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之謎》
如果與矽谷的奇蹟相比,其它地方則顯得相形見絀:
頂級公司:
仙童、Google、Facebook、Apple、特斯拉等,它們基本上是高新科技的代名詞,它們的產品和技術曾經或者正在影響著全世界。而中國北上廣稍微像樣點的互聯網公司則在忙於賣盒飯、賣水果,類似O2O、LBS的名詞滿天飛,實質就是燒錢做業務,在技術層面,頂多是前端頁面做的好看一點,GitHub代碼抄的熟練一點。
頂尖大學:
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牛逼的不要不要的,這些個牛校就像人才工廠一樣,源源不斷地給矽谷輸入新的血液,從這些學校走出來的名人不要太多,當然了大多數是退學的人。中國的大學教育真的不想再吐槽了,因為我自己就是極大的受害者,當年王垠從清華退學也能說明一些問題,真實的調調就是國內大學生從網上down篇論文就可以順利畢業並順便拿個優秀論文獎,而斯坦福的人卻不一定能夠畢業,雖然他們的論文有時候比國內的大學教授都吊。
頂級風投:
紅杉資本和凱鵬華盈兩大頂級投資機構絕對分分鐘秒掉其他大多數投行,沈南鵬那麼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國內的經緯中國、啟明創投等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有這些機構給你背書,給你燒錢,你還怕錢不夠燒嗎?
產業變遷:
矽谷似乎有一種魔力,它似乎時刻都站在浪潮之巔,它習慣於不動聲色地引領潮流,瞬間完成產業變遷,一直在追求創新,而不是流連於過往的成績。而國內的一些城市,總是慢了不止一拍,坐等矽谷的新模式出現並抄襲之。
這麼牛逼是什麼原因呢?
江湖一直流傳是這些原因:宜人的氣候,斯坦福,頂級風投,政府扶持,知識產權保護。似乎很多人也找不出破綻,但是數學不是教了我們反證法嗎,以上矽谷的條件中國的任何一個城市都不具備,但是美國有這樣條件的城市——波士頓,除了氣候稍遜一點之外,其他條件甚至優於矽谷,如果上面的說法成立,那麼波士頓也應該像矽谷一樣牛逼才對,事實是波士頓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沒落了,由此看來,以上因素雖然有些幫助,但不是主要因素,如果能夠找到這些「核心要素」,則矽谷之謎才算真正揭開。
作者通過深挖矽谷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終於為我們呈現了矽谷的奧秘,其實說到底就是因為矽谷所特有的文化造就了它。
矽谷的奧秘:
一、叛逆和寬容
你可以隨便跳槽,只要你夠牛,縱使有竟業協議,那也沒什麼卵用,你們今天可能還是共同奮鬥的摯友,下周你們可能就成為了敵人,沒錯這裡沒有國內所謂的職業道德,「八叛徒」創立仙童公司又各自分道揚鑣,「Paypal黑幫」亦是如此,沒錯矽谷就是喜歡這種叛逆精神。如果這事發生在中國,呵呵你懂得,基本上沒有公司要你了。而矽谷卻寬容這種叛逆做法,就像你一邊吐槽科比打球太獨,罵他是傻逼,但是你又一邊忍不住喜歡他,沒錯,矽谷一樣喜歡這種矛盾體,「鯰魚效應」再一次發揮了作用,因為它們著實推動了矽谷的發展。
二、關於「車庫文化」
那些對矽谷沒什麼印象的人在談起矽谷的時候也能說到這個詞,這多半是因為他們看了某本關於喬幫主的書而已。實際上這個「車庫文化」的說法是因蘋果公司而叫起來的,也就這一家而已,因此算不上什麼文化,不具有普遍性,只不過一些喬幫主的死忠粉喜歡這種說法。而矽谷的很多公司其實大都起源於「原來的公司」或者「大學」。
三、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誕生的前提就是要有大量的移民,來自一個國家其它地方的、來自其它世界各國的,不同的文化在這裡碰撞和交匯,為打造多元文化奠定基礎。在這種多元文化的背景下,矽谷的企業具體做法是:
1)面向全球市場
2)開發全世界的人們使用的產品
3)彙集全球精英
四、拒絕平庸
只有行業的領頭羊才能引領一個地區的發展,所以要想湧現更多的領頭羊,則必須追求卓越。
1)追求卓越是企業生存的需要
2)高成本導致正向淘汰,就像北京上海的房價一樣不斷上漲讓你自己走人,最後留下精英
3)公司死亡也是對世界的貢獻,因為留下的都是卓越的公司
五、寬容失敗的文化
