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營銷之問:你的客戶是怎麼「沒」的?

許多公司向我們吐槽抱怨,說自家的新媒體營銷不好做,往往是營銷策劃案寫的熱火朝天,收到的效果卻不理想,一句「我們已經在別家購買到了XXX」,是客戶給我們最大的無奈!!!今天就來看一下客戶流失的主要原因吧。

客戶流失原因一:傳統消費模式的局限性

眾所周知近年的北京房價飛漲上了天,一時間各種家居賣場、裝修公司和互聯網家裝公司也跟著風潮變得越來越多了。最近陪新裝修房子的同事王先生去購買一套櫥櫃,在王先生和廚具城老闆(以下簡稱「老闆」)的對話記錄中,可以看到一些問題:

王先生:「老闆,旁邊的廚具店已經下班了,請問您家能否做整體廚房?」

老闆:「可以,請問房子在什麼位置?」

王先生:「哦,不遠,就在對面隔三條街的衚衕裡面。您看,這是廚房裡面的照片,還有我們想要的整體效果圖。」

王先生拿出蘋果手機,給老闆展示自己拍的自家廚房樣式,然後拿出了網上「尚品宅配」搜到的櫥櫃設計效果圖。

老闆看到照片以後,說:「整體廚房所包含的遠遠不止櫥櫃,還有各種配件、電器甚至燈具等等。而您家廚房裡面老式管線布局錯落,改造起來還需要多花一些錢……另外您相中的裝飾材料都是知名度較高的大品牌,又需要定製專門的尺寸,肯定成本下不來。」

王先生見整體廚房的價格相對很高,不能接受,就說:「那可太高了,遠遠超出我的預算,還有更便宜的方案嗎?」

老闆:「那不如直接購買成品底櫃,再選擇這個XX品牌抽油煙機和灶具更加合算,您看可以嗎?」

王先生說:「那個牌子抽油煙機啊,不是前兩天大家朋友圈裡都說它不好清洗嗎,算了吧。」

【點評】

以上在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消費模式至少有以下局限的特點

一是時間、空間有限,對於傳統實體店來說,業務局限在營業時間之內,下班時間的客戶需求自然流失;消費者距離實體店的消費空間也比較局限。

二是普通消費者的專業知識有限,例如對話中不懂整體廚房的真正概念,對裝修預算更無必要的了解,提出超越自己預算負擔範圍的要求,最後結果只能是交易失敗。

三是信息認知的局限,消費者並沒有更多渠道了解和選擇公司及產品,只靠頭腦印象中的一點知名度和不確定的朋友圈社交信息進行判斷,導致那些有實力砸廣告宣傳的大公司受益。

而新媒體營銷藉助互聯網技術,能夠形成相對客觀的、24小時的流量轉化體系,把傳統消費者時間、空間的限制徹底打破,助力企業第一時間搶佔到消費者的心智

同時,通過新媒體營銷,可以最大程度擴展消費者對公司的認知渠道,增進普通消費者對行業的了解,自然減少了潛在的客戶流失。

客戶流失原因二:企業營銷意識的更新程度跟不上

再看一位餐飲公司老闆的會議上講話:

「現在成本這麼高,客戶又很難抓,發傳單不好使了。你們要堅持多在美團、拉手、大眾點評網上刷點評價,還有,我們店的微信公眾號已經註冊完了,上面發的推廣文章大家多轉一轉。」

【點評】

以上是餐飲公司老闆做營銷存在的一種現狀,總結觀點就是「現代營銷=傳單+團購+微信公眾號」,看似大家的營銷意識已經與時俱進發展了,但是其實這些手段遠遠不夠,除了團購網站刷好評,在移動媒體市場中還有很多可做的事,例如基於位置服務的LBS,就能幫助附近食客定位餐廳的所在位置

很多公司註冊了自己的微信公眾平台,卻不知道單單有平台只是在自導自演、自娛自樂,公司最大的問題是沒有用一個聲音把自己的形象給「說」出去!海底撈你學不會,因為他們團隊把自己的聲音喊得足夠響,凝成兩個字:「服務」!現在僅有服務也不夠,還必須牢牢抓住線上外賣領域,近年上海出現的專做外賣為生的實體店,已經向我們昭示了大小餐飲客戶的去向——互聯網!

新媒體新型營銷的目標重點不在於銷售,而在於傳播。除了注重營銷方法的社交屬性,還重視建立起一套自己的互聯網營銷傳播體系。

新媒體時代,企業學會採用更加智慧的新方法去「說」,才能收穫更多人的「聽」,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否則,就只能面臨客戶的流失,同行的擠壓,直至消失在新生事物爆發的滾滾洪流中!

客戶流失原因三:盲目跟風,認認真真的瞎搞

再看中關村創業大街的一段對話:

創業者A:「我們正在開發一個APP,關於在線教育領域的,正在招募合伙人,你是否願意參加?」

創業者B:「好啊,做到什麼程度了?」

創業者A:「我給你看看案例……」於是端出裝B范的蘋果電腦,blabla一堆的O2O在線教育營銷成功案例,有的圓滿舉辦了線下活動,有的成功引爆了線上人氣,教育產品銷量大增,學生招生數和口碑遠揚……

看得創業者B直眼紅,不分三七二十一,第二天直接嫁接到了自己的O2O洗車創業項目上面,精心創作了厚厚的一本營銷策劃案,也給自己的客戶來了個免停車費等福利活動……結果不僅自掏腰包,沒賺到幾個客戶,最後公司還不知不覺的死掉了。

【點評】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每每看到夢想中別人家的案例,沉迷於豐滿的理想過多,而面對骨感現實的勇氣過少

盲目跟風,最容易發生在初創公司,急功近利的心態作祟,看見別人拿到融資,不知所措,不分情況,對自己的定位不清,被忽悠拿著別人案例直接上,過度依賴於營銷。辛辛苦苦費不少心思,執著於跟風模仿搞策劃案,殫精竭慮創造聲勢,結果卻對用戶消費者的實際情況和自身的定位抓得模糊、不準確

最終,以為自己模仿案例玩轉了跨界、借勢,可是不但人家Uber的跨界效果你達不到,麥當勞借勢奧運你沒領悟,而且可口可樂的品牌年輕化搞不了,杜蕾斯的腦洞也更挖不來。就連別人走心的初創小公司的成功案例,也離自己的想法十萬八千里了。

明知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卻一味朝著錯的方向、甚至沒有方向的狂奔,可惜你怪人家套路深,別人笑你太天真!

一個企業想做好新媒體營銷,不僅關心客戶怎麼「來」的,還得反思一下客戶來了是怎麼「沒」的,馬雲說互聯網要思考研究別人的失敗,這個道理很深遠……

▼推薦關註:

尋找

「最懂營銷的人」

推薦閱讀:

戛納拿獎到手軟的Survival Billboard ,戶外廣告+真人秀+線上直播+投票的整合營銷

TAG:整合營銷 | 客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