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付「語言上的流氓」?

你是不是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明明覺得對方說的話有問題,但就是找不到問題在哪;明明自己的話很有道理,卻常常被別人反問得啞口無言。這種比被強姦還難受的情況,我稱之為遇到了「語言上的流氓」。

遇到流氓怎麼辦?別怕,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何一眼看穿別人話中的邏輯錯誤,然後一針見血地指出他們的錯誤。

1.

讓我們從最常見的交流困境說起:總感覺對方說的話有點不對勁,但又說不出來哪裡不對勁。面對這樣的困境,我們首先要做的是什麼呢?界定概念!這一步非常重要,「我們常常誤解所讀的文章或聽到的言論的意思,因為我們常常想當然地以為很多詞的意思都是顯而易見的」。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寫個論文還要費好大勁去界定關鍵詞的概念,看了這句話才恍然大悟:不界定好概念,就很難形成統一的語言系統,一會兒用這個詞指代這個東西,一會兒又用這個詞指代那個東西,那這樣的敘述就難免混亂,自己都表達不清楚,又何談學術交流呀?

所以,面對那個起始的交流困境,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概念,這是交流的基本前提,只有概念明確了,才能順暢交流。

當別人拋出一個觀點,先別管其他的,把觀點中的關鍵詞找出來,看看說話者有沒有故弄玄虛模稜兩可混淆概念一會指這一會指那,如果有就立馬指出來。交流必須在統一的語言和概念系統中進行,你不先把概念解釋清楚,老子就是不同意你,嘿嘿!

2.

如果概念沒有什麼問題的話,我們下面要看的就是對方用來支撐觀點的證據。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對方的證據是真是假,如果證據是假的,那就完全沒有再爭論下去的必要了。

以前不明白為什麼引用文獻一定要標明出處,防抄襲也許是原因之一,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原因是這充分表明了科學「歡迎質疑」的精神。

「歡迎質疑」,是科學成其為科學最重要的原因,迷信不會允許人質疑,而科學則敞開懷抱歡迎質疑:支持我觀點的證據就在那裡,這些證據從哪來的都有出處,你們可以一條一條地去查驗真偽,這是科學最可貴的精神!

因此,界定完概念以後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去驗證證據的真偽,日常說話一般不會交代證據的出處,這給一些人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故意編造證據以可乘之機,對此必須要慎重。

此外,即使證據被證明是出處真實,也不定就一定能支持觀點,這裡還牽涉到證據的可信度和證據的片面性問題,不同信息源的證據可信度是不同的,需要認真辨別;有些人為了支持觀點只保留有利證據而隱去不利證據,同樣值得小心。

3.

當概念和證據都證明沒有問題的時候,我們應該更進一步,深入到交流的邏輯層面,檢驗觀點和證據之間的邏輯關係。

首先是最深層的潛意識,即因「自我優越」產生的「族群中心」思想。很多人天生就有一種「我的最好」的思維,這種思維深層次中是一種人類與生俱來的傲慢。擁有這種思維的人,獨善其身也就罷了,如果非要兼濟天下,則常常會引起意想不到的可怕後果,例如孔X和馬XX的學說。

當這種「我的最好」的思維藉助種族、宗教或國家的力量形成一種集體意識時,就形成了「族群中心」思想,它產生的破壞性更為可怕,這種例子歷史上到處都是,在此就不再多費口舌。

懷有「族群中心」思想的人常犯兩種推理錯誤:

1、罪責外引,例如:勞動人民受苦都是資本家害的,所以要消滅資本家。這些「勤勞善良」的人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自己受苦的罪責引到了群眾的對立面——資本家身上,我們是好人,資本家是壞人,我們受苦受難,那一定是資本家乾的。

2、道德綁架,例如:買日本車的就是賣國賊,你敢買日本車,那我們就該代表人民消滅你。這些「愛國青年」輕易地煽動一個族群去打擊另一個族群,哎!

「族群中心」心理的一個重要歸宿就是愛國主義,宣傳愛國主義的沒一個說這個國家壞的,要不怎麼讓人形成「我的最好」的集體認同感呢?這方面法國作家都德可以說發展到極致的一個代表:

都德這哥們就只會法語一門語言,也沒有聽過其他外語,就這樣一個土鱉張口就敢說法語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愛國愛的這麼傻逼,真是讓人拜服!這些族群中心者不會費勁去證明對方幹了多少壞事有多麼多麼壞,他們的思維就是那麼二元地簡單:既然我是好的,那你就是壞的。

4.

除了「我的最好」這種基本的潛意識之外,還有幾種常見的思維習慣值得我們時刻警惕。

1、盲目遵從,最常見的就是隨大流。「多數人和少數人都不一定對」,我想這個道理是不用多少筆墨去證明的。但是最難的是我們要養成抵制內部和外部壓力的習慣,並用你自己的頭腦作決定。

2、非此即彼,也就是常說「要麼/要麼」,只要靜下來稍微想一下,世界上的多數事不是處在兩個極端,而是處在兩個極端之間,世界有無限可能,為什麼我們總想成只有兩種可能呢?

3、絕對主義,即相信規則不承認例外。世界紛繁複雜,意外乃常有之事,自然世界中還常有意外出現,更何況人類社會呢?

