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的灰色產業
原文地址點擊這裡
最近一直忙於工作和生活,有主題也有構思,就是一直沒時間來寫原創文,在想要不要把這個公眾號做成也轉載一些自己認可的大V好文,雖然不是純原創,但是也可以聚合一些道同志合的朋友,熱鬧點。畢竟我也不想只做個字典公眾號,人家想查查資料才翻翻。人,還是聚聚好,有交流才有進步。
翻翻一篇舊文,原文是孫海軍寫,經由caoz的夢囈轉出來
流量的攻與防
今天我要說的事要更近期點,沿一貫風格直接用實例來推演這個灰產。
上個月中一個名為hummer一直低調活躍在全球範圍的手機病毒被獵豹安全實驗室曝光出來[事件鏈接],曝光這事獵豹的動機不明,但其實按開發者新增用戶數給分成的模式的hummermobi在海外廣告圈子裡面一直還挺高調,也有很多較大合作廠商如杭州ZC,GC等。按照獵豹安全大師的檢測數據,hummer病毒是在2015年9月至10月開始大幅度爆發感染用戶的;但實際上這個流量爆發的轉折點是要早得多,起碼我從海外安卓開發者論壇看到有國外開發者私下分享交流變現SDK信息就要更早,而且等我開始嘗試串接Hummer變現套利的時候,就陸續發現很多國外應用商店早已被其他前輩用hummer薅羊毛過幾遍了,而且規模挺大,往往是批量導幾十款國內單機小遊戲和應用簡單做英文化後直接串hummer的SDK,在應用商店未有自己平台廣告SDK要求開發者必須串接的時候就把用戶紅利都套現了。
當然現時國外開發者平台也嚴打也會定期檢測平台APP此類違規彈出廣告,免費套流量變現的入口也越來越少,要不是我也不會說出來,呵呵。所以Hummer的流量貢獻裡面大部分可以分兩類,一類是有用戶基數的APP自有流量,最典型的就是個人開發者做的像泡泡龍,連線消除類單機遊戲,甚至是打著免費手機必備招牌的各類萬能工具APP。另一類就是最符合可複製可規模化操作的方式:從網盟扣量;就是CP拿串接了Hummer的包發給各類網盟,先從Hummermobi這裡拿到周結,再按照後台統計數據扣量後才和網盟月結,細節不一但原理是同樣的。因為網盟賺取差價的特性,大多扣量50%以上都不會合作鬧翻,就算網盟嫌錢少,大不了換個ID換個殼產品重新勾搭或者重新找下一家。
上半年我寫過一遍文章,簡單介紹了幾種驗證有效的國內廠商出海野路子,也簡單提到過出現在深圳的如雨後春筍的海外變現廣告平台,其中最有效的就是走獲取用戶機器ROOT許可權自建流量,來量快來錢快,對開發者簡單來說就是我要一次性買你的用戶按激活用戶付費,對要安裝要起量的廣告主來說也是大渠道,上下游皆大歡喜。我接觸到有的海外開發者以前只接觸過國外的airpush,知道還有類似hummer這種野蠻路子時候才覺得老外too young too naive 。
其實這次事件的hummer只是這個灰產裡面的一個單獨雞頭,後面這個地下產業還有更多的各門派技術的木馬病毒廣告平台,技術好的能針對安卓版本低的用戶下載安裝後無需打開就進入系統區獲取ROOT許可權直接寄宿機器就算本體APP被刪也不怕,技術差點的就做偽裝在本體APP運行時不彈出廣告,反而用戶打開其他APP時候才彈廣告來保存自己。真要攔截(就不說「抓」了,畢竟坑的都是國外的用戶,國內也沒太多空管)?這麼多海外商務圈運營群,挨個提取樣本識別SDK,容易得很!所以這也是我認為獵豹也不是什麼打著用戶手機安全守護者旗號的好人,有利益衝突,這才是鬥爭的永恆原因。
按照獵豹安全大師的統計,hummer的前二位感染重災區是印度和印尼,諷刺的是這恰恰就是15年下半年到16年國內廠商爭出海搶佔新流量閥門的重點新興市場,兩個國家都是人口基數大低端機用戶佔主流,對各類安全APP、瀏覽器工具、社交工具都有足夠的市場想像空間。圍繞著這些國內大廠商的巨額廣告預算,才催生了這麼多做海外廣告SDK的平台,這個是個典型的中國人做中國人的生意,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用戶都只是存在於後台的數據而已。令我不解的倒是hummer這類SDK是一律不收國內和港澳台的量的,怎麼會出現中國是排名第四的區域呢?希望能有人來解答。
那ROOT後廣告寄生用戶機子的收益如何呢?我想用一張數據圖來和一般積分牆類收益廣告SDK來做對比:
