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從明確的定義開始——李笑來寫作課筆記(第二節)

定義的重要性:

在《七年就是一輩子》中,李笑來只是告訴大家一個核心——不斷的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

我們的大腦若是一台計算機的話,那麼他的操作系統的核心只不過是概念,由很多的概念組合而成我們的操作系統,進而一個人是否聰明取決於兩件事情。

  • 第一,他的腦子裡是否有足夠多的必要的清晰的準確的概念。

  • 第二,那些概念之間是否有足夠多的必要的準確的連接。

整本《七年就是一輩子》都是在刷新一些我們的概念,打磨已有的概念,從而提升我們的操作系統。

概念具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內涵,第二層是外延。

  • 外延指的是概念所指的對象。

  • 所謂的內涵是對象的屬性。

比如法定節假日休息這一定義,先看什麼是法定節假日,來自百度百科的解釋是這樣的,法定節假日是指根據各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或紀念要求,由國家法律統一規定的用以進行慶祝及度假的休息時間。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所謂法定節假日是指法律規定的是法定組織必須在特定的日子裡給管轄的人員放假,不是規定個體到那天必須放假。

法定節假日鎖定的是組織,而不是個人。

這就好像是幹活,不一定要在給單位或組織做事才叫幹活,學習也是一樣,不一樣要在學校拿著課本寫著作業才叫學習。

一年中法定節假日多達115天,這115天如果用來升級自己的操作系統的話,將是一個恐怖的事情。

於是,我們無形中就比別人多出了近乎一半的時間,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別人還處在第一層需求的時候,我們已經開始討論財富自由了,比別人多出近乎一半的時間,都不能實現財富自由,那麼請問,誰能實現財富自由。

春節別人都在胡吃海塞玩麻將放炮仗的時候,李笑來完全沒有受到影響,獨處一室完成了他《幾年就是一輩子》《把時間當做朋友》等幾本長銷書的整理工作,然後這些書每年都為他帶來了上百萬的版稅收入。

只是一個小小的法定節假的的概念,就讓李笑來改變了他的思維,從而改變了他的行為習慣,最終實現了財富的自由。

這,就是定義的重要性。

在了解了定義的重要性之後,我們開始來刷新幾個關於寫作的定義。

定義1:寫作的目的

寫作的目的不是表達,而是溝通,再說一遍,寫作的目的是溝通,而不是表達。

整個寫作分為三個步驟,輸入 處理 輸出

輸出即是寫作。

大多數人認為寫作是表達,但是在表達之前,李笑來提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 所表達的東西是處理好的嗎?

第二 處理好的東西表達正確了嗎?

第三 正確表達的東西,對方真的具備理解的基礎嗎?

第四 對方雖然能理解,但是真的會接受嗎?

第五 對方表示理解和接受,但是真的會當回事嗎?

第六 對方有疑問的地方準備好解釋了嗎?

第七 對方有誤解的時候,有對應的方案嗎?

第八 對方駁斥的時候,有足夠的心裡準備嗎?

對於以上問題,李笑來強調說,應該是大學畢業時就能掌握的技能,可惜出於種種原因,很多人到大學畢業很多年了,都未見得掌握,甚至討厭去思考,導致自己的生活一團糟。

同時李笑來還指出在寫作之前要開始大量的工作,而80%的是看不見的,20%才是最終的表達。

  • 所以,寫作不僅僅是表達,而是溝通。

寫作的目的是溝通的另一個方面是指反饋,獲得及時的反饋是獲得寫作進步的重要手段,羅輯思維有一期節目講過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玩網路遊戲,其根本原因就在於網路遊戲能夠獲得及時的反饋。

而在寫作中,只有及時的反饋才能讓你理解這個世界的真實想法,而不是活在自己的臆想中。

只有獲得了及時有效的反饋,才知道讀者需要的是什麼東西,自己還需要有哪些提升進步的空間。

在新生大學APP裡面,首頁就充斥著大量質量不高的文章,這是李笑來對嘗試改變自己嘗試寫作人的鼓勵,因為在首頁會得到及時有效的反饋。

所以李笑來又提出一個新的概念,溝通的原則是獲得一切真實的反饋

定義2 :溝通目的

溝通的目的是讓別人明白之前沒有明白的事情

有效溝通的手段:

  • 1.多看心理學方面的書籍,要看原版。

  • 2.多讀經濟學方面的通俗讀物,經濟學和錢沒關係,那時大眾的誤解,經濟學是研究和解釋人們的選擇。

  • 3.只要有機會,就要觀察分析拆解揣摩那些公眾人物是怎麼樣化解危機的。

  • 4.要花時間思考每個真實反饋背後的價值觀,給自己一個機會去了解每一類人。

這裡李笑來定義了咪蒙成功的公式:

a讀書比一般人更多

b比更多的人了解人性

c很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幹什麼

d在自己選擇的方向上做得相當不錯。

重新定義有效溝通:

寫作的目的是溝通,那麼有效溝通的本質是能讓對方明白之前不明白的道理,了解之前不了解的事實。

需要一定的工具幫助我們做到這個效果

已知VS未知

簡單VS複雜

次要VS重要

什麼是結構,很多時候文章的結構只不過是順序,通俗的講就是先說什麼後說什麼,什麼必須先說清楚什麼必須後說清楚才有效。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我們寫文章的時候,需要順敘倒敘。

理由是事情往往不是按我們能理解的順序發生的,我們需要把敘事順序重新組織,以便讀者可以從已知開始到未知,從簡單開始理解複雜,從次要起步到達重要。

人們在理解事物的時候,順序也有可能掉過來,常見的恍然大悟,不過是發現以前未知的東西其實是自己已知的,或者是複雜的東西其實是如此簡單,或者是原本以為重要的東西其實一點都不重要。

因為已經知道了已知,所以採納順敘倒敘還是插敘,其實是為了照顧讀理解習慣,就能很自如的調整文章書寫結構了。

前提是需要了解讀者,而不是自說自話。

這就需要獲得真實有效的反饋。

定義3:修辭

修辭的目的: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他們原本感受不到的東西。

修辭的方法很多,選擇使用幾種即可,李笑來本人只是用類比和排比。

類比:溝通中在未知和已知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樑,

排比:重複,那怕是結構上的重複都會對人產生足夠深的印象。

任何一切不以讓對方感受到他們原本感受不到的東西的修辭都是耍流氓。

修辭不是為了炫耀技巧不是為了刷存在感。

而是為了讓對方感受到他們原本感受不到的東西。

總結:

我們知道寫作的目的:溝通

也知道溝通的目的:讓對方理解之前不理解的東西。

於是在使用修辭的時候才會目標積極明確手段精準:排比和類比

修辭如果只是為了炫耀技能,那麼就算了,如果使用了修辭,還是無法使得對方明白,也是失敗的修辭。

定義準確的人,出手就是有章法的,而由於定義實在是太過基礎的東西,那些對定義清楚的人,常常讓外人覺得出手無形。

所以

我們要反覆打磨自己的定義,從而提升自己的操作系統。

課後練習:

1.自己堅持寫文章。

2.分析別人的文章,獲得別人的感知。

3.打磨自己的定義。

需要音頻的朋友請加QQ: 3503047051

推薦閱讀:

單立人的閱讀課——牧於林評《我是貓》兼談寫作中的視角問題
想跑贏90%的人,請停止買書
《安徒生童話》都有什麼內容?適合當做睡前小故事嗎?
看書看不進去該怎麼辦?
高效閱讀的四個關鍵詞

TAG:閱讀 | 閱讀分享 | 閱讀習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