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敬佩的李松蔚老師說起——選擇性關注和倖存者偏差
知乎上我最喜歡老師的是@李松蔚 老師。在我眼裡他真是人生大贏家。北大的光環、錢銘怡的高徒、心理學的博士、清華的工作、北京的房子、美麗的妻子、可愛的寶寶、驚世的才華、絢爛的文筆、巨大的影響力、財務也自由... ...我還能寫好多好多。這其中的每一項我都羨慕的要死,也長期處於對李松蔚老師的膜拜和自己的自卑當中。
我讀他的文章,看他的視頻,聽他的分答,查他的資料,搜他的論文。我越看,越覺得他好,越看越覺得他棒。也越是這樣,心理就越自卑,越自慚形穢。心裡總有一個聲音,他媽的我怎麼這麼挫,什麼都不行,看看人家李松蔚,人生大贏家,好羨慕(都輪不到嫉妒的份兒)。就這樣蹉跎了好久好久,直到我去看了心理諮詢師,我大概明白了——我被一些東西蒙蔽了雙眼。
我在很小的時候就不知不覺地戴上了一個眼鏡,這副眼鏡讓我選擇性地只關注一些事情,而忽略了另外一些事情。這副眼鏡讓我努力、讓我奮鬥,也在我步入高中時,帶來巨大的挫敗和落差。我開始自怨自艾、自慚形穢、自卑得五體投地,我開始感慨命運的玩笑和自身的無力,我開始覺察自己的脆弱與無助。總而言之,我覺得我不行了。
我不行了,一旦我真的這麼堅信了,那我就真的不行了。哪怕我在某些方面還是不錯,我也會毫不猶豫的忽視或否認。
我不行了,一旦我真的這麼堅信了,從那一刻起,我也就變了一個人,變了一個自我概念。活在自己認為的世界裡,活在自己想像中的自己里。
我開始觀察我不行的任何一條證據。從自身到外界。我開始發現自己各種各樣的缺點和缺陷,我開始發覺自己各種各樣的不堪和不幸,我開始給自己貼上各種各樣負面標籤並且貼的不亦樂乎——自戀、自卑、自負、虛偽、懶惰、拖延、狂妄、成癮、抑鬱、焦慮,眼高手低、目中無人、孤獨孤僻、不善社交、不會把妹、膽小怕事、不會掙錢、不會爭權,越貼越「高興」,因為我證明了我心中的自己,證明了我是對的啊。也從我貼上標籤的那一刻開始,我不在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著各種各樣經歷和特點的人,而是一個個負面標籤下的「失敗者」。
同時,我開始注意到我心目中的外界。我看到老年大學、青少年活動中心、大型體育館、博物館、美術館、超級中學、知名高校、著名教授,我會心想,哎呀大城市真他媽的好,可惜不屬於我啊。我就是一屌絲,得不到!接著更加自怨自艾。
我把這些想法和感受告訴我的心理諮詢師,他靜靜地聽著,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個X,然後對我說。這個X是你的問題,這張白紙是你的生活。你看下,你的問題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大。
就這一瞬間,我突然明白了。在我眼裡,我的問題佔滿了我生活的全部,在我眼裡,我的生活里到處都是X.不管這是不是真的,一旦我用這種方式看待生活和自己,那這就成了真的。而事實是,我的X只是我生活的一方面,甚至是很小的一方面。但我一直死死地盯著它看,貼得很近。所以在我眼裡,我的生活里全是X,而且很大很大,很多很多,讓我不堪重負,讓我悲觀失望甚至絕望。能想到這裡,我真的很感謝我的心理諮詢師,他能用這種方法讓聰明的我一眼就看出了我的問題所在(在這裡小小的表揚/自戀一下~)。
然後切換到李松蔚老師這裡,李松蔚老師固然很好很優秀很強大,但與此同時我完全沒有意識到他的奮鬥和堅信,他的幸運與淚水,他的挫折和無奈,他不為人知的辛酸和機遇。正如他在文章《被偷走的時間》里所說,
女兒兩三個月大的時候,我正在為博士論文抓狂。
每天都在懊惱,對著電腦抓頭髮。一個字都寫不下去,又感覺累得要吐血。工作沒有著落,經濟上的壓力也接踵而至。偏偏女兒那時鬧覺,睡不著時就哭,只有我抱才肯消停。我抱著她搖來晃去,焦躁得滿屋亂走。明知她聽不懂,仍是一個勁地催促:「趕緊睡覺!你不睡,耽誤的是老爸的時間!」
這種艱辛與痛苦,非親身經歷所不能體會也。還有他給懷孕時的妻子打車時的經歷,他寫不出博士論文的經歷,他社交恐懼的經歷,他很多不為人知的經歷,全都被我忽略了。
而我卻一直活在自己眼中的世界和自己里,不能自拔。而從我寫下這篇文章的時刻,我就從中解鎖,獲得了新生。這種感覺,真好。
推薦閱讀:
※為什麼總會被笑容欺騙?
※心理學如何用MATLAB生成適合屏幕的刺激
※冤枉別人是怎樣的體驗?
※林正英葬禮上洪金寶發火原因和女友有關係?
※自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