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versational Commerce的未來(1)

目前,主流是把Conversational Commerce狹義定義成『智能助理』——用戶用語音或者文字提出需求,產品用會話形態和用戶交互、逐步理清需求,然後將其發給後台或者第三方處理,例如

對著Siri說『提醒我明早8點和Eva開會』

對著Jibo說『給寶貝講個故事』

對著Operator說『我想給老婆挑個化妝品做生日禮物,有什麼建議么』

對著Echo說『汰漬用完了,幫我再買』

對著Get說『給我定個沙拉,老樣子』

形態上看著新穎,深挖的領域也不同,可實際上僅僅是在嘗試把Conversation做成GUI的替代,後台的商品或者服務(日曆功能,故事機,導購,電商,外賣)並沒有什麼不同。

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Conversation得在GUI成熟的領域裡和GUI公平競爭,而在絕大部分場景下,Conversation並沒有優勢,舉例來說:

如果一個女用戶要買一條新的長裙,在GUI幫助下,她在淘寶能10分鐘『逛』1000張裙子照片,如果是在Conversation中,10分鐘估計才交互了50句話和10張商品圖。

更進一步,用戶早期的需求常常是非常不明確的,需要一步步被啟發出來,而那1000張裙子照片,用戶在心中評判『好看』、『還行』、『醜死了』的同時也是在慢慢啟發購物的靈感和需求(說不定最後買了件上衣)。Conversation要做到同樣的啟發程度,對於反應的話術和商品推薦的要求過高(簡直是讀心術),而且對於用戶的投入程度也要求過高(不僅要求問題提得好,更要求用戶用心回答)。

最後,在這麼高的要求下,提供這樣水準的Conversation,AI在短期內完全無法做到,必然投入人力支持。這樣就使得服務成本又上升,進一步使得這種交互形態在GUI映襯下黯然失色。

看起來,Conversation要活下去,只有兩條路:

  • 先賭為敬,燒錢占坑——目前大廠(從Facebook到度秘)都是這麼做的

  • 去找哪些場景下GUI不方便,在這些縫隙求生,例如走在路上沖AirPods說『提醒我明早8點和Eva開會』或者開車時用Get訂晚餐

靠譜是靠譜,可怎麼看也有些彆扭。瓶子是新的,為什麼一定要裝老酒呢?感覺太像是互聯網時代的『電子雜誌』(為什麼沒做搜索呢),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門戶』(為什麼沒做微信呢),或者坦克發明後用來打陣地戰(為什麼不用來閃電戰呢)。

從GUI到Conversation,這一步的變化遠遠大於PC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這時最淺的思維其實是把前一個世代的成熟模式直接搬上來(入口啊,搜索啊,O2O啊),稍微想深一點的話會尋找適合Conversation的場景和細分市場(比如車載呀,家庭智能設備控制呀),而最根本的想法則應該是:如果這個交互方式能發展壯大,應用這個交互方式的『東西』本身最自然應該是什麼樣子呢?會有什麼新的物種形態進化出來呢?可否提前做這個新物種的基礎設施呢?

嗯,下次接著寫……:P


推薦閱讀:

智能助理的應用場景選擇 | AI產品經理閉門會第3期乾貨分享

TAG:人工智慧 | 智能助理 | bot聊天機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