任務
§ 要麼幫老闆創造利益
不過通常情況,員工不一定要為老闆和公司創造利益,因為利益需要老闆自己思考的。但一定要為老闆分擔任務,至少要分擔工作壓力。
在不考慮碰到黑心老闆的情況下,畢竟只有老闆的收入增加了,你的收入才能增加。
說說我的某個助理(已離職):
1)
前段時間我招了第二個助理,有一天我的業務調整,需要調整她的工作。
她用很強硬的態度說:你得給我加工資!
我當時都懵逼了,因為我首先確定她能勝任新的任務,所以安排給她。再者,我不確定她是否能完成的很好,只有在很出色的完成工作後,才會給她加工資。更何況她才入職1個月,就要求加工資,我哭笑不得。
所以這個邏輯反了,員工首先需要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才能向老闆要求加薪,否則會在老闆眼中大打折扣,自降身價。
所以大家要清楚,試用期就是證明能力和價值的,但是太長的試用期就是剝削員工。一定要和HR談,一個月的試用期足夠了。
2)
我安排給她的工作很輕鬆,每天花4.5個小時,採訪一些人,類似於記者,但只需要網上聊天就行,找一些資料,潤色寫出來發布就行。
結果她來了句:我做不了,你得幫我找到這些人,我才能提問題。
我當時差點發火,我請你來是幫我分擔工作的,既然要我做,我還請你幹嘛?
所以員工一定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價值、身份。
02
時間成本:
§ 要麼用最短的時間創造效益
§ 要麼用比較長的時間出色的完成任務
你一定要明白,老闆花了錢,比如一天付你300元,你至少要保證能為老闆創造出300元的收益,否則老闆招你是虧本的,而你自己都過意不去,直接辭職吧。
這裡面有一個——時間成本
1)
前兩年,我有一個下屬,入職了半個月,她花了足足3個小時才整理了300字的資料。這些資料交給我,10分鐘就能找到。
我問他,為什麼花了3個小時才找到那麼點內容?他說,不知道去哪找,實在找不到。
我當時就想大罵:「你傻啊,你不知道問啊,你做了30分鐘後有問題就得問,結果硬是被生生浪費了3個小時。」
這種情況首先浪費了老闆的錢,更重要的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浪費生命。
這種員工是非常失敗的。
2)
能力提升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考慮時間成本
這兩者沒有直接關係,卻擁有極度強烈的蝴蝶效應。
前幾年,我的身份是運營策劃,每寫一篇活動文案,都會思考每個環節需要耗時多久,重要的環節耗時多,次要的環節耗時少。
比如撰寫一篇活動文案,最重要的是:
§ 活動標題
§ 活動內容
§ 活動配圖
絕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應該花在這三個環節,打磨自己的文案策劃能力。
而活動時間、活動地點、報名時間、活動組織方等等環節體現在文案里時,都是次要的,必須花最短的時間寫好。
諸如此類的還有很多:
§ 比如創建一個文件夾,把所有網站都收藏在文件夾里,方便打開
§ 比如創建一個觀點庫,每天看到精闢的觀點就加進去,方便使用,節省寫作成本。
§ 比如寫問文章,配圖並沒有那麼重要,要花最少的時間找圖片
這種行為反覆進行後,將直接提升自己的立體思維,決策能力,分析能力,能一眼洞悉任務核心點。
更長遠點,能一眼洞悉商業項目的真相,判斷項目能否成功,為以後創業打下厚實的基礎。
成功的創業者最優秀的地方之一就是——決策能力。
03
工作千萬不要鑽牛角尖!
工作不是搞學術研究,商業社會節奏太快,時間非常寶貴,絕對不能死磕在一個問題,一個環節上,還得不到解決。
因為大多數問題,只是公司無數個項目里的,某一個項目里的並不是太重要的問題。
解決不了問題,一定要換一種方式,千萬不要死磕。
上一次,我寫一篇採訪稿,讓助理找一些關於創始人的資料。
結果她使勁的在微博上找。
我又懵逼了,這種專業性極強的資料微博上怎麼可能有呢?一定在微信和知乎上找。
所以她找的方式錯了,不同的資料要在不同的渠道找,微信適合找基本信息,知乎適合找深度信息。
本質上,她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最終意義所在——讓粉絲學到商業變現的知識
最核心的本質是:
老闆安排一個任務給你,首先千萬別擼起袖子埋頭干,那是傻子。
聰明人會思考這個任務為公司帶來的意義(口碑、用戶量、資源、營收等),想盡辦法用快的速度完成。
更聰明的人會用別人的資源,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這個會在明天的文章里寫出來——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的區別。
04
靠拚命工作提高收入?還是要靠副業提高收入?
§ 上班本質上是重複勞動,成為企業的一顆螺絲釘,為企業解決某個問題。
§ 而創業是創造財富,解決社會性的問題,成為社會的一顆螺絲釘。
理解了這兩個點,答案呼之欲出。
如果副業依舊是解決某個項目問題,為他人帶來收益,還比如深度鑽研本職工作。你要把自己的閑暇時間整合起來做一件事,而不是同時做好幾件事。
在不能保證自己的主業能穩定獲利的情況下,在仍然有機會提升工作能力的情況下,千萬不要去嘗試第二職業賺錢。
很多時候會收穫到金錢,但是相應的也失去了收穫其他東西的可能性,更可能的是你失去了發展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業的機會。
小公舉發現很多人經常換項目做,別人在做什麼就跟風做什麼,到頭來一場空。本質上,還是因為他沒有發現社會性的剛性需求(問題)
創業就是——解決社會性需求,這種難題政府是不會解決的,每一次新的時代來臨,就會出現新的社會性需求,這就是——風口。
比如小公舉發現,數百萬運營從業者都需要運營知識,這是巨大的剛性需求,只要解決這個問題,盈利方式會自然出現。
推薦閱讀:
※3.01-千萬級別以上的銷售額,利潤哪裡去了?
※運營的方法論-如何成為一個好的運營架構師
※屌絲運營逆襲記:走出來,別待在自己的舒適區!
※刷屏的青蛙,一個沒有社交的社交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