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那些「到達」之外的東西,才是騎行真正的意義

△ RideNow Cycle Club 2017年上海城市騎行記錄

「 我習慣以騎行開啟新的一天。

運動的過程,心跳和呼吸的聲,

無時無刻的提醒我,你還活著。」

說出這句話的時候,Ken Goh ,上海RideNow Cycle Club (後文中簡稱為 RNCC)騎行社群的創始人坐在我對面,臉上露出標誌性地笑容。

在一個被媒體輿論塑造為手握保溫杯、枸杞不離身的年紀,這個生於新加坡、如今定居於上海的男人仍舊保有與少年無異的笑容和蓬勃的活力。將愛好經營為事業之外,騎行也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事實上,在成為 RNCC 的創始人之前,Ken 先後輾轉於故鄉新加坡、香港和上海,從模特、廚師、攝影師,再到公關公司商業顧問… 看似頻繁的跨界並未讓他疲倦,身份與地域轉換的背後是對於生活始終如一的熱愛。

??

「小時候,自行車可以帶我去任何地方」

△ 童年時的Ken

10歲之前,Ken都生活在新加坡鄉下。小時候的Ken 體力格外旺盛,每日爬青龍木樹、抓蜘蛛、撿榴槤,南洋土地獨有的自然風物滋養著Ken小小的身體。在奶奶的自行車后座上,他第一次愛上了騎車。

「小時候,每天早上我都坐在奶奶的單車上,跟她去市場買菜。奶奶邊騎車邊跟我聊天,路上我還能看看風景。」 說起童年,Ken 有抑制不住的快樂,而當他擁有了人生第一輛自行車,可以自己去到奶奶家,更讓他感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 在生命的起初,騎車這件事在 Ken 心裡烙下的印記是無盡的自由與溫暖。

後來,少年長成,學生時代的 Ken 仍舊是學校里的體育活躍分子。玩過滑板,當過中學乒乓隊隊長後,因為不滿意自己過於削瘦的身型開始健身,直到被模特公司相中。—— 其實回頭看,Ken 在自己熱愛的每一件事情上都有同樣的鑽研、執著與熱情,喜歡健身就一路成為男模,去餐廳幫廚於是偷師成為專業廚師,從被拍到拍人,因為對鏡頭的著迷水到渠成地從男模成為攝影師,舉辦過不止一次個人影展。

機會不斷地出現,開了掛人生背後是Ken善於把握機會的果敢和外人看不到的汗水。而頻繁地身份轉換和穿梭於不同城市的忙碌之外,運動其實從來沒有從他生活中離開。兒時的種子也默默生根發芽,在兜兜轉轉後再次相遇。

??

騎行的快樂本應屬於每個人

2008年, Ken 以攝影師的身份參與跟拍北京奧運會、殘奧會,跟騎行者的接觸中,Ken 一下找回了童年的自在。回到上海後,他就買了自己第一輛 Santa Cruz Heckler 山地車,開始跟隨專業選手訓練、參加比賽,並逐漸在職業騎行圈子裡有了許多朋友。

不巧的是,因為缺乏經驗與不當地訓練方式,一年後Ken不得不由於韌帶拉傷暫停訓練。但在休息的那段時間,他對騎行的思考反而收穫了更大的突破:專業往往意味著克制與理性,卻少了一些人情味。他回想起在一月一次的職業訓練中,選手們不僅要大費周章地離開市區兩三百公里,去到無錫、惠山,專註地練習更是讓他們連say hi 和 Say bye 都來不及說,這樣的方式讓 Ken 總覺得少些什麼。而曾經在澳洲的一段經歷讓他更加認定了當時尚處在雛形的創業理念。

2015年,Ken 曾經去到墨爾本拜訪成立於1986年的澳大利亞自行車店 BikeNow 創始人Warren Cay 。在整整兩天的交流和實地體驗中,Ken 收穫了許多路線設計、跨境騎行的寶貴經驗,但在此之外,此行對Ken最具啟發卻是整座城市濃郁而成熟的騎行文化和 Cafe Culture。

「 在墨爾本,騎行不是一個單獨的運動,而是像高爾夫一樣的社交方式。」 跟隨Warren 騎行的兩天里,幾乎所到之處的每個 cafe 都有熟識的騎手來打招呼、喝杯咖啡再聊上幾句。人來人往的 cafe 成為騎行者們相聚的駐點,而 bike friendly 氛圍流動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 墨爾本街頭

