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理學用於減肥——數字化體重管理:行為和技術

作者:Rayna D. Markin博士

翻譯:段興華

編輯:胡姝婧、林秀彬

肥胖症是一種全球性的流行病,一般通過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來評判(Devlin,Yanovski, & Wilson, 2000; Shugart, 2013)。2012年時,有三分之二的美國成年人可以被認定為肥胖,預計到2030年,肥胖症的醫療費用將佔據美國醫療保健支出費用的16% (Marcus& Wildes, 2012)。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00)的分類標準:BMI>40,為病態型肥胖;30<BMI<39,為肥胖;25<BMI<30,為超重。

隨著第一款減肥食品在19世紀中期出現,到了上世紀20年代,節食減重已經變成一種常態。隨著大眾對有效減重方法的需求越來越迫切,減肥行業已經成為年營業額70億的巨大產業,並且還在持續增長 (Wolchover, 2012)。醫學專業人士認為成功減重5%-15%就有助於降低常見肥胖併發症和相關風險了(如:高血壓、2型糖尿病)。但是,如果想再輕點,現有的研究結果難免讓人沮喪 (Wadden et al., 2002)。人們理想的減重程度和實際之間通常存在10%左右的差距,這種差距會帶給我們挫敗感和無助感,最終導致個體放棄減肥(Wadden et al., 2002)。

除了通過手術手段實現體重控制,一般認為控制飲食、團體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是對超重及肥胖個體最有效的體重管理方式(Herpertz,Kielmann, Wolf, Hebebrand, & Senf, 2004)。然而,隨著最近心理治療領域遠程醫療的出現,技術在體重管理中的使用也增加了(Shigaki,Koopman, Kabel, & Canfield, 2014)。因為互聯網的易用性和可得性,這種依靠新技術的健康干預手段迅速變得流行且很受歡迎(Tate, Wing,& Winnet, 2001)。依靠技術手段實現的健康干預增加了人的自我監控能力,而且降低了治療阻礙(Shigaki et al., 2014)。目前,利用App減重的的實踐還處在起步階段,這類干預措施的有效性還有待進一步驗證(Tang,Abraham, Stamp, & Greaves, 2015)。本文旨在讓讀者了解和熟悉這些關於減重新技術手段的研究,增加其在現在心理治療會談中使用的可能性。

體重管理中的技術

Khaylis,Yiaslas, Bergstrom, and Gore-Felton (2010)用質性元分析的方法分析了21篇(均採用實驗設計或事後檢驗方法)採取新技術手段對減肥進行干預的研究論文。他們發現了5個決定減肥能否成功的共同因素:1)當事人的自我監控;2)諮詢師的反饋和溝通;3)社會支持;4)使用高度結構化的減重計劃;5)制定個別化的減重方案。

上述5個成功因素當中,當事人的自我監控是預測減肥成功的最有效指標,通常包括對飲食、鍛煉以及體重的追蹤記錄(Burke, Wang, & Sevick, 2011)。在App還沒遍地開花的時代,通常都採用紙筆日記的形式 (Burke et al., 2012)。紙筆記錄的問題在於通常很難堅持,也不容易記錄重要信息。Burke在一項長達2年的研究中,邀請了210位體重超重的成年人通過接受團體行為治療來減肥,方案包括制定減肥食譜和鍛煉身體計劃。研究者發現每天發送到參與者智能手機上的反饋信息增強了他們的毅力,促進了減肥,這可能說明採用新技術手段的確能夠促進減肥成功。

移動醫療技術(mHealth)

移動醫療(m-Health)就是利用移動通訊設備來幫助初級護理和慢性病護理收集、儲存和交換健康信息(Malvey &Slovensky, 2014)。移動醫療設備(通常也是可穿戴設備,XX手環啊,Xwatch啊,X眼鏡啊都可以作為移動醫療設備的用戶端)可以靈活、低耗的交換醫患雙方信息,反饋患者身體狀況以及提供醫囑(Runkle, 2013)。而其中最受歡迎的健康類App就是那些監控鍛煉、飲食和體重的(Malvey & Slovensky, 2014)。網路健康調查(Fox & Duggan,2012)發現38%的可穿戴醫療設備使用者用APP來記錄鍛煉、健身的情況,記錄步數以及監控心率,31%的使用者用來控制飲食,記錄卡路里,12%的使用者用來監測體重(Malvey & Slovensky, 2014)。

