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道家態度

我作為一位天主教徒,非常喜愛道家經典-----《道德經》,因為道家中的很多思想都和天主教的教義不謀而合。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用言語來表達,就不是永恆的「道」了,「名」可以表達出來,就不是長久的「名」了。這讓我想起了天主教聖師奧斯定,奧斯定曾經對天主的三位一體百思不得其解,有一天,他走在海灘上,看見一個孩子不停地望一個小沙坑裡灌海水。奧斯定於是上前對小孩說:「小沙坑怎麼可以裝得下大海呢?」小孩子微笑著回答:「奧斯定啊奧斯定,你不是也在這麼做嗎?」一轉眼,那個小孩子不見了,原來,那是天主派來的天使,來告訴奧古斯丁,用人的智慧是不可能完全理解天主的。

無名,天地之始也。」無法用言語名狀的存在,是天地的開始。在道家思想中,老子先生把「道」作為萬物的本源,在那個沒有福音的時代,是多麼了不起的一件事情啊。道家和道教並不是一個相同的概念,道家是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一家,而道教則是後人借老子之名,創了的一種宗教。老子和莊子寫作《道德經》和《莊子》時,初衷只是哲學,文學創作,縱觀整本《道德經》,裡面絲毫沒有太上老君神魔鬼怪之類。只是後人張道陵等人假託老子之名,尊其為祖師,才有了道教。道家和道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 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人到底是聰明點好,還是不笨點好呢?各有各的好處吧。聰明的人可以發揮自己的才能,做好各種各樣的工作,但是,知道得越多,煩惱也就越多。越簡單越快樂,你看嬰兒什麼都不懂,卻是最快樂的。人長大了,也就失去了童心。伊甸園裡的亞當,在沒吃知善惡果之前,是不是也有一顆童心呢?老子的無為思想,似乎回到了伊甸園的狀態,是多麼美好啊。但是,現在的我們因為原罪的緣故,已經失去了保持童心的機會。我們只有背起自己十字架,全心全意信靠耶穌,在神聖的指引下,回到我們的天鄉了。

多麼希望,有朝一日,能與君在天堂相會,永遠陪伴在慈父的座下啊。

推薦閱讀:

拉丁彌撒粉慶祝歷任教宗頒布十周年
黑暗的一天
為什麼歐洲人信仰同一個上帝,卻分出了那麼多教派?而且教派之間還有如此深的仇恨?
關於猶大的罪,有個地方不明白?
救贖,在佛教和天主教的教義中,有什麼區別?他們分別記錄了哪些贖償原罪的方法?

TAG:諸子百家 | 基督教 | 天主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