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電視剪輯的基礎需要學習掌握心理學——楊耀祖
03-28
楊耀祖
(2008-10-20 18:40:52)
1
我想談論這個問題是因為我國目前電影市場不景氣,電影、電視離社會的需求相差甚遠。作為一個電影工作者我深感有責任對此做一些分析和探討。
一說到電影、電視不好看,就會有人說是「婆婆太多」對此我不同意。任何國家的影視作品都要符合那個民族的需求。雖然我國電影不景氣存在一些客觀原因,在此我僅想從電影從業人員的自身素質談點個人的看法。我這個選題――「淺析電影電視剪輯的基礎需要學習掌握心理學」,是基於針對目前充斥銀屏的大量老百姓不歡迎的作品而提出的。目的是希望影視製作者從電影理論的角度,來分析我們目前的作品所存在問題,及時加以改善,提高我國影視作品的藝術質量。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
有個笑話。一家裡電視機開著,正在播放當晚電視劇黃金擋的節目。兒媳婦坐在電視機旁一邊翻著雜誌一邊磕著瓜子。婆婆正在廚房洗碗,傳來兒媳婦的喊聲:「媽!快來啊,開演半天啦。」婆婆精心的擦著盤子頭也不回地說:「我看著哪!」兒媳婦:「您沒來怎麼看?」婆婆:「我都聽見啦,那姑娘叫人搶走啦」!這個笑話真實的反映出我國影視劇收視的現象,觀眾只需要有個耳朵就可以看電視劇了。作為電影工作者,看看我們的作品淪落到這個地步,難道不感到慚愧嗎?我們的影視畫面就那麼沒有吸引力?這也是電影院為什麼沒有觀眾的原因之一,人們不願閉著眼睛坐在電影院里聽故事。「傳播者」和「受眾」是最關鍵的兩個方面。「傳播者」如何使用手段進行傳播,是電影製作者必須研究的課題;了解「觀眾」是怎樣看電影的,同樣是電影製作者必備的基礎知識。這裡我主要針對影視剪輯師談談我的看法。
一、傳播者 1、電影電視的規律是通過「看」和「聽」把信息傳達給觀眾,要想達到這個目的。首先是吸引觀眾的眼睛讓他看信息,其次是讓觀眾看得懂記得住。看是人審美的過程,人有審美的的願望,在我們的生活中最美的是「運動」。傳統藝術對運動的再現或是靜態的,比如繪畫、雕刻。或是抽象的,比如文學、音樂。因此人們希望將生活中「運動的美」紀錄下來,這是電影發明的起因。
2、一百年前科學家們發明電影機器的目的,是為了紀錄與還原現實中的「運動光影」。錄音機的發明也是為了紀錄現實中的聲音。要使人的眼和耳能看見、聽見一種紀錄下來的光影和聲音,就得用「光波」和「聲波」來刺激人的「眼睛」和「耳朵」。光學透鏡和麥克風的結構,在原理上是摹擬人眼睛和耳朵的感覺功能,它直接訴諸於人的視聽感官的。比如說,要用電影來講故事,那就得用與故事有關係的「光波」和「聲波」在銀幕上呈現這個件事的過程。觀眾的眼睛和耳朵在接受到這些「光波」和「聲波」的刺激後,根據他記憶中的「視聽經驗」就明白銀幕上表現的是怎麼一回事了。我們把這種能夠傳達人的思想感情的「光波」和「聲波」的使用技巧叫做視聽語言。 3、視聽語言的特點與其它語言不同之處是,它只能使用光波和聲波的刺激。直到目前為止,與電影、電視有關的科學技術都是朝高保真度發展的,這是視聽語言所要求的――「逼真性」。電影的手段是紀錄。紀錄的東西要讓人看得懂,就得紀錄得準確,越準確越逼真越容易懂,這是電影來自照相的基本原理。 4、「人眼瞳孔的功能是根據射入光的強若來改變他的大小,因此人眼首先看的是光。無論哪個人種,哪個民族,無論年齡大小,是男是女,有沒有文化,受過什麼樣的教育都是一樣的,是生理決定的。」此外,「人眼總是追逐運動的光,光的運動是指光波的大小、強弱、色彩的變化和改變它所佔的物理位置。比如:夜空中的流星,偶爾飛過眼前的昆蟲,不斷變化的霓虹燈等,都會引起你的眼睛去看它。這是生理反映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不需要通過大腦。」以上引子普通心理學,它對如何吸引觀眾的眼睛注意是否有些啟迪?從電影發明的原因到人眼的特點都在講一個真理,電影的生命在於「運動」。如果我們的鏡頭紀錄的是一個事件的過程或者是一個人的行為的過程。比如一場足球比賽觀眾的眼睛能不看嗎?5、通過以上的論證我希望學習剪輯的人自己做個試驗,用你手中的素材,不要對話只要動作,無論是人的行為還是一個事件,你自己剪輯出一個運動的過程。然後請你的朋友看,你只需要站在他旁邊觀察他的眼睛是否是聚精會神的在看你的作品,我相信你會有答案。這個試驗是為了證實剪輯師在結構一部影片敘事時,用什麼方法最能吸引觀眾的眼睛注意觀看。
推薦閱讀:
TAG:電影剪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