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如何塑造品牌?
品牌是聯繫企業與消費者最重要的元素,優秀的品牌可以帶來更高的產品溢價和更牢固的消費者忠誠。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互聯網的普及,傾向於為品質買單、「安坐家中買遍全世界」的全球化消費者群體出現,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遠超以往。品牌在消費者決策中的比重日益增強。
那麼,如何有效的塑造品牌呢?師兄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品牌塑造的三板斧:心理種草式品牌塑造、情感式品牌塑造、病毒式品牌塑造。
心理種草式品牌塑造
種草:網路流行語。指「推薦產品的優異品質,使人喜歡併產生購買慾望」
上世紀50年代,羅瑟·瑞夫斯在《廣告的實效》中提出獨特銷售主張(USP):「購買此商品,消費者會因其獨特用途而受益」。70年代,阿爾·里斯和傑克·特勞特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定位理論並在《定位:攻心戰》一書中闡明:品牌必須在消費者心中有明確的定位才能獲得成功,該定位通常與USP相關。
定位理論因其簡單、易於理解和操作風靡至今,對於強調產品功效和參與度較低的品牌極為有效。經其提煉的USP有助於簡化消費者的決策過程。P&G寶潔和Unilever聯合利華是運用定位理論的典範:通過市場細分和定位,他們旗下眾多的子品牌贏得了消費者的青睞,佔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
前段時間分享的《休閑時,Corona和陽光、沙灘更配喲》中的科羅娜啤酒,定位從80年代美國大學生春假聚會的享樂之物,轉換到90年代工薪階層緩解壓力和焦慮的安慰劑,最終成為南加州的文化符號之一,也是運用該理論獲得成功的案例之一。
國內運用定位理論進行品牌塑造最知名的莫過於洋河和西貝。
網上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世人皆知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而不知世界第二高峰是哪個。雖有八大名酒的說法,但消費者對高端白酒的認知是茅台、五糧液和其他。洋河敏銳的抓住這一認知間隙,宣稱「洋河是中國除了茅台、五糧液之外排名第三的白酒」。並繞開傳統「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等香型區分,開創了「綿柔型」白酒全新區分,主打飲用舒適不上頭的概念,成功躋身白酒三巨頭。
而西貝則是一個反例。2011年,西貝聽取特勞特中國的建議,將「西貝莜麵村」改名「西貝西北菜」,以期成為西北菜的代表品牌,卻不如人意;後又嘗試里斯中國的「烹羊專家」定位,同樣表現不佳。最終又換回「西貝莜麵村」。後借勢《舌尖上的中國》和美食進聯合國等熱點事件,風生水起地快速擴張,成為餐飲業最為成功的企業之一。
心理種草式品牌塑造的關鍵在於識別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並保證品牌認知在營銷活動中能被喚醒,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深化。
情感式品牌塑造
時間進入21世紀,星巴克前執行總裁斯科特·貝德伯里在《品牌新世界》中強調用情感和體驗取代以往硬性的品牌認知方式。作為對心理種草式品牌塑造模式的拓展,情感式品牌塑造強調品牌的情感訴求,期望讓員工和消費者把品牌視為一種信仰,為其傾注感情,與品牌建立牢不可分的情感紐帶。
在這個階段,獨特銷售主張USP讓位於獨特價值主張(UVP)。USP讓消費者購買產品,而UVP則讓消費者認同品牌。情感訴求和UVP帶來的身份認同價值遠遠大於產品的功能價值。此時產品只是消費者體驗品牌故事/品牌精神的一個渠道,消費者購買產品是為了體驗其蘊含的故事,並獲得相應的身份認同。
Sell Happiness,可口可樂所做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如何提供、發展和創造快樂,並將消費者的快樂注入每個角落。
除了UVP,充滿儀式感的體驗也在潛移默化中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仰。如果說蘋果實體店如同教堂,工作人員如同牧師,那麼消費者進店購買蘋果產品,就是一場朝聖之旅。
星巴克的「第三空間」亦然。家庭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讓星巴克成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讓年輕人趨之若鶩。像師兄這種平時不喝咖啡的人,有時和客戶見面也會選在星巴克。
國內情感式品牌塑造做得最好的企業是海底撈。一本《海底撈你學不會》道出了海底撈以高品質服務和體驗來維繫員工和消費者的故事。記得師兄有一次和朋友在海底撈吃飯,一位朋友隨口開玩笑說今天生日,服務員不多會就送來一個果盤,並唱生日快樂歌。師兄覺得,這也許是海底撈在菜品均價高於行業水平的情況下,依然有消費者樂於等候幾個小時依然選擇海底撈的原因之一吧。
台灣大眾銀行的《母親的勇氣》和《夢騎士》廣告片,前幾年更是刷遍網路,將其「不平凡的平凡大眾」的品牌精神展露無遺。
情感式品牌塑造的關鍵在於建立品牌的價值主張和身份概念。消費者購買產品和服務以達到相應的心理滿足和身份認同。
病毒式品牌塑造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斷縮小。消費者對傳統大眾營銷的內容信任度日漸降低,領先用戶(Lead User)對品牌的評價和觀點(口碑)成為影響消費者購買決策的最重要因素。病毒式品牌塑造的精髓是:口碑、參與感。從某種意義上說,消費者取代公司創造了品牌的價值主張和身份概念。
領先用戶的概念由來已久,1962年埃弗雷特·羅傑斯在《創新的擴散》中將其稱為「創新者」和「早期接受者」;1986年MIT的埃里克·馮·希貝爾教授給出了領先用戶的定義。互聯網的發展讓這個群體走上前台,成為消費者的意見領袖。
成立於2005年12月的日本偶像團體AKB48,最初的幾年舉步維艱,差點支持不下去,直到主流媒體對支持她們的狂熱的「秋葉原系偶像宅」進行報道,引發「秋葉原系偶像」的流行風潮後,AKB48才迎來「引爆點」,創造了日本音樂史上多項紀錄,成為真正的國民偶像。
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提出的「引爆點」是病毒式品牌塑造的關鍵概念之一。師兄認為這個臨界點就是普及率16%理論中的16%點。羅傑斯的「普及率16%理論」指出:獲得占所有消費者16%比例的領先用戶的好評,產品就會普及。傑弗里·摩爾在1991年的《跨越鴻溝》一書中指出:領先用戶與主流消費者之間存在一個巨大的鴻溝,順利跨越鴻溝,產品就能大規模普及;如果跨越不了,產品就會黯淡收場。
近年一直站在聚光燈下的小米公司,則是國內病毒式品牌塑造的典範,小米公司的成長發展史隨處可見,師兄不再贅述。
病毒式品牌塑造是最為省時省錢的品牌塑造方式,但難以掌握,只能因勢利導。
時至今日,移動互聯網的大潮已經到來。單一的品牌塑造方式已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只有把三板斧融匯貫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我是師兄,一個做創新研究的小透明。
微信公眾號:大師兄說(inno4869),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閑言碎語 | 說好的高大上呢?也談恆大冰泉賣盤事
※上海滬琛品牌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學學星巴克放的什麼音樂
※看超能如何漂亮演繹女人天然范?
※乾貨 | 食品飲料行業新生代消費者趨勢洞察
※『安可』曉宇問答--看營銷思維怎麼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