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楊柳君:錢給別人花最幸福,真的嗎?

今天是柳君書房陪伴你的第23天。

今日話題 ~

自利且利他才是長久之計。

01

在許多研究中,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心理學家維基.海爾格森發現,當人們持續地付出,不考慮自己的福祉時,他們就面臨著使心理和生理健康狀況欠佳的風險。但是,當他們用一種更加利他且自利的方式付出,對於自己和他人都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時,就不再需要付出損害健康的代價。研究表明,如果人們在讓自己獲益和讓他人獲益之間維持平衡,就可以在6個月的時間中,提升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柳君說:

完全利己的人是很難快樂的。

原因很簡單,一個心裡只有自己的人,在人際交往中定然不受歡迎。而人是社會動物,人類大腦的一個重要屬性就是社會性。一個人能感知到的幸福,一定程度上與其人際關係的好壞正相關。

一個非常自私的人不可能得到人們的尊重與信任,於是幸福也就基本與其無緣了。

而一個過於利他,甚至全然不顧自己利益的人,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會為此付出生理和心理的巨大代價,最後使自己心力交瘁。

能同時兼顧利己與利他的人,才是人生贏家,他們的幸福感更強,對生活滿意度更高。

02

在心理學家索尼婭.柳博米爾斯基開展的一項研究中,人們在6個星期的時間裡,每周完成5種隨機的善舉。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把他們的付出行為集中到每周中的同一天,另一組則將付出行為分散到一周的5天。在6周結束之後,儘管完成了同樣數量的善舉,但只有一組人感到更加快樂。

集中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分散者則沒有。當人們將所有5種付出行為集中到同一天施行時,與每天做一種善舉相比,快樂程度會上升。

柳君說:

把付出行為集中起來,是利他同時自利的策略。

我們可以這麼預設:在正常的時間段里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比如追尋個人成就,努力獲取影響力等,使能量聚集起來,以待幫助他人。

而無私的付出者不是如此。

無私的付出者似乎隨時聽候調令,只要有人向他們求援,他們馬上就撲過去幫助別人,將自己手上的事情擱置一旁。

由於不斷的被分心,而且自己該做的事沒做好,無私的付出者疲憊不堪,他們的注意力和能量就這樣被消耗了。

03

心理學家妮塔.韋恩施泰因和理查德.瑞安發現,只有當付出行為是令人愉悅的、有意義的選擇,而非出於責任和義務時,付出行為才擁有激發活力的效果。

韋恩施泰因和瑞安追蹤測量了每天的能量變化。付出行為本身並不會影響能量:人們在幫助了別人的日子裡,與沒有幫助別人的日子相比,並沒有顯著地更快樂。但是,付出的原因會有巨大的影響:在那些出於愉悅感和目的感幫助別人的日子裡,人們顯著地感受到了能量的提升。出於這些原因而付出,可以帶來更大的獨立感、掌控感,並能增加與別人的聯繫,這激發了他們的能量。

柳君說:

這說明了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當我們採取利他行為時,能給我們帶來正反饋的並不是行為本身,而是採取行為的原因。

當人們是因為愉悅,自己願意付出,而且認為付出的行為很有意義時,人們的能量得以提升。

換一個角度來理解,另一方面,當上司對部屬施以輔導時,當家長教導孩子要認真學習時,逼迫他們採取什麼行動是沒有太大意義的。

因為這樣的話,部屬或孩子極有可能身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看起來工作時間、學習時間很長,但成效不明顯。

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激發他們的內心能動性,使認為是他們自己想要去做,而不是被逼迫去做,他們在採取某個行為的過程中,本身就是快樂的,是認為這個行為是有意義的。

04

無私的付出者下定決心要扮演幫助者的角色,因此他們不願意麻煩或拖累別人。海爾格森和弗里茨發現,與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相比,無私的付出者獲得的支持要少得多,這導致了心理上和生理上的成本。

