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連?父母證?都沒有,你也敢生孩子?

1.

朋友曾經給我講過一個她小學時的真實故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有一次她去上學,在離學校不遠的地方遇到一猥瑣中年大叔,大叔引誘她要去一個好玩的地方,結果我這位朋友天生愛誰懶覺,當時眼看就要上課遲到,她禮貌地和那大叔說:「來不及了,我要遲到了,下次再找你玩」。

朋友到校後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當天這位大叔就被抓了,原來這個猥瑣大叔是一個猥褻小學生的慣犯,已經做下好幾樁案子。就這樣,我這位朋友因為愛睡懶覺,不僅僥倖躲過了猥瑣大叔的魔爪,而且被校長在全校「通電嘉獎」,誇她有勇有謀,及時報告老師。

這個極驚險但又讓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到這裡本應該完美結束了,但朋友最後的這幾句話卻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這幾句話是關於她爸媽的:

事情結束後,正常的家長應該是滿心歡喜,至少孩子沒事就好。但是,我這位朋友卻不斷遭到父母的責難,怪她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為什麼要和陌生人說話,他們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去安撫孩子的心靈,而是自己的話為什麼會被女兒當成耳旁風。

他們最關注的,不是女兒的遭遇、女兒的心靈感受,而是自己的命令有沒有被遵守、自己的權威有沒有被冒犯。

相比我這位朋友,最近的新聞「17歲少女被男家教多次性侵」的遭遇實在太悲慘了。女兒被老師性侵一年,做父母的卻渾然不知,直到在女兒的一再要求下裝了攝像頭才最終發現這位男老師的獸行。

看到這則新聞,我真的無比感嘆父母與子女溝通的低效甚至缺失。這位女兒多次向父母表達「換老師」的要求,但卻被父母以「擔心影響成績」為由否決。在這對父母的眼裡,女兒的成績比女兒心裡的真實感受更加重要。他們只想著女兒考高分,至於女兒心裡是幸福還是痛苦,並沒有太多的在乎。

這和前面提到的我朋友的「父母」,何其相似?!

2.

我對「父母與子女關係」的認識,曾經有過一個重大的轉變,這個轉變源於胡適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兒子》。

在這篇文章中,胡適先生表達了自己「當爹」的感受,其中有一個觀點讓我記憶猶新:父母對子女無恩、無功,但是卻有過,甚至有罪。

這個是什麼意思?在我們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父母對子女是有大恩情的,

「是老子把你生出來,你的生命都是老子給的,沒有我哪有你?」

基於這樣的邏輯,我們的父母在處理與子女的關係時有一種「天生的傲慢」,這種傲慢最極端的表現就是咱們中國人都很熟悉的那句話:父讓子亡子不得不亡。你的命是老子給的,老子讓你死你就得死。

但是胡適先生在看待這個問題時,卻完全是反過來的,對於兒子,他是這麼想的:

我沒有經過兒子同意,就自作主張把他生在了我家,而且稀里糊塗給了他一條生命。況且給他這條生命,我也不是出於有意,怎敢在他面前「居功」?

從他出生那一刻起,我就已經虧欠他許多,我沒有經他同意,就把他帶到這個家庭,這個世界。這個人將來一生的苦樂禍,這個人將來在社會上的功罪,我這個做父親的都應該負一部分責任。我好好地養他教他尊重他,乃是彌補「自作主張把他帶到這個世界」的罪過。

不知道你看明白鬍適先生的意思沒有,當我看完這段話,忍不住潸然淚下,一個人要保持多大的謙卑,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請每一位做父母的靜下心來想一想:

你是否做到了胡適先生那樣,用一種謙卑的「贖罪心態」,去真正尊重孩子內心的感受。

3.

我一直有這樣一個觀點:

我們社會中很多職業都有從業資格證,律師有律師從業資格證,教師有教師從業資格證,並且很多崗位需要經過層層嚴格的考試才能執業,可唯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職業:父母,卻完全不需要什麼從業證,甚至完全不需要什麼學習培訓就可以「走馬上任」。

我們真的很需要一張「父母從業資格證」。不明白自己的「崗位職責」,不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對我們孩子的不負責任,也是對祖國未來的不負責任。所以,每次和女友討論起「將來要孩子」的問題,我總會忍不住在心裡罵自己:連父母證都沒有,你也配要孩子?

開一下腦洞,如何要我定「父母證」的申請條件,我會定下這三個問題:

1、你會對你的孩子懷有謙卑之心嗎?

我們在自己爽的時候無意間給了他們生命,我們自作主張把他們強行帶到這個世界,我們有何臉面說有恩與他?

豬牛這些畜生生了崽都知道自己有義務把他們養大,我們理應知道撫養子女是責無旁貸的義務。並且,我們養他教他,不是為了要「有恩於他」,而只不過是彌補當年「自作主張」的罪過。

2、你會對你的孩子懷有尊重之心嗎?

中國父母很多都有這樣一個毛病:孩子不是孩子,而是繼承自己幫自己實現未竟夢想的工具。自己沒考上大學,一定要讓孩子考上大學;自己沒當成歌手,一定要讓孩子變成歌手,這哪裡是培養孩子,這分明是在養「另一個自己」,在造一台「夢想實現機器」。

中國父母還有一個非常要不得的心理:既然孩子是我生的,那麼我和孩子就是共生的,完全不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所以,幫孩子填志願,幫孩子找工作,幫孩子找對象,成了中國父母的常態。

甚至,我們生活中還會出現一些細思極恐的現象。還是我那位朋友,據她說,直到她上大學以後,她爸爸進她的卧室仍然不敲門。這倒不是說他爸爸心理變態,而是他覺得都是一家人,沒必要講這些細節。潛台詞就是:你是我生的,我看著你長大,你給我講什麼隱私?

我們很多做父母的,心裡滿是傲慢,尊重這東西,太稀缺。

3、你會怎樣教育自己的子女?

給你一個誠懇的建議:身教勝於言傳。你自己一年都看不了兩本書,憑什麼逼著孩子讀書?如果你真是一個愛讀書的人,家裡到處都是書,自己手不釋卷,還怕孩子不愛讀書?古語常說「書香門第」、「耕讀傳家」,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舉一個可能不恰當的例子,剛認識我女友的時候,她並沒有讀書的習慣,我一遍一遍勸她讀書有多少多少好處,最終也沒有什麼卵用。後來,我不說了,有空就帶她去逛北京的各種書店,不計成本地給她買各種書,更重要的是,我堅持自己讀書的習慣並讓她看到,最終她養成了非常好的讀書習慣,甚至用功之勤比我尤甚。

我始終覺得:「耳濡目染」,有比「耳提面命」更強大的力量。

希望我們的下一代,能遇到比我們的上一代更合格的父母。最好是,「持證上崗」!

作者介紹:化之之,獨立諮詢師。微信公眾號:可樂之之(ID:kelezhizhi)。在這裡我會陪你讀讀好書說說職場,順便聊聊個人成長,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足控真的是變態嗎?
徹夜開放的圖書館是否會帶回一些"兼容並包"的大學精神?
思維宮殿—情景模擬類扮演-A邏輯和規則
為什麼某些城裡的孩子有那麼好條件不好好讀書?
監考老師監考的時候都在幹嘛?

TAG: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