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音:禮於無禮
提起禮。人們先會想到孔子。所謂孔禮儒禮。
其實。當時的史官個個是最懂禮的。先秦典籍中多處可證。如《周禮》。
都說老莊反禮。殊不知老莊比孔子要懂禮。是禮學大師。孔子曾問禮於老子。《禮記》《莊子》《文子》《呂氏春秋》《史記》《韓詩外傳》《漢書》《孔子家語》等都有記載。
據《呂氏春秋》。反出儒家的墨子。也是史角後人的弟子:"魯惠公使宰讓請郊廟之禮於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後在於魯墨子學焉"。
《道德經》雲:"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老莊為什麼反禮?
禮的出現說明了人際關係的疏遠和緊張。
禮制已成為統治者欺騙百姓維護自身利益的工具。
公開提倡禮儀會破壞人的淳樸本性。
你不分析提倡什麼是仁義禮。人們不知什麼不是不仁不義不禮。你分析提倡了。反而等於是明示什麼是不仁不義不禮。處處想到對立面。
當需要提倡禮時。已是不得不禮了。
熟不拘禮。禮了倒見外了。 禮之用。別內外親疏上下尊卑而已。
相敬如賓。估計十有九成是新婚或未婚。老夫老妻哪有個天天敬的?
平易近人。估計也不是板著一副道學先生的面孔。
司馬光有個老蒼頭。一直稱呼司馬光為"君實秀才"。蘇軾見了。教他。說應稱為"君實相公"。這老蒼頭照辦了。後來司馬光知道了。嘆道:蘇子瞻教壞了我的老僕。
禮。從無到有。到"禮崩樂壞"而提倡。到繁瑣精密。又到現在。已簡化很多很多了。
孔子也說"巧言令色鮮仁矣"。"禮之用和為貴"。 束心而檢行。凡物凡事有個度。過猶不及。
老莊一派。直接矯枉過正地反對。如魏晉人物。"禮豈為我設邪"。"越名教而任自然"。
老子的要求比孔子更高。孔子發現辦不到。便從禮做起走。 道德仁義禮刑兵。每況愈下。這與"大學八目"一樣。互為因果。順序井然。
禮。達到了。則上可及仁義。下不觸刑兵。庶幾近道。是為中庸。
易道重生理。生生之謂易。
天理。惠施萬物。澤被蒼生。豈會斷人之欲?上天有好生之德。而一視同仁。
朱熹們一套。是針對當時社會上普遍的荒淫無恥等而矯枉過正地提倡。正如孔子面對"禮崩樂壞"而倡禮樂。施詩教易教。
奈何一入朝廷律令。踵事增華。形成教條。戕害自然天性。流毒無窮。
願"無禮"時代早日到來。
推薦閱讀:
※什麼是五倫、五常、四維、八德?
※書法史上的那些猛人(六)唐代書法五絕
※易經智慧:原來這才是化解矛盾的關鍵!再也不怕遇到矛盾了
※道教神祇——四瀆龍神
※朱元璋刪除了《孟子》原來是這個原因啊
TAG: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