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道教南宗

宗屬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以「先命後性」修鍊方式著稱。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浙江天台人。「少業進士」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坐累謫嶺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

南宗北宗,東西派別由來

「自周漢以來,惟尹子嗣祖位,金闕帝君繼道統,授東華帝君,帝君授正陽鍾離仙君,鍾傳純陽仙君,呂傳海蟾劉仙君,劉南傳張紫陽五祖,北傳王重陽七真,道統一脈自此分而為二。」南五祖北七真由此而來。

丹家每雲南宗創始於浙江天台張紫陽(984—1082),北宗創立於陝西咸陽王重陽(1112—1170)。其實張紫陽並沒有開宗立派之意,雖傳丹道於石泰、劉永年等,薪傳不斷,但傳播面並不大,影響也不廣。

一傳石泰著《還源篇》

二傳薛道光著《還丹復命篇》

三傳陳泥丸著《翠虛篇》

四傳白玉蟾著《紫清指玄集》等。直至傳承到白玉蟾才在南方建立教團組織,初具規模,但也無「南宗」、「南派」之稱謂。

王重陽於甘河鎮得仙人修鍊真訣,在終南山「活死人墓」修鍊有成後,去山東傳道,先後傳道法於馬丹陽(1123-1183)、劉處玄(1147-1203)、王玉陽(1142-1217)、丘處機(1148-1227)、譚處端(1123-1185)、郝大通(1140-1212)、孫不二(1119-1182)等七人,先後建立「三教七寶會」、「三教金蓮會」、「三教三光會」、「三教玉華會」、「三教平等會」等會社組織,後統稱「全真」,創立「全真道」。

王重陽及其弟子積極創辦教團組織,也無「北宗」、「北派」之名目。

在其時由於政治上北方金元與南方宋朝對峙,南北方割據,雖然全真教弘教迅捷,但當時也僅僅傳教北方,聲勢比較浩大;白玉蟾及其弟子彭耜等則佈道南方,頗具影響。

在《翰苑別集》中又講:「宋金以來,說者滋熾,南北分為二宗;南則天台張用成(伯端),其學先命而後性;北則咸陽王中孚(王嚞),其學先性而後命。」大抵「南宗」、「北宗」的稱謂正式確立。

「南宗」又作「南派」,「北宗」也作「北派」。正是由於南宗、北派的產生,因之也就有了「東派」和「西派」的建立。

清修還是雙修?

南宗白玉蟾清修支派主張獨身清修,認為一已之身就是一完整天地,乾坤、陰陽二性俱足,無須外求,無謂「自耕自種自烹煉,一日一粒如黍然」,(《道藏輯要?白真人集》)俞琰認為,丹經中的夫妻等實指陰陽二性,而這些又皆為已身所有;又說:「人知吾身自有日月,則往來不窮之妙,只在吾身而不必索之高遠矣。」白氏一系所傳丹法乃是《悟真篇》中清修思想的發揮,此一宗脈下傳夏宗禹、俞琰等,史稱南宗「清修派」。除此以外,南宗還有發揮《悟真篇》陰陽思想的「陰陽派」。 (《易外別傳》)陰陽派發揮《悟真篇》中陰陽交媾的思想,主張男女雙修,即採取同類坎中真陽,以接補已身離中之陽。陰陽派始於張伯瑞之徒劉永年(《三乘秘要》稱張伯瑞有兩個嫡傳弟子,一是石泰,二是劉永年。)劉傳翁葆光,翁傳若一子,再傳陸墅、戴起宗、陳致虛,以至於明清時期的陸潛虛、彭好古、甄淑、陶素囗、仇兆鰲等。其實石泰、薛道光亦習陰陽丹法。故南宗以陰陽雙修為正宗。

這種採補式修丹法又分三乘。中、下乘行「體交法」;上乘則行「神交法」,即男不寬衣,女不解帶,男女對坐,性情相交,氣化感應,從而雙修雙補,利已不損人,雙方皆獲採補之益,與采戰御女之術有分別。鑒於此術有被人誤解而步入歧途的危險,陰陽派大師皆不肯輕傳。

南北二宗在元代實現合流,其分殊限於全真教派內部。南宗之「祖」降為「真人」,原來的「五祖」加上劉永年、彭囗成為「南七真」。陰陽與清修兩派在丹法上雖仍保持獨立發展,卻也有滲透融通的情形。如陳致虛的丹法就有會通南北二宗、清修與陰陽二派的特點。

「先性後命」還是「先命後性」?