「 所以我想,中國為什麼不能這樣?」

2017年4月,RideNow Cycle Club 正式成立並成功組織了第一次線下騎行活動。這是一個沒有門檻的社群,只要有車、愛騎車,就可以加入。

RNCC 將專業騎手視為恢復訓練的 「休閑騎」 正式納入 training line,以28km / 小時的速度讓新手也可以迅速融入。俱樂部沒有森嚴的訓練機制,途中允許兩人並排騎行,如果有人爆胎,大家也會停下來幫忙,不會讓任何人掉隊。社群的氛圍成為 RNCC 的基調,也為之後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到目前為止,RNCC 的成員已經由 20 增長到500多人。其中包括中年騎手 —— 安吉萬豪酒店的總經理 Alfred ,也有通過騎行戰勝抑鬱症的波蘭攝影師Marcin Urbaniak。在RideNow的記錄中,現在的 Marcin 擁有8輛自行車,收養了11隻貓,為活著而感到高興。

在一次次騎行結束的 cafe 聚會中,RideNow 逐漸成長為上海及周邊地區小有名氣的騎行組織。興趣、友誼與商業融合的水到渠成,而在 Ken 這裡,如何把生意做的有趣,如何把愛好做成生意似乎從來都不是問題,因為 「 熱愛是最大的動力。」

??

那些比 「到達」 更重要的東西

隨著俱樂部人數的壯大和成員水平的分化,Ken 重新將目光鎖定在更富挑戰性的目的地。以上便是去年10月RNCC 在林芝到拉薩組織的騎行記錄。

和往常一樣,Ken 在活動前期就帶了同伴去考察,在Strava (記錄騎行路線的專業手機應用)上收集相關路線,再根據團員們的水平和需求進行調整、再設計,但到達林芝的第二天就不斷遇到突髮狀況。向海拔 4728 米的色季拉山埡口行進的途中,複雜的路況,不斷出現的大坑,高原反應對身體素質發起的挑戰,或是路上突然躥出的小動物給騎行設置了重重挑戰。

「路途的艱難都在他們臉上,但運動的迷人之處卻也在此。」 艱難的過程歷歷在目,但回憶起來,Ken的臉上更多是興奮, 「 當身體到達一個極限,疼痛不斷襲來的時候,身體會跟自己說『停停停』!但如果你咬牙堅持。過了那個臨界點,就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比起外部的變化和刺激,這種內在的突破和成長顯然更讓人沉迷。

△ 林芝複雜的地形和氣候對騎手們是不小的挑戰。

從山體到山頂,騎手們經過了四季。但一路上的風光猶如神跡,立於天地間,每個人都有種莫名的感動。

△ 一路上的所見風光猶如神跡

接觸騎行的前幾年,Ken 與所有隻身上路的騎手一樣,想要不斷征服新的山峰,完成新的挑戰。但隨著一場場騎行活動完成, 當他不止一次被自然的壯美震懾,被來自陌生人的微笑溫暖,被團員相處的細節所感動,這個想法也在一點點被撼動。西藏騎行的途中,有一隻小黑狗一路跟著他的車輪奔跑。山路蜿蜒,天地遼闊,只因有這樣一個沉默而忠實的陪伴,這一趟行程平添了許多感動。

「 漸漸地,就覺得競爭不是那麼重要了,更願意享受這個過程,想帶更多的人一次次回到那個地方,感受屬於騎行最單純的快樂。」

△ 藏民家中的晚餐。

隨著眼光從遠方落回當下,騎行在提升體力磨練意志的同時,也鍛造了 Ken 的心性。「唯一遺憾的就是,人會老,體力會下降。所以我更希望能夠儘可能地把好的路線和當地有影響力的車手都帶進來,打造一個平台,讓他們互相帶動,讓更多人享受騎行的快樂。」

從新加坡到上海,Ken 也從兒子成為了丈夫與父親,如今,小小Ken 也有了自己的第一輛單車,調皮的樣子和兒時的父親如出一轍。「 我希望他能享受單車帶來的快樂,這是比任何比賽冠軍更重要的事情。」 Ken 對我們說。

△ 如今,小小Ken 也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可以跟爸爸一樣在輪子上探索更大的世界。

Ken 的單車攝影日誌

?? ?? ??

2016年4月和BikeNow創始人Warren Cay在墨爾本騎行。

2017年8月, 我們車隊Siew Kam, Tim,& Adrian參加了Rapha Prestige, 路上和香港的RCC會員並肩作戰一起完成了一個非常艱難的175公里挑戰。

2017年10月,帶著6個國家的車友一起到達了西藏。出發前大家都非常的炫酷!

2014年11月,當時我還在笑他們中年危機,這麼老了還在騎車。是他們害了我。中毒最深的原來是我啦。

2015年菲利賓Boracay,Boracay 海灘,晚霞美得跳起來! ?? ?? ??

文字 / Leah

圖片 / Ride Now, 部分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寺庫·生活方式」 官方微信訂閱號(secoolifestyle)

推薦閱讀:

運動護膝的正確戴法 ,長途騎行如何戴護膝?
酷騎單車退押金難追蹤?
改掉這些騎車壞習慣,讓騎行更輕鬆
捷安特牌的山地自行車簡介?
騎行日 | 如果你不出去走走,你就會以為這就是全世界

TAG:達人 | 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