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國外的大學,如何在CS課程方面跟上時代的步伐
對於艾倫.斯珀特斯(Ellen Spertus)來說,自從她20年前進入加州奧克蘭密爾斯學院(Mills College)任教授以來,她所教的計算機科學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熱潮影響了學生的未來,新的編碼語言不斷湧現,網上免費資源層出不窮(其中還有專門培訓編程人員的)。
過去五年,還有一個變化值得矚目:美國爆炸式地出現了近百個編碼訓練營,這意味著學生不用再花費傳統的四年或兩年時間,就可以更快、更便宜地掌握相關技術。編碼訓練營提供較短時間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加上個人職業指導,讓學生更順利地進入勞動力隊伍(有的還有退款 保證)。
不過,象牙塔可能並沒有像外界謠傳的那樣發展緩慢。斯珀特斯說,密爾斯學院就提供一個為期兩年的計算機科學碩士課程,目標是「和編碼訓練營一樣有效」。
這個稱為「Interdisciplinary Computer Science(ICS)」的項目致力於讓學生熟練掌握編程語言,介紹演算法和計算理論,並提供職業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融入科技行業。和許多CS碩士課程不同的是,這個課程也接納那些幾乎沒有編碼經驗的學生,但有一些條件,需要掌握至少一年的離散數學。
「人們來攻讀這個研究生課程,主要是為了獲取計算機科學學位,「斯珀特斯說。
這個項目的畢業生,在科技行業工作的機會跟讀完編碼訓練營的學生差不多。那些編碼訓練營因其宣傳的高就業率而聞名。ICS項目的主管蘇珊·王(Susan Wang)介紹,2008至2017年,項目86%的畢業生一直在科技行業工作。
她補充說,最近的畢業生「在Mozilla 和Stitch Fix上找到了軟體工程師的工作,不是臨時工,他們簽的是終身合同。」
矽谷位於奧克蘭大學後面,斯珀特斯說,許多公司都會定期到學校參觀,與學生交流。她說:「今年秋天,Slack and Gap來了。Facebook還允許密爾斯學院的學生自由訪問,我相信其他公司也會逐步開放訪問。此外,學院還組織學生參加了舊金山的女同性戀者科技大會等活動。」
當然,訓練營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比密爾斯學院的學習時間短,Bootcamps(一家編碼訓練營)採取的一個辦法就是減少理論教學,因為一些開發者認為理論學習不是特別重要。這對那些要付出兩年時間攻讀碩士學位,又擔心自己被淘汰的成年人來說,意義非凡。
「理論是偉大的,是學習的基礎,學生必須了解『為什麼』,不過訓練營教不了太多,因為學生迫切想找到一份工作。」在 Grace Hopper(一家為女性開設的全棧式編碼訓練營)工作的項目經理梅根·達菲(Meghan Duffy)說。
韋爾斯利學院和哈佛繼續教育學院的計算機科學講師蘇珊·巴克(Susan Buck)表示,什麼課程最合適,取決於課程內容,以及學生的目標。「如果你的興趣是創業,」她補充說,「可能就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理論知識。」
曾在Google工作的高級研究科學家斯珀特斯表示:「我不認同CS課程理論的無用論。如果你想要處理數十億個網頁,那麼你必須理解其中的理論。「不過,她也承認,不是每個人都能負擔得起全日制大學教育的時間和金錢,同時認為「選擇性越多越好」。
ICS課程的學費和費用估計超過64,000美元。即使有聯邦財政援助,與10,000美元的訓練營相比,ICS的價格依然昂貴。
斯珀特斯的教學發生了很大改變,而且學習資料更新很快。跟上不斷變化的時代,是學院要向編程訓練營學習的另一個方面。
目前網上有很多教寫代碼的資源,學生可以花費很少的成本,獲得大量的編程技能,而不需要走進教室。「這的確很好,」 斯珀特斯說,「但是網上都有答案和操作步驟,對於教授來說,想出互聯網上沒有答案的作業,並讓學生展示學習能力可能是一個挑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並跟上不斷變化的行業,ICS項目「頻繁改變課程材料」。而Grace Hopper的官方也表示,他們也會定期更新課程。
密爾斯學院的ICS項目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存在了,這些年來,各種教育替代方式來來去去如流水,該項目因不斷變化而鐵打不動。斯珀特斯表示,大學的領導層不會阻止教授改變課程內容,允許教授們根據技能和計算機語言的市場受歡迎程度,更新課程。此外,項目還增加了新的課程,如移動應用程序開發,以及最近比較火的機器學習等。
今天,「人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方式學習計算機科學,如非正式教程、在線課程、訓練營等。學生不需要完全依賴教授或書籍,」斯珀特斯說,「但是,如果人們認為傳統大學教的不適應社會發展,那是不正確的。」
—完—
親愛的朋友:
如果你讀過吳軍老師的《大學之路》,一定對吳老師評價自己的國內求學生涯還有印象,甚至深有同感。畢業後,一半內容已經忘了,一半內容不會用。去國外讀書後,人家不承認其研究生時期學的東西,只能重修一部分研究生的內容。為什麼?要知道,他可是在我們最頂尖的學府讀的書。當然,吳老師在國內求學的時期,是上個世紀80年代。去年,聊起自己的大學生活,一個90後小夥伴對我說「你也知道,國內現在的二本三本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是什麼情況。」聞言,我感覺很痛心。他是成績很好的學生,同樣對自己的大學生活很遺憾。這篇文章讓我們看到了國外學校是如何與時俱進的。希望未來,我們新畢業的小夥伴也可以說「看,傳統大學教出來的,更適應時代的發展。」祝安!智能觀 一米2018-2-22 於北京中關村
聲明:
編譯文章旨在幫助讀者了解行業新思想、新觀點及新動態,為原作者觀點,不代表智能觀觀點。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