為了節約時間和金錢,也為與世界互聯,大概有85%的美國人使用智能手機和信息技術(Krukowski et al., 2013;Shigaki et al., 2014) 。可以預測,到2017年全球3.4億的智能手機使用者中將有一半人會安裝健康類App,至少30%的美國人會使用可穿戴的健康監測設備來自動記錄睡眠、飲食、鍛煉、心率以及血壓等數據(Malvey& Slovensky, 2014)。另外,據估計,人類將要製造1.7億生物感測器用來監測健康指標。目前,健康類App被認為是App行業發展中最大的消費市場。很多這類App的核心在於給用戶動力,促進用戶積極地投入到自己的健康管理。

臨床應用

回顧一下移動醫療技術使用和發展趨勢的文獻就會發現,這類技術肯定還要繼續在醫療保健領域發光發熱。App能夠提供即時支持,而且便利、廉價、高效、易得,因此移動通訊能讓使用者獲益。移動通訊的App也促進了醫患溝通。

心理治療師在對抗肥胖症的戰鬥中也有自己獨特的位置——如前文所述,心理諮詢和支持是體重管理的重要因素 (Khaylis et al.,2010)。移動醫療技術導向的減肥,短期效果不俗,但長期效果尚不明確。這可能是因為,從長期看,當事人只能依靠自我監控,持續的心理支持不足。因此,如果我們假定一位心理治療師能夠在與病人的會談中使用App,讓其記錄一周內任何感到不對勁的時間點,例如:當事人記錄他吃了減肥食譜之外的東西,或者報告好幾天沒有去鍛煉,當事人感到無助、愧疚和絕望。這樣,治療師就能夠處理這些情緒以鼓勵當事人繼續減肥。

儘管移動醫療有很多好處,但現有的文獻也表明它也存在一些局限,包括潛在的溝通問題,保密不足,干預措施缺乏循證依據。此外,很多臨床工作者並不熟悉可穿戴醫療設備App,需要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培訓 (Okorodudu, Bosworth &Corsino, 2014)。移動醫療技術被認為是「顛覆性創新」,它的主要目的在於實現更高效、低耗的醫療目標(Malvey & Solvensky, 2014, p. 187)。Eric Dishman是「數字化醫療」團體的創始人,他表示應該有一種「創新的文化氛圍」,包括定製護理、互聯網+、交換這些理念,一方面使測量可觀測,另一方面又能跟上潮流 (Malvey &Slovensky, 2014, p. 187)。至此,問題來了:移動醫療是對衛生保健系統的根本性變革,還是僅僅是一個補充性的輔助工具?移動醫療的未來是開放的,這個問題需要更深入地探討。

結論

當前的應用和預測都表明,科技在體重管理領域的運用將為減肥食品和行為治療行業帶來巨大的改變。然而,實證數據不足會導致循證實踐受限(Maclean et al., 2015)。考慮到個體如何使用這些技術手段,將行為治療實踐整合到科技架構中可能會更有幫助,而心理治療師在其間有特殊的地位,因為他們可以為當事人提供基於科技最優方法的諮詢服務。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更大創新、更多交互、更易使用和更少代價的體重管理技術會有更大的需求 (Okorodudu et al., 2014)。使用移動醫療技術減肥的短期效果頗佳,但是長期效果尚不明確。雖然需要更多縱向研究,但是高科技和行為改變的接駁點仍然是有效的短期減重計劃的基礎,或許也是長期減重計劃的基礎。

插圖來自於網路

本文最初發佈於東方明見心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版權合作:dfmjxl@126.com

微信搜索公眾號dfmjxl,關注並獲取更多幫助諮詢師成長的內容與信息。

往期回顧

優秀治療師看天賦還是靠努力? - 知乎專欄

最好的督導實踐長啥樣?--美國督導新指南 - 知乎專欄

高臨床勝任力的兩大方法:暴露不足和同伴督導 - 知乎專欄

「足夠好」督導中的五要素 - 知乎專欄

心理治療中的倫理究竟是什麼? - 知乎專欄

熱門問答

誰詳細介紹一下心理督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在心理諮詢行業中有「天賦」一說嗎,具體通常是哪些特質呢?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高級心理諮詢師可以直接做督導師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醫生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怎麼辦?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心理諮詢師可以接受比他更年輕的諮詢師督導嗎? - 東方明見心理的回答 - 知乎


推薦閱讀:

情感忽視對孩子有多大影響?
你們喜歡趙麗穎嗎?為什麼?
觀看影片《三傻大鬧寶萊塢》有何感想?
一虎一席談是綵排過還是臨場發揮?
只要有感情,跟誰過都一樣

TAG:心理學 | 臨床心理學 | 減肥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