4、相對主義,這種人認為價值觀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要自己接受的就是正確的,對於這種人,我想在這裡引用韓少的一句話奉勸他們:「價值觀可能沒有對錯,但是有貴賤,你他媽傳播的是很賤的價值觀」。

5、支持或反對變化的偏見,這種情況最常見的就是盲目的復古,最討厭這種倚老賣老了。我爸就是這樣一人,總是說一些「有饅頭吃就不錯了,想當年玉米面都沒得吃」,每到這時我只能弱弱地回一句「那你現在吃饅頭為啥還要菜呀?」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6、無根據的假定,由於錯誤認識的慣性,很多人或多或少腦子中都隱藏著一些無根據的假定,在此列舉常見的幾條:

假定人們的感覺總是值得信賴的;

假定一個想法如果被廣泛報道,那它一定是真的;

假定熟知的想法比不熟知的想法更有根據;

假定如果某一事件在時間上跟隨另一事件發生,那它必定是由另一事件引起的;

假定多數人的看法是正確的;

假定事情現在是什麼樣子就是它應當是什麼樣子;

假定變化總是變得更好;

假定表象是值得信任的;

假定我們頭腦中如果有一個想法,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並且值得去護衛;

假定我們越是確信一個想法,這個想法就越有效。

5.

上面介紹了一些潛意識中的錯誤,下面介紹幾項人們在思維程序中常犯的錯誤:

1、雙重標準,簡單說就是,對一些人用一個標準,對另一些人又用另一個標準。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老羅罵方舟子,方舟子打假打別人恨不得拎起刀子上去砍,但是自己老婆造假卻連個屁都不放,這種人真是讓人鄙視。

2、草率結論,一看到一點風吹草動,就浮想聯翩。例如:看到一個男人與一個不是他妻子的女人上了計程車,馬上推斷她是他的情人,而她有可能只是他的一個親戚、商業夥伴或客戶。

3、過度概括,把僅適合一個群體某些成員的東西歸屬為所有成員,地圖炮的例子太多了,只要一個地域中有地域分化,就會產生地域歧視,就像中國人鄙視河南人,河南人鄙視駐馬店人,駐馬店人鄙視上蔡人,哎。

4、過度簡單化,大腦是人身上最懶的一塊肉,所以人在理解問題時總是傾向於把它簡單化,於是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句式:「這件事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啥啥啥」,哎,世界哪有那麼簡單呀,如果隨便一件事都能夠輕易地找出原因,那可真是太好了。

5、事後歸因謬誤,這個主要表現是當一件事發生在另一件之後,那它必定是另一件事的結果。哎,這最多也就只能表明兩件事的相關性,相關性怎麼能代替因果性呢?況且這能不能證明相關性還是個問題呢。

6.

最後,說一下表達中常見的錯誤。

1、無意義陳述和循環論證,總之就是變了法的說廢話,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不再贅述,如果大家沒見過怎麼說廢話,可以去網上搜搜毛三將軍是如何利用插入語連續說十分鐘廢話的。

2、錯誤類比,這種錯誤太多了,類比可以促進理解,但也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瞎類比的泛濫。如果覺得某個人的類比有點不對頭,在此給出一個討巧的辦法:找出二者的不同之處,然後表情嚴肅煞有介事地說「二者存在著巨大的不同啊,可不能隨便進行類比哦」。哎,反正任何兩種事物都能找到二者的不同點,不過如果能夠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那就更好啦。

3、非理性訴求,主要是:對情感、傳統、適度、權威、共同信念和寬容的訴求。對應地例如:「請求法庭對這個殺害父母的男人寬大處理,因為他是一個孤兒」,「祖宗之法不可變」,「每個人自主決定是不是要擁有奴隸」,「這可是某位大師說過的話呀」,「有點愛國心的人就不會拒絕它」,「殺人犯也是有爹有媽的,我們就放過他吧」……

7.

最後的最的,說一點讓人聽了就覺得很流氓的錯誤。

1、自動拒絕,根本就不給你反駁和解釋的機會,「你說的是個啥呀,我不聽,我不聽」。

2、轉換話題,根據太祖遺訓:「辯得過就辯,辯不過就轉」。

3、轉移舉證責任,根據法律的基本精神:「誰告訴,誰舉證」,道理很簡單嘛,你說過的話為啥要我來給你證明呀?一個老太太說一個青年人把它撞倒了,老太太不用證明,而要被告證明自己沒把她撞倒,這是哪門子道理?!

4、攻擊批評者,這種人不是對遭到質疑的真正問題、實際的想法或行為作出回應,而是轉移注意力,追問他人真實的或想像的過失或動機。

簡單說就是,上來啥不幹先潑髒水,先把對方搞臭再說,「你這個買日本車的大漢奸還有臉在這兒和我辯論」諸如此類。這樣取得自身道德上的優越感,激起聽眾的憤怒感,總之,啥不說,先佔領道德制高點。對於這種人,我只有一句話:「你別給我來道德綁架,老子不吃你這一套,咱們有事說事,少來人身攻擊。」

今天的乾貨有點多,但是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三本邏輯書近百萬字的思想精髓,希望這篇長文對你有所幫助,下次和別人辯論或說話時,不妨拿上面的內容檢驗一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到處都充滿了邏輯錯誤呢?

作者介紹:化之之,獨立諮詢師。微信公眾號:可樂之之(ID:kelezhizhi)。在這裡我會陪你讀讀好書說說職場,順便聊聊個人成長,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數學歸納不是經驗歸納
『GMAT邏輯』什麼是邏輯題的層次簡化思維、相關性思路和成立性詮釋?
如何富有邏輯地安排論點和論據,並展開論證?
為什麼我認為漢語在否定式的反義疑問句的答覆處理上比英語好
網上罵戰的人一般都採用什麼邏輯呢?

TAG:邏輯 | 讀書筆記 | 語言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