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契機?孩子「出櫃」對家庭的衝擊與突破

作者:Joseph A. Micucci

翻譯:曾翹楚

編輯:雷光輝

雖然同性戀或雙性戀者(以下簡稱LGB)處於情緒和行為問題的高風險中,但研究表明家庭的拒絕會增加這些風險,而家庭的接納則會降低這些風險 (Ryan, Russell, Huebner, Diaz, & Sanchez, 2010)。本文討論了如何用家庭系統理論中的概念來處理那些家庭中有關性少數青少年(同性戀/雙性戀)的問題。系統理論認為,某個問題的影響因素之間會互相影響和彼此調節 (Guttman, 1991)。孩子身上的問題並不是性格特徵或個體差異,而是一種嵌入在社會網路中的互動模式。在這樣的社會網路中,有問題的互動模式逐漸成為習慣,並由此不斷引發新的問題,情況持續惡化。一個家庭成員問題的出現表明了一個家庭組織結構存在缺陷,或家庭內部或家庭成員與更大的系統(如社會服務機構)之間不良的交互模式。

儘管本文針對的主要是LGB,但其中很多論點同樣適用於變性青年。只不過變性青年面臨的挑戰更加特別,需要的不僅僅是被許可的空間,還要更加全面的治療。我也承認,有些青少年拒絕接受傳統的標籤,他們堅持用一些非傳統的標籤(例如queer)。這裡我主要關注那些意識到自己對同性有興趣和性渴望的年輕人,這些人中有的會用傳統的標籤,有的則不會。當然在所有的案例中,文化都是很重要的影響因素,但由於篇幅有限,此處無法詳述。

無論是有意為之還是意外暴露,當青少年對家人「出櫃」後危機浮現,這個家庭將面臨一個無法避讓的轉折。有的家庭對此憂心忡忡,有的家庭則乾脆忽視。無論是哪種情況,青少年和家庭成員間的問題都會被牽引到「出櫃」這個問題上,而其他方面的關係問題則被忽視了,這樣反而加深了關係裂痕,加劇了衝突(Micucci, 2009; 2015)。包括LGB青少年在內的所有家庭成員都可能促進這種惡性循環。

此外,由於青少年「出櫃」而顯露的問題可能不僅僅與性傾向問題有關。若是脆弱的家庭關係和家庭衝突讓青少年意外提前「出櫃」,這還會阻礙家庭關注和解決青少年與性傾向有關問題。著力於促進二次衝擊後的突破(Hoffman, 1981),即重構家庭及互動模式下的發展過程,這不僅可以幫助家庭解決眼前的危機,還能增強家庭應對未來危機的彈性。促進對性少數青少年的接納是一個很重要的目標,但對家庭系統的更大範圍的關注才能為家庭中包括性少數青少年在內的所有成員帶來長期的益處。

這一理念在Maureen的例子中得以闡明。Maureen跟16歲的兒子Adam進行了一次會談,不久前兒子對她坦白了自己的同性戀傾向。她承認自己最初無法接受這個消息,但現在她認為自己必須接受。她的丈夫George曾表達過反對同性戀的態度,她擔心丈夫對兒子這件事的反應。Adam的姐姐Erin在離家四小時車程的地方上大一,Adam與她關係比較親密但還沒有向姐姐透露自己的性傾向。Maureen的其它家族成員對非異性戀個體也持反對態度。Maureen的弟弟15年前對家人「出櫃」,結果父母和兩個哥哥因此與他斷絕了聯繫。Maureen不想讓家人知道自己與弟弟還有聯繫。第一次與Maureen通話時,兒子請她不要告訴George,過幾天他會自己對爸爸說。由於擔心George的反應,Maureen希望兒子在告訴父親之前先來接受治療。

Adam的出櫃對母親來說是一個危機,這個危機對家庭的影響一定會從已有的結構和家庭動力方面表現出來(Minuchin, 1974)。Adam出櫃暴露了家庭結構的缺陷,這種缺陷妨礙了家庭處理危機的能力。不能只把焦點放在讓家人接受Adam性傾向這個初級目標上,因Adam出櫃而顯露的危機顯然是一個讓家庭重構出擁有更強的功能和恢復力的家庭結構的契機。

當然我們還需要對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評估,例如Adam出現抑鬱、自殺、物質濫用、不安全性行為或出現其他問題的風險。這些都是應該且必要的。家庭結構方面,Adam與父親的關係較為疏離,而與母親的關係則完全相反甚至有些過分親密。Maureen與丈夫共同撫養的聯盟關係並不牢固,因此她對丈夫比較順從,很擔心丈夫不會支持自己的決定。她暗自決定支持兒子是對丈夫的一種反抗,與自己的同性戀弟弟保持聯繫同樣是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反抗。

