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勝的戰略

制勝的戰略

(1937年2月25日)

正在西班牙進行的苦戰,特別是統工黨的極其艱難的處境,影響了我們的一些同志,使他們產生了消極迎合統工黨領導層的政治路線的傾向。他們多次對這條路線採取了間接默認的態度。

我認為這種態度是錯誤的,甚至是有害的。要想對一個處境艱難的革命組織表現自己的友誼,就不能對它的錯誤、以及由這些錯誤而導致的危險視而不見。要想挽救西班牙的局勢,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讓無產階級左翼積極地、猛烈地、英勇地奮起;也就是必須馬上讓無產階級重整旗鼓。必須發動一場反對同資產階級結盟、支持社會主義綱領的運動。必須批判斯大林派、社會黨和無政府派的領袖同資產階級勾結的行徑。問題不在於寫幾篇基本上只能發表在《戰鬥報》專欄上的文章,而是要發動群眾,同那些正在把革命引向覆滅的領袖作鬥爭。

統工黨領導層的政策,是曲意逢迎、守株待兔、首鼠兩端的政策,換句話說,在你死我活的內戰中,這是最最危險的政策。統工黨即使只有一萬名同志,只要他們願意發動群眾同叛亂鬥爭,那也遠遠勝過擁有四萬名屈就別人的政策、而不能執行自己的政策的黨員。只要統工黨仍在執行首鼠兩端的政策,它的四萬名黨員(如果這個數字屬實的話)就不能確保無產階級的勝利。但是,只要有一個明確的、果斷的、積極的政策,哪怕只有兩萬人、一萬人,都能在很短時間內贏得群眾的支持,布爾什維克能在八個月時間裡贏得群眾,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統工黨領導層的現行政策是馬爾托夫[1]的政策,而不是列寧的政策。要想獲勝,就要有列寧的政策。

本文摘自托洛茨基同志寫給伊羅生(哈羅德·伊薩克斯)的一封信,出自喬治·諾瓦克(George Novack)的私人檔案庫。


[1]尤里·奧西波維奇·馬爾托夫(Юлий Осипович Мартов,1873年11月24日——1923年4月4日),原姓蔡傑爾鮑姆(Цедербаум),孟什維克代表人物之一,出身於奧斯曼帝國伊斯坦布爾的一個猶太中產階級家庭,後隨家庭移居敖德薩。大學期間開始投身革命運動,1895年同列寧一起組建工人階級解放鬥爭協會。1900年同列寧一起創辦《火星報》,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就組織問題同列寧發生嚴重對立,此後成為孟什維克派領導人。1905年革命失敗後流亡國外,1917年二月革命爆發後回國,他反對孟什維克參加資產階級政府。十月革命後,他支持紅軍,但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許多措施。1920年流亡德國,1923年病逝。——中譯者注

推薦閱讀:

西班牙大選的結果
面臨重大事件時的消極無為
【保馬】關於魯迅與托派關係的一樁公案(上)
如何評價恩尼斯特·曼德爾?
《論德國革命的失敗》

TAG:托洛茨基 | 西班牙 | 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