柳君說:

願意、會向他人求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當人們處於能力不及或精神疲憊的狀態時,懂得從自己的聯盟圈裡尋找援手,尋求支持性的力量非常重要。

05

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意識到了保護自己福祉的重要性。在瀕臨精疲力竭時,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會尋求幫助,這讓他們可以獲取建議、幫助和資源,這些對於維持動機和能量是非常必要的。

柳君說:

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更具智慧,更明智,他們懂得在需要的時候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以使他們恢復能量,保持鬥志。

06

心理學家伊麗莎白.杜恩、勞拉.阿克寧和邁克爾.諾頓開展了一項研究,人們在早上評定了他們的幸福感。接下來,他們接受了一筆意外之財:一個裝著20美元的信封。他們必須在下午5點之前花掉它然後再一次評定他們的幸福感。究竟是把錢花在自己身上,還是花在別人身上,會令他們更幸福?

大多數人認為,把錢花在自己身上更幸福,但真相其實相反。如果你把錢花在自己身上,你的幸福感並不會改變。但如果你把錢花在別人身上,你實際上會報告自己更加幸福。這就是利他且自利的付出;你自己選擇幫助誰,這可以改善你的情緒,讓你從中獲益。經濟學家將這種效果稱為「付出的溫暖光輝」,心理學家則稱之為「助人者的興奮」。近期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付出實際上會激活我們大腦中負責獎賞和意義的中樞,當我們為了他人的利益行事時,它們會給我們傳送愉悅和目標的信號。

柳君說: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交給家人時,或者給愛的人買禮物時,非常開心。

即使使用的人不是自己,卻比自己用開心百倍。

是的,把錢花在別人身上,會令自己更加幸福。

我們主動選擇了幫助的對象,這會令我們心情愉快,感覺到付出很有意義。

07

有大量的研究證據表明,幸福感可以激勵人們工作得更努力、更長久、更高明,也更有效率。幸福感可以讓人們覺得高強度的努力和長時間的工作不那麼痛苦,並且更加愉悅,使人們設立更有挑戰性的目標,更敏捷、靈活而全面地思考問題。

柳君說:

想要人們工作更投入,最重要的是激發他們對於工作本身的幸福感、意義感。

常常會有這樣的現象:某些人埋頭工作,自得其樂,在旁人看來似乎很「辛苦」,但當事者自己卻覺得非常幸福。

比如我每日閱讀和寫作,在一些人眼裡似乎很苦行僧,但因為我熱愛,便沒有一絲的勉強和痛苦,有的是享受的美好感覺。

感知到自己每天都在進步,是一種非常幸福的狀態。

08

因為關注自身的利益維持了他們的能量,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實際上比無私的付出者付出更多。這就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赫伯特.西蒙所觀察到的現象。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看上去可能沒有無私的付出者那麼利他,但是他們面對精疲力竭時的堅韌,使得他們可以做出更多的貢獻。

柳君說:

人生是一場長跑,不是百米衝刺。

誰笑到最後,誰笑的最好。

一些眼前的榮耀或利益倘若無法持續,對人生的意義很有限。

利他且自利的付出者不會使自己陷入心力交瘁的狀態,他們不斷給自己添加能量,並在必要時尋求他人的支持和協助,因此在遇到困難時會更加堅韌,也更有能力度過難關,從而做出更多的貢獻。

不論是獲取者、互利者還是無私的付出者,都沒有可能善始善終。

唯有自利且利他的人,方能使整體利益最大化,既成全了自己,亦成全了他人。

版權聲明:本文為楊柳君原創文章,來源微公號:柳君說(y823021823)

推薦閱讀: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4)
一個領導發給下屬的郵件,乾貨滿滿!
江南憤青:關於領導力
楊柳君:成長就是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捷徑
90天塑造高情商領導:從管理人力到調動人心(5)

TAG:領導力 |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