上圖一款小遊戲的自然流量是每日新增1K~2K新安裝,那麼在印度印尼這種流量費奇貴的國家,用戶基本打遊戲都會自行關閉手機流量避免偷跑廣告流量,而且主流廣告平台如IronSouce等的給價eCPM基本是0.2~0.5USD左右,也就是正規的banner、插屏的收益效果都會非常差;當然,做話費兌換或者色情類等有強烈驅使用戶作用的APP除外。 而ROOT劫持量的收益則對開發者來說非常有吸引力,1.5K的日新增按照hummer給的價格就是60+美金的日收益,在此基礎上給同款產品換皮複製多款產品並同時使用2家以上的ROOT劫持SDK,收益馬上可以達到倍數級別增長,而且是在沒有流量成本的前提下,零成本生意。
(上圖為ROOT劫持變現SDK行業的收益行價)
挾持流量灰產不是到今日才出現的,更不會只是針對國外用戶,這只是國內龐大而隱秘的流量挾持灰產中一少部分人把同樣的玩法跟著廠商的錢走,轉向了國外的用戶。對國內這部分灰產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讀《流量的攻與防》一文。
挾持流量這只是綁架用戶,宰的是用戶;而有個行業是專以廣告主做Mark對象,宰的就是廣告主;在國內互聯網上,PC端和wap端都有數量龐大又分散的各種存在形式的站點(網站、APP、軟體等),雖說大部分流量入口都被巨頭壟斷,但是還有大量的零散站點,這部分流量又被成百上千家網盟重新聚合起來並打包以CPC的方式售賣給廣告主,大量的廣告主在買這部分良莠不齊的CPC流量都會碰得頭破血流;就出現了一種怪循環:廣告主罵網盟是騙子,預付的廣告費購買到的CPC點擊到安裝的轉化率極低,網盟的統計後台數據不公正透明,而網盟罵站長的流量都是刷量假量,扣站長的量甚至不予結算,或者對站長刷量行為睜隻眼閉隻眼反正能控制給廣告主投放不同質量的渠道,換句話來說賣真量還是假量給廣告主都是網盟背後操作,再說站長流量成本和廣告主的投放價差怎麼都輪不到網盟虧本。而站長呢?我可以負責任地說,經過這麼多年的劣幣驅良幣,刷假量的站長和真實流量的站長比例在20:1以上,很簡單,真實流量掛網盟廣告才那麼零星幾個子收入倒不如賣包月廣告。再說,我要有大把流量倒不如直接掛百度聯盟,廣告填充多(種類多,演算法好)結算有保障,對不?整天上聯盟網找新平台輪流換廣告代碼的站長那都是專業流水線刷你丫的,懂不?
再說一點,同樣的廣告素材,在web端和在wap端的點擊率(瀏覽/點擊)相差極大,其實這反而是反映了一個真相,真實用戶只有極少比例會去關注廣告和有意願去主動點擊廣告;而手機端的高頻點擊往往是受制於屏幕小而誤點概率比較高,這裡也可以用一個反證來分析,同樣的landing page最終到下載安裝的轉化率反而是PC端的會比wap端高許多,這也是因為在PC端看到廣告並點擊的用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了解意願要比在手機上誤點到廣告的用戶要高.
那麼對於站長來說,他要提高收入就只能是放置更多的漂浮窗口廣告,最好滿屏都是;或者誤導用戶點擊有跳轉的文字鏈,就像電影天堂一條最新熱門電影和影院同步免費下載的url,用戶點擊卻跳到某個頁游上去;或者更誘惑更色情的素材banner廣告,總而言之就是盡一切辦法引誘用戶點擊廣告,每個點擊對站長就是收入。當然,更簡單直接也是行內最普遍的,就是直接虛擬IP虛擬機重複模擬用戶點擊,就是刷量。其實更多時候,網盟為了賺廣告主的差價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作惡,是一件只有你知我知默契的事。
對於聯盟來說,要獲取更多真實的量,要麼就只能是從一個超級流量站點去租CPT廣告位,用巨大的流量基數把低點擊的廣告用戶點擊的絕對值做起來,通過替換不同廣告類型和素材去挖掘用戶點擊,無論是P2P、生殖醫療,還是遊戲等不同廣告在不同類型站點的點擊率都不一樣,而聯盟負責的就是哪個好推哪個有錢賺就推哪個。或者,聯盟在某類有特定用戶屬性的站點投放符合用戶需求的誘導性素材,比如在桑拿老司機論壇就投性病醫療廣告等。
對廣告主來說,在預付CPC模式裡面沒有太多主動權,往往最大的成本就是輪流試不同網盟的試錯時間和試投放成本,畢竟也不見得有哪個良心網盟會效果不好就退預存款。
本來還想說說站長圈子新舊一批人的具體刷量模式和網盟的一些黑幕,不過要說的話估計沒10來頁都說不完,還是待有時間再另開一文。
接下來打算會多擠擠時間,在公眾號上多寫寫文盡量滿足微信公眾號(歡迎關注搜索: appgoglobal)要求,才能解鎖更多公眾號功能,希望大家還能繼續捧場,也順手轉載轉發分享給更多的朋友,謝謝。
原文地址 點擊這裡
推薦閱讀:
※月底最后一天还有几百兆流量,这种情况下怎么花掉这些流量最好?
※後流量時代如何虎口護食?羊毛黨(擼羊毛)的偵測與防護
※VPN 提供商會不會幹抓包等收集數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