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群嘲」之後的王菲會怎麼樣?
王菲的「幻樂一場」演唱會已經過去快一周的時間了。
這場演唱會從一開始就因為王菲獨有的天后影響力以及只開一場的稀缺性,被推到了「神壇」的頂峰;
然而,之後隨著演唱會高昂票價招致的「演唱會崩盤」消息層出不窮,於是比起「暌違六年,天后開場,僅此一場」的官方噱頭來說,演唱會到底崩沒崩盤變成了人們更感興趣的焦點。
開場當天,上座率90%以上,好天后魅力依舊不容小覷;
緊接著,隨之而來的是,演唱會直播出現的「走音、車禍、不敬業」之類的聲音此起彼伏;
當然王菲和女兒的和唱,又為竇靖童圈了不少粉......
之後的幾天里,王菲、竇靖童、謝霆鋒甚至竇唯、竇穎、張亞東都相繼出現在微博熱搜榜。
這一切似乎都證明,不管「群嘲」聲有多少,不管被拉下多少次「神壇」,王菲這個名字依然有著別人望塵莫及的影響力和談資。
儘管她演唱會一句話都沒有說,儘管對於前期的「崩盤說」、後期的「車禍說」,她都沒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
製造輿論的群體,本身就不是為此次演唱會消費的群體
儘管網路上硝煙四起,但其實他們都不是「幻樂一場」的主要消費群體。
大多數推動王菲「演唱會崩盤說」的群體,從始至終,並沒有真正準備為王菲的演唱會買單。
看到高處不勝寒的名人被拉下神壇是大多數人喜聞樂見的事。
往往這會帶來一種心理平衡感,「她那麼厲害,還不是有栽跟頭的一天」會有一種「公平」的錯覺:什麼女神,還不是照樣年老色衰。
所以,從前期的輿論對王菲的不利到後期上座率(至於增票之類的小道消息先放一邊)形成的鮮明反差來說,足以證明這一點,
總有人為情懷買單,王菲還不是一般的情懷
有人拿唱功實力比,她比不上年齡相仿甚至略大但依然中氣足,氣息穩的林憶蓮、葉倩文、張學友等;
拿性格比,她比不上雖然身處天王、天后,但依然在場館、票價方面「親民」的周杰倫、蔡依林、孫燕姿;
何況她的戀情、婚姻以及緋聞有太具爭議性。
但不得不承認,綜合下來,王菲的影響力、經濟推動力,依然排在前列。
雖然有失公平,但是天時地利人和之後,造就了這樣一個王菲。
據路透消息,現場的反應與直播截然相反,現場的粉絲幾乎都是滿意的表情,大多數到場者都認為值回票價。
從王菲的選曲來說,大多是冷門歌曲,唯一兩首完整唱完的「爛大街」的神曲是《紅豆》以及《匆匆那年》,《天空》、《矜持》之類的歌曲也多以組曲出現,這樣的選曲組合自然會形成兩極化的反應。
對於願意花費7800買票的歌迷來說,這次演唱會的選取無疑都是「心頭好」,好像是王菲與菲迷之間的一次心靈溝通,即使王菲一句話也沒有說,即使歌迷大多數也只是在安靜的聽歌,這樣的氛圍,「走音」「車禍」真的可以忽略不計,何況現場的收音效果,走音的效果不會像直播一樣明顯;
還有王菲和女兒的互動這個「彩蛋」,讓曾經看著竇靖童的長大的歌迷來說,有一種「吾家有女初長成」的感慨和喜悅。
對於真正願意為這場演唱會出錢的人來說,它是有價值且驚喜的一次消費。
負面評價其實對王菲的商業價值影響不大
負面平價對於上升期的藝人來說,固然重要。這往往代表著「路人緣」,以及「粉轉路人」的可能。
但王菲本就不是普通的藝人,也不存在「形象危機」一說。
早在她開演唱會之前,她的負面輿論也一直在縈繞,她也早就過了需要路人好感度的時代。
這反而變成了她獨有「吸粉」的方式,太多人渴望自己能如此「任性洒脫」地做自己。
「群嘲」對王菲有影響嗎?
其實微乎其微。罵她的人自然不會減,愛她的人也依然不會少。
她的成功除了自身天賦,還是在時代的推動下,形成的獨一無二的特質,可能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很難再出現這種現象。
這種現象算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
對此,王菲自己反而早就有清醒的認知。
2002年記者問王菲:感覺自己能紅多久?
王菲:我從不覺得自己會常青。我的成名與潮流有關,按照我的性格,我不應該站在現在這麼高的位置,我喜歡的音樂不是大多數人喜歡的,很多人僅僅喜歡我的外表和個性,是潮流抬高了我,潮流總會過去,剩下的人才是我的知音。
明星、娛樂、情懷本就是各取所取的東西,有價值就喜歡,甚至消費;沒有價值就摒棄,和其它商品屬性大同小異。
推薦閱讀:
※《我是大明星》在國慶的時候有過演唱會嗎?
※如何參加林俊傑演唱會?
※鄭中基除夕香港紅磡火爆開唱,巨星好友紛紛送祝福
※為何我們對這個男人的演唱會如此期待
※著名歌唱家韓旭《唱響中國夢》助陣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公益演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