這些家庭結構方面的缺陷直到Adam出櫃才顯露。所以除了為Adam提供支持和監控風險,促進家庭的衝擊後的突破的干預是很有益處的(Minuchin, 1974)。Maureen必須能夠直接對丈夫表達出自己的觀點,Adam與父親的關係應該更加親密,與母親的關係應該適當疏遠。Erin離家上學也給家庭系統帶來了問題,無論家庭需要Erin做什麼,她都只能通過其他方式滿足。Adam無法得到Erin的支持,Maureen也少了一個同盟。加強與擴展家庭的聯繫能夠彌補這些方面的不足(Minuchin, 1974)。出於對Adam安全的考慮,短時間內對其他家人保守性傾向的秘密是合理的妥協,但從長遠角度來看對家庭系統是沒有好處的。問題不在於是否對George坦白,而在於如何向他坦白。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支持Adam自己跟父親談,而不是讓母親扮演中間人。

在有的案例中,家人看起來接受了孩子的性傾向,但實際上卻會悄悄地通過表達消極情緒來表示反對。17歲的Toni對父母出櫃時,父母一再保證依然會愛她,但在她出櫃後的接下來幾周內Toni離家出走了,父母對此的擔心與日俱增。再一次家庭會議中,Toni哭著說出自己毀了家人對她生活的安排,「毀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她的父母明顯受到了她悲傷情緒的影響,瘋了似的向她保證會一如既往地愛她。但是如此強烈的保證卻讓Toni無法表達自己的情緒,他們傳遞出一種信息,讓Toni意識到父母因為自己的痛苦而痛苦著。Toni對父母的焦慮非常敏感,她會很小心地隱藏起自己的痛苦情緒來讓父母好受一些。為了不讓父母傷心,父母越是讓Toni放心,Toni越是與他們保持距離。他們願意接受Toni,但是他們卻不能幫助Toni接受自己,也無法幫助自己接受自己對Toni性傾向的矛盾心理。這個家庭不僅需要適應Toni的出櫃,還需要加強自身對危難和衝突的耐受性。

孩子LGB身份的暴露可能會讓未經檢驗的不穩定的家庭邊界、聯盟或等級受到威脅。在這些案例中,孩子出櫃沒有造成新的危機,而是讓已有的危機得以浮現。那些對性向話題有嚴格限制的家庭可能會因孩子的出櫃而面臨威脅。撫養階層脆弱的聯盟可能會因為對孩子出櫃的意見不一致而被拉扯到一個破碎的臨界點。如果父母因為孩子出櫃而感到困擾,原本親近的親子關係也可能受到威脅。有時孩子出櫃可以分散家庭在其他創傷性事件上的注意力,例如一個正在經歷祖輩因病離世的家庭可能會因為發現女兒是女同性戀而讓喪失的悲痛情緒得到一些舒緩。相似地,孩子出櫃與一場持續升級的圍繞父親長期失業的婚姻衝突同時發生,可以直接幫助家庭從其他對家庭更有威脅性的問題上分散注意力。

除了標準的干預以外,如動員對青少年進行支持,保障青少年的安全,提供適宜的教育資源,提醒家庭成員接受孩子的性傾向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我主張治療師們借著孩子出櫃的機會進行家庭衝擊後的突破,是因為這對增強家庭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是有利的。這樣做要求建立一個包括所有家庭成員在內的聯盟,避免了陷入孩子與家庭成員相對的境地。有時這個目標最好通過個體或亞系統會談來達到,有時整個家庭進行會談則更合適。無論如何目標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僅要幫助家庭從眼前的危機中解脫出來,還幫助他們增強應對未來危機的能力。

插圖來自於電影《天佑鮑比(Prayers for Bobby)》

本文最初發佈於東方明見心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合作:dfmjxl@126.com

微信搜索公眾號dfmjxl,關注並獲取更多幫助諮詢師成長的內容與信息。

往期回顧

20年當事人心理治療進展研究的10大啟示 - 知乎專欄

三招提高諮詢效力 - 知乎專欄

最好的督導實踐長啥樣?--美國督導新指南 - 知乎專欄

我是個以人為中心的心理治療師嗎? - 知乎專欄

當心理學用於減肥--數字化體重管理:行為和技術 - 知乎專欄

熱門問答

誰詳細介紹一下心理督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在心理諮詢行業中有「天賦」一說嗎,具體通常是哪些特質呢?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高級心理諮詢師可以直接做督導師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醫生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怎麼辦?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諮詢師可以接受比他更年輕的諮詢師督導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認識你自己(二、價值)
《愛情公寓4》損人不帶髒字?
有什麼激勵人心的話語?
學好心理學有哪些作用?
如何調整休假時的不安心態?

TAG:心理學 | 出櫃 | 心理諮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