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越努力就越做不好

那就是養孩子。

很多媽媽(或即將成為媽媽的女性)迫切希望自己能夠完美地勝任「媽媽」這個角色,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母親。

她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能夠不生病、不受任何傷害、學習好、興趣愛好廣泛、性格好、健康完美地成長。

因為她們有一個迷思,就是只有成為完美的母親,才能養好孩子。

完美母親就能養出完美孩子嗎?

這些迫切想要養好孩子的媽媽們,都受困於「做一個完美母親」的執念,從孩子出生到長大成人,都希望能夠為孩子貢獻自己的一切,滿足孩子的全部需求。

但她們潛意識裡否認了孩子的自主性。她們認為孩子怎麼長完全取決於自己怎麼養,覺得自己的一舉一動都事關重大,生怕一步做錯了給孩子留下陰影。

這些媽媽的普遍困擾是,總是擔驚受怕,小心翼翼地避免在養育過程中犯錯誤。而且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她們就開始責怪自己。

但事實上媽媽們在膽戰心驚害怕犯錯的時候,反而會愈加限制孩子,讓孩子喪失了獨立成長的空間,例如:

  • 孩子喪失了本該擁有的許多生活體驗,探索世界的動機減弱;

  • 一些個性被遏制,自我角色的建立出現問題;

  • 習慣於依賴他人,變得畏手畏腳,缺乏能動性;

超級英雄般無所不能、又不犯錯的母親,既不存在,也不值得去追求。

也許媽媽們應該追求的是成為一個不完美、但「剛剛好」的母親。

什麼是「剛剛好」的母親?

溫尼科特的親子理論解釋道:成為一個稱職母親的過程,可能是從「理想母親」轉變為「剛剛好母親」的過程。

剛剛好的母親(good enough mother)指的是開始的時候能完全適應嬰兒的需要,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越來越少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並且在嬰兒的成長的過程中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

然而在成為剛剛好的母親這條道路上,有一些必須要面對的挑戰。

1 停止把孩子當孩子

我常常聽到有些父母說:

「無論你多大,在爸媽眼裡,你永遠都是個孩子。」

然而作為一個子女,這種論調令我感到恐慌和悲哀。

孩子會逐漸發展出獨立的人格和壯大的自我意識,他們不再甘於讓媽媽「把世界帶給自己」。於是會越來越不按照媽媽的要求行動,開始有自己的主見和選擇。

對於母親而言,昔日和自己融合在一起的嬰孩竟然一點點成為如此不同的、陌生的青少年、成年人,這是難以接受的。

她們可能不想承認孩子已經長大,便出現了適應不良的各種表現。自責、焦慮、感到挫敗,不敢少愛孩子一分一毫,又害怕孩子不再那麼愛她。

強烈而無死角的母愛對孩子來說是一種令人窒息的壓迫,因此他們開始同母親衝突不斷。

2 面對被拋棄的現實

母愛的包裹和孩子想要獨立發展的勢頭越來越衝突,直到青春期,這種矛盾達到頂峰。

於是,稱為叛逆也好、不孝也好,本質上都是孩子想要拉開與母親的距離,獲得自由成長的空間,而母親卻感到被傷害、被拋棄。

如果母親不能處理好這種割裂,要麼繼續纏住孩子,讓孩子仇恨自己;要麼扮演被遺棄的弱者,把愧疚轉嫁給孩子。無論哪一種,結果都是非常痛苦的。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龍應台《目送》

事實上,一個媽媽越能夠平和地面對和接納她逐漸被拋棄、失敗的命運,就越能做一個好媽媽。

如何跨過被拋棄的現實?

溫尼科特給出的答案是:「在孩子開始仇恨母親之前,母親就應該開始仇恨孩子。」

這聽起來是一種激進的觀點,然而溫尼科特認為,母親不能等待著「被拋棄」,而要主動發起與孩子割裂的過程她不應該只是愛孩子,還需要留有一定「恨孩子」的空間。

一些媽媽在養育的過程中可能會萌生想要「撒手不管」的想法:「我受不了了,管不了你我就不管你了!」

其實當一位母親出於生氣也好還是刻意也好,在某些方面「不管孩子」的時候,客觀上也就拉開了她和孩子距離。也正因為有這種距離,孩子才有空隙成長。

仇恨的出現,也許正是自我獨立性發展的標誌。

怎樣做一個「剛剛好」的母親?

1 對需求足夠敏感

溫尼科特認為對孩子影響最大的不是粗暴、虐待,而是母親對孩子缺乏應答敏感性(responsiveness):即對於兒童的需求信號不能敏銳地覺察。

除了生理需要的反應敏感性,包括對孩子的飲食、睡眠、健康狀況的關注,母親還需要識別並回應孩子對於注意的尋求、感情撫慰等心理需要。

例如,很多小孩子哭鬧、不停闖禍的目的其實是尋求母親的注意力,因為母親的關注是兒童活下去的必要條件,如果母親不予理睬或者抱怨嫌煩,則是應答敏感性低的表現。

2 明確你的界限

當母親被需要時,應當敏感並及時地出現,回應孩子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在不被需要的時候,應該及時撤離。

隨著孩子長大,剛剛好的母親可以逐漸地撤出孩子的生活,把關注點回歸到自己身上。

你應該有自己的生活和興趣,愛但不只愛孩子。

父母和孩子都需要不斷成長,但雙方不用去追求成為理想中的樣子,只要成為真實的足夠好的自己就可以了。

但到底要怎麼辦?

很多媽媽都說「我也想成為剛剛好的母親!我也想放孩子也放自己一馬。但我做不到啊!」

也許,是時候停止自己糾結、向朋友訴苦,嘗試新的解決方法了。

如果對母親角色感到期待與焦慮,為即將到來的身份轉換感到恐懼或是你已經成為母親,生活被局限於小小天地中,覺得已經喪失了自我?

亦或是想要當一個不大吼大叫的好媽媽,卻總是事與願違地陷入與孩子的暴力溝通中?

這些困擾,諮詢師都願意與你探討,與你一起解決從女性到母親的角色衝突與困擾,以及如何處理親子關係的問題。

諮詢請戳:心理諮詢專題:親密關係與女性成長 - 簡單心理

References:

Kunst. J. (2012). In search of the "good enough" mother. Psychology today.

Winnicott. D.W. (1956). Primary maternal preoccupation.

Winnicott. D.W. (1973). The child, the family, and the outside world.

圖片來源:Dribbble

原文發佈於:有一件事,越努力就越做不好

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請戳:簡單心理

推薦閱讀:

關於母親的現代詩歌有哪些?
母親教育的悲劇
之樂日記:母親帶給我們的是什麼?
安迪·沃霍尓(Andy Warhol)——開掛的幸運人生,竟然是因為她?!
如果你想在38婦女節送給母親一份貼心的禮物?

TAG:心理學 | 親密關係 | 母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