南宗修丹講求「先天后性」,張伯端《悟真篇》「虛心實腹義俱深,只為虛心要識心,不若煉鉛先實腹,且教收取滿堂金。」明彭好古解注說:「虛心為性功上事,實腹為命功上事,二者俱有深義。然人心浮動,如何得虛?不若煉鉛服氣,先實其腹,使金精之氣充溢於身,然後行抱一之功,以虛其心,則性命雙修,形神俱妙,而大修之事畢矣。」(仇兆鰲《悟真篇集注》)此一述一注,指明南宗修丹的底蘊。仇兆鰲《悟真篇集注例言》也說;「《悟真篇》中,言命處多,言性處少。」又說:凡解注《悟真篇》者「大都詳於命而略於性」。

南北二宗雖然皆主張雙修性命,但在具體修鍊過程中處理性命關係時,南宗明顯的則重於鍊形鍊氣。如石泰說:「真精與元氣,此是大丹基。」(《還源篇》)南宗陰陽丹法分為七個步驟:凝神定息、運氣開關、保精鍊劍、採藥築基、還丹結胎、火符溫養、抱元守一。按其修鍊階次實際分為四層:築基、煉精化囗、煉囗化神、煉神還虛。其中始終不離火候、藥物之妙用,對火候法度、溫養指歸的闡述比北宗都細密一些。同北宗一樣,南宗也深受佛教思想影響,其言修鍊常常仙佛參半,也極重視煉心煉已,但不像北宗那樣下手處即求煉心煉已,而是放在修鍊的第四層上,亦即是以命功起始,性功了終。

北宗:先性後命,由性而入命。

這裡的性指的是後天的「煉性」功夫,性功有成再求天命。

南宗:先命後性,由命而入性。

這裡的命指的是後天的補足精氣築基功夫,命功有成而入先天。

法無定法,因材施教

一說:北宗多是出家道士,少年入道,爐旺鼎全,精滿氣足,奈何心性未定,無法直接修丹,這才有戒律,有功課。待性功漸次圓熟,神清識明,元氣自然如磁吸鐵而來歸,此時再來行迴風混合之法。此謂「了性即了命」。

  南宗多是中年出家的社會人士,經過數十年的社會閱歷而會來求道,這些人早已定性。可是氣血枯竭,所以才行裁接之法把精氣補到能涵養神的程度,再來神氣混煉,此即「了命即了性」。可是這個「命」只是補精氣而已,而非北宗性功有成再求的「天命」。從這個角度來看,容我大膽假設,說這句話的人,一來不求甚解,二來只為字句的對稱美感,卻把後世學者害死了。

又如清靜功夫多指北派的修鍊方法;陰陽功夫多指南派修鍊方法。內丹術因修鍊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陽派、鍾呂派、三豐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陽之北派、張紫陽之南派、陸潛虛之東派、李涵虛之西派。而各派中又分出不同的流派,有以法而分者,如李道純著《中和集》倡導「守中」之道,被後世稱為中派;閔小艮南北二宗各有偏執遂調和其間而被稱為「清靜陰陽調和派」黃元吉承陳摶、邵康節之法脈而提倡不同於南北二宗的修鍊法門,被稱為「中派」。如此種種,方法眾多,流派紛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根苗」之說。以上皆指正統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諸般旁門小術與外道偽法,他們也打著丹道正法的牌子廣收門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門,七十二種外道」之說。

古云:「天下無二道,聖人無兩心。」蓋仙道法門,其本初並無二致,由於人類的體質不同,稟賦各異,從古至今數千年來,由於時代、環境、習俗、禮教、道德、社會、宗教、家庭、信仰、法律、性別、年齡、學問、志趣之種種不同,同樣一種法門,而在不同的修鍊者身上,則會出現不同的效果。又因為師者因材施教,量體裁衣,故受傳者便有不同的傳授。而受傳者的資質、智慧、志向,又決定了方法之優劣與成就之高下。

對南宗的一些認識和理解,望指正

推薦閱讀:

修道真言(白玉蟾)
道士娶老婆會不會影響修行呢?
道教(正一)「四禁食」 (「牛肉、烏魚、鴻雁、狗肉」)的道理是什麼?為什麼禁這幾樣而不是別的動物?
道釋儒門三教歸一,算來平等肩齊。是否真如其言?
廟裡的道士說要幫我皈依,過來問問情況?

TAG: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