因為做好一件事情太難,中間有很多運氣成分,沒有人能夠保證一次就做成,如果沒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嘗試,你也不會變得更加聰明,你也不會最終成功。所以矽谷允許失敗的屢次發生並寬容之,允許試錯,允許花了很多錢的項目發生失敗,要在國內,網站宕機一分鐘就要走很多人,而且社會上多半崇尚馬雲式的成功人物,再加上我們自己抗壓能力差,結局就是我們輸不起,輸了就徹底玩完。
六、工程師文化
國內也有很多公司整天嚷嚷著搞這個,但沒有一個搞成的,原因很複雜,不一而論,這裡倒不如對比一下矽谷和國內的工程師文化:
1)受尊敬的工程師
a、社會地位高
跟律師、醫生等同。(國內叫碼農,屌絲,基本上沒有社會地位)
b、收入高
跟斯坦福、MIT的正教授收入相當,他們的工資僅次於外科醫生和奧巴馬。(國內就是比傳統行業好點而已,人家重點高中的班主任都不屑於與你比)
c、工作穩定
公司一般很少裁撤工程師,所以他們能幹到五六十歲還在寫代碼。(國內出個小問題都可能會扣績效、開除你,技術招聘明確告知只要30歲以下,30歲以後不做管理基本上沒啥希望)
d、在公司地位高
很多矽谷公司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例如特斯拉和Google的創始人都是,技術人員擁有較多的話語權。(國內的技術人員木訥的像個代碼機器,沒有話語權,分分鐘被產品狗碾壓,最後往往是辦公室政治的犧牲品)
2)動手和動腦
a、矽谷的工程師動手能力很強。
你把一個任務交給他們之後就不用管了,他們擁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他們業餘喜歡利用現有的技術或者新技術搗鼓點小東西,一不留神就可能影響世界,安卓操作系統就是這樣來的。而很多大牛,甚至是美國工程院院士,都還在自己寫代碼,不在於他們代碼寫的有多好,而在於自己動手的工程師文化的熏陶。而如果在國內,這些人早就開始過開開會、發發郵件的日子了,而且時不時地假裝很懂的樣子給一線碼農指導一下,再不就是搞辦公室政治,國內的一線互聯網公司差不多都是這個德性。
b、矽谷的工程師善於動腦
動手和動腦,這恰恰是MIT的校訓。由於他們善於動腦,因此他們總能做出一些人們意料之外的東西。而國內的程序員或者碼農嚴格意義上講不能算作工程師,有的甚至是初中畢業去培訓班三個月會寫hello world就敢說自己是高級工程師,在公司裡邊產品經理讓做什麼就做什麼,自己根本不弄動什麼腦子,搞不定的時候就去網上找代碼抄,東拼西湊就基本上搞定了,才不管什麼演算法、性能等東東呢,到最後基本上都是一些低端碼農,沒有什麼真正的大牛,所謂的大牛多半都是一些大忽悠。公司真正幹活的就是這些碼農,那些所謂的大牛都是管理層,你覺得他們能做出震驚世界的東西嗎?有些個HR企圖想通過挖一些大公司的人來解決問題,實際上沒多大用,因為一等工程師需要二等工程師和他配合,你讓五等工程師跟他配合,那基本上等於雞同鴨講。多動腦才不至於變成低端碼農,才可以談建立工程師文化。
七、不迷信權威
這些個權威可是真權威,動不動就是諾貝爾獎、圖靈獎、香農獎得主出沒。然而這裡的人們卻沒有跪舔權威的文化。
a、不受專業的約束,非科班反而做的更好
b、重實不重名。面試的時候演算法寫不出來,不論你什麼牛校畢業,得過什麼牛逼的獎,就是不予錄用你,人家並不看重你的權威,而是你的真才實學,就是你的個人能力,而不是名氣。
c、敢為天下先。質疑權威,推翻權威,創造新的革命性的東西。
八、扁平式管理
扁平式管理一般為互聯網公司所採用,傳統企業一般不會使用,因為他們喜歡營造等級優越感。扁平式管理的最大優點就是高效,以便應對瞬息萬變的互聯網時代。然而很多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剛起步時是真正的扁平化,到中期時就變成了少數人高度集權,最後到成熟期就變成了各種要養老的人的集聚地。其實扁平化管理更多反映的是一種契約精神,或者是合伙人制度,是一種平等而友好的關係,絕不是什麼等級優越感。
九、世界的情懷
矽谷的很多企業對是否盈利看的倒不是那麼重,他們想的更多的是改變世界,如果在國內,就有人說你是神經病,所以我們出不了喬布斯,我們無法真正影響世界。
最後,不論是工業時代還是信息時代,都應該有其必要的科學基礎。在當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大數據與雲計算的崛起,人工智慧和虛擬現實的流行,智能硬體的層出不窮,企業管理制度的顛覆創新,這些共同作用讓孕育出新的互聯網時代成為可能。
推薦閱讀:
※《駱駝祥子》——讀後感
※《軟技能——代碼之外的生存指南》
※《場景革命》
TAG:讀書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