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有文化的人,越矯情?
越有文化的人越是矯情嗎?現在網路上流行甚多的一句話:賤人就是矯情。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矯情這個詞語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我看來,矯情這個詞語的意思就是假裝真情,用在《甄嬛傳》中的這句台詞,應該是指假裝自己軟弱以博得關注和同情。
那麼是不是文人也有這樣的特質。
很多文人都是愛好文化、藝術,愛好詩詞、哲學,常常發表一些異於常人的觀點,不管在報紙和電視台上,有的文人是從來不體察百姓之苦,從來沒有治理國家之藥方,只是發泄心中對現實的不滿,這樣的文人是不切實際的,虛無縹緲的大言不慚,發表那些充斥著華麗辭藻的句子,只是為了展示自己的標新立異,用嘩眾取寵的方式博取世人的眼球,這種所謂的文人就是被我們世人痛恨的矯情。
但是並不是說越有文化的人越矯情。
自古以來,很多仁人志士都是文化大咖,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脫離實際,比如說民族英雄岳飛,「壯士飢餐胡虜肉,笑談喝飲匈奴血」,
岳飛這一生征戰殺伐,忠君愛國,其書法、詩詞也是相當精彩,岳飛愛讀書,勤奮好學,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人,但他是文韜武略,文武雙全,他這一生滿腔熱血,精忠報國。他有《滿江紅》的壯懷激烈,也有《小重山》的「欲將心事付瑤琴」,卻無奈,「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隨著這樣的詞是凄婉哀傷的,但各位看官你能說岳飛矯情嗎,他忠君為國,最終卻被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命終在風波亭。你敢說岳飛矯情嗎?
有句話說「仗義每多屠狗輩,從來變節是文人」,這句話並沒有這麼絕對!文人就是矯情,這句話也沒有這麼絕對。
舉個我身邊的例子,我有朋友,愛讀書,愛寫詩,總是用華麗的辭藻堆砌語言,在我看來毫無實質內容,而且見人就顯擺,我在某某期刊上發表了文章,在某某日報上刊登了我的詩作。一提到國家大事就侃侃而談,貌似不能有誰不知道他的博學多才。但是真要讓他去做一些實際工作,他就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打開書本,高談闊論,合上書本,罵娘罵街。動不動就批名人,批社會現象,動不動就逞一時口舌之快。
動不動就把別人推向仁義道德的制高點,動不動就用道德綁架別人。這樣的文人居心叵測,實在是無聊至極,好像讀書就是為了填補自己內心的極度無聊與空虛。
今天上午剛看了一部電視劇,感觸頗深,曹操頒布《求賢令》,公然舉薦有才無德之人,楊彪穩不住了,進言道:此舉恐怖招來急功近利的小人。曹操站起來說:什麼是德啊?那些坐而論道大言欺人,只會擺架子裝清高,無實惠於家國百姓的偽君子,朝廷,沒有那麼多俸祿養著閑人。
各位文藝青年,您是不是也頗有感觸呢?
當年蔣欣飾演的華妃娘娘一句「賤人就是矯情」,很好的將「矯情」二字帶到了公眾的視野中來,曾一度成為流行語被甄嬛迷們津津樂道。矯情,在我看來就是扭捏,做作,裝逼的同義詞。確實,在生活中,越是有點文化的人,越是矯情,越是愛裝逼。為什麼呢?
首先,有點文化的人,內心會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就像海歸們瞧不上國內上大學的,清華北大的學子們會瞧不起普通985或211的,985或211畢業的又會瞧不起普通院校的。不過他們鄙視的有資格啊,因為他們是通過獨木橋的天之驕子。所以他們驕傲,他們也有資格矯情啊。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初中的時候,班上有個男同學考上了清華。我們那個年代時興玩校內網,正好有一次在校內網被推薦了,我就加了他好友。沒想到,居然被拒絕了。那種傷感,帶有一絲絲被瞧不起的鬱悶。心想,裝什麼裝,考個清華就了不起了。但是人家就是了不起了,因為清華也不是人人都能上的。
其次,有文化的人,可能真的就像現在網上所說的那樣,選擇的機會多了。選擇的機會多了,人就開始變的矯情。高不成低不就,覺得自己有點文化就是老大,殊不知中國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人才。不像那些沒有選擇的人一樣,沒有選擇就沒有挑的,只能腳踏實地的干好自己的事了。就像現在每年社會上都在說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不好找工作。
真的是大學生不好找工作嗎?主要還是他們太矯情了。就拿我自己來說吧,當年我家人要是沒讓我上大學,甚至沒上高中。我是不是就很難從家裡走出來了,那麼我的選擇估計就有在家附近找個做衣服的工作勞苦一生。那現在,我有了點文化,那我肯定是很難從事做衣服的工作了。一方面,那些做衣服的男工女工們都沒上過什麼學,另一方面,就算叫我去做,我也不會了。所以,因為有點文化了,我承認自己也開始變的矯情了。
最後,其實那些文化人中,越是矯情的,越是那些中不溜的人群。俗話說,滿通水不盪半桶水起波浪,也就是這個理。文化程度越高的,能力也會越強,他們不用裝逼就自帶優越感,文化程度低一些的,知道自己的水平,會變得謙遜。越是那些不上不下的,越是做作。能力沒有多少,又害怕被人瞧不起,所以只好一個勁的裝逼了。
有文化,其實換一種方法說就是知道的比較多,比較有自己的見解,而那些比較有自己的見解的人在一群不習慣堅持自己的見解的人眼裡,其實就顯得格格不入了,所以在不理解的人看來,這就是矯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讀了足夠多的書,接觸到了更多的別人的見解和思想,能夠博採眾家之長,才算得上是一個真正的文化人,而一個接受了太多別人的經歷和見解的所謂文化人,或多或少是會受到對方對於自己的思想,價值觀的影響的,在接受了不同的人的思維影響之後,一個人只要稍微處理不慎重就會讓自己顯得很糾結,沒有自己的主見,也就是人生會充滿了多面性,這樣的人自然看起來就比較矯情了。
一個所謂的讀書人,在遇見事情的時候往往是有自己的想法的,而在別人看不懂的同時堅定的保持自己的獨立性和自己的堅持,這在被人看起來就是很矯情的,因為大家都在隨波逐流的時候,卻偏偏有人在堅持自己的見解,不合群,這樣的人是不是顯得很矯情?
當大家都在大手大腳的解決生活窘迫的問題的時候,卻偏有這樣一群人對這樣的生活狀態充滿了鄙視,對於別人追求物質生活而忽略精神滿足的態度不屑一顧,這樣的難道還不是矯情嗎?
矯情其實很多情況只是因為他們活得更夢幻,比大多數人活得更不現實,不物質,帶著一些書生氣和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所以這樣的人矯情。
我是有文化的人就越矯情,只是越有文化的人,他們考慮的就更深,他們考慮這個的更深的話,就說明他們的文化層次更高,然後就是思想內涵也就不一樣,然後你們考慮的東西也就不一樣。自然而然你就覺得她矯情了。只是他們考慮的更多更深而已,更細而已。
我給你說吧,就是越有文化的人嘛,他就硬越想把它文化的一面展現出來,所以我就會用一些文鄒鄒的語言,文縐縐的行為呀,然後表現出來,然後就會顯得讓別人覺得他的文化特別的高,然後就想讓別人特別的佩服她。然後所以在別人的眼裡就會感覺它非常的做作,非讓他矯情,我覺得這種人,不但不會覺得他沒有文化,還會覺得他是一個非常矯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