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用英語開篇講座——李笑來

以下為李笑來老師的在天天用英語實用日播英語節目中的演講稿。

大家好!

歡迎大家加入我們這個欄目,天天用英語 -- 請記住這五個字,因為它們將成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必須天天用英語,就好像你天天用腿腳走路一樣,就好像你天天用雙眼看這個世界一樣。

我在廣告文里,說過這麼一句話:

這個欄目是沒有盡頭的,因為英語這東西,一旦開始用了,就再也沒必要不用了,不是嗎?

這就好像我們學會了騎自行車之後,因為騎車可以同樣體力跑得更遠,所以,以後就沒必要強求自己不再騎自行車了一樣;這就好像是我們擁有了汽車之後,因為開車可以用同樣的體力跑得更遠更安全,所以,以後就沒必要強求自己不開車了一樣……

這也好像是,我們學會了用鍵盤打字之後,無論是從速度上還是效率上都提升了好幾個量級,你看打字速度可以很快,修訂不需要橡皮或者塗改液,列印出來很漂亮,還可以隨時調整版式和樣式,愛列印多少份就列印多少份…… 所以呢?所以就不用像過去那樣,只能用手寫,不是嗎?

所以,一旦你開始用英語,你其實是不會停下來的,你也不大可能"強求自己不用的" -- 因為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你都可能體會到效率和效用的提升量級,並不僅僅是一個兩個而已,而是很多個。

就這兩天,我在看一本書,The Undoing Project,作者 Michael Lewis 的上一本書。這個作者很厲害,他已經有兩本書被排成電影,最近的一部就是"大空頭"(The Big Short),之前還有一部是根據他 2004 年的一本同名書拍的,叫"點球成金"(Moneyball)…… The Undoing Project,上架時間是 12 月 6 日,當天我就買了,這兩天找出時間在看…… 從英文文字難度來看,這其實是一本高中辭彙之後就生詞並不多,隨看隨查即可的文本。但,這若是沒有"用"英語的習慣,這若是要等到人家翻譯,出版社出版之後你再看,那就得一年之後了…… 看書的時候,裡面有很多 2015 年的例子,原版出版的時候,這都感覺是"新鮮熱乎"的,若是等翻譯的話,就好像永遠飯桌上只有一種菜一樣,那個菜的名字叫"回鍋肉"……

二十多年前,我決定在非虛構類書籍里,我只讀英文的。至於具體原因,以前講過很多次,在這裡就不重複了。再後來,連讀新聞,也都只讀英文的了,這種做法帶來的好處,誰用誰知道。不用的人,告訴他也沒用。

我在很多場合都提到過一個重要的區別,同一行為之中,有兩方人馬,行動者和觀察者。行動者和觀察者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甚至截然相反的。許多年前,我開始只看原版書,只讀英文新聞的時候,那時候我甚至還沒有去新東方教書,就是一個外表普普通通,沒有什麼成就,甚至連上進心都是普普通通的普通人。你知道每個普通人都面臨的同樣的困境是什麼嗎?那就是,一旦一個普通人開始做一點點不那麼普通的事情的時候,馬上會遭受各種各樣的來自各個方向的打擊、嘲弄、潑冷水、甚至不惜潑髒水……

一句輕描淡寫的"肏,你這麼能裝逼呢?",折射了這個世界五顏六色的心態。

許多年過去之後,有一次,一位朋友問我,你都走到現在了,回頭看,有沒有什麼特別遺憾的事情?問我這個問題的人,是羅輯思維的 CEO 脫不花同學。

我認真想了一下,認真地告訴她,有,還真有一個:

年輕的時候,對遇到的傻逼都太客氣了……

我讀個英文怎麼就成了裝逼了?媽蛋。每次回想到這樣的場景,就想,唉,年輕的時候底氣不足,雖然知道方向是對的,但也因為受過教育,懂得人生除了勤奮之外還靠運氣,擔心自己的運氣不足夠好,萬一併沒有什麼大出息也是正常的,更何況,當時還年輕,是正在過河的泥菩薩,自保都來不及呢,哪兒來得及不客氣地對待那些傻逼呢?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觀察者認為你在裝逼,你自己知道你並不是,這就夠了,讓他們那麼認為去罷。

許多年後,我還經歷過一個事件。我為自己的電腦配置了第二塊屏幕,用之前覺得那一定很爽,用之後才明白,那何止是爽啊,那簡直是長壽 -- 我認為一切可以提高效率的手段,都是"長壽葯"。你用一年時間,賺到了別人十年也賺不到的錢,很多人盯著那錢看,我的感受重點在於,一年和十年的區別,那可是實實在在地長壽啊!我今年 45 歲,可我有一顆千年的心,你信不?我自己知道的。

可是你知道嗎?幾乎無一例外地,我身邊的朋友看到我用雙屏的時候,第一反應不是,"我肏,還可以這麼用啊!?",而是,"我靠,你很裝逼么!這樣顯得很像專業人士,是吧?!",然後,真的是幾乎沒有一個直接去買第二塊屏幕的…… 我的做法很簡單,前後買了十幾個顯示器,送給身邊的朋友。不僅買顯示器送給他們,還要把支架都買好一併送給他們 -- 幾天後,幾乎無一例外地說,"不用不知道,一用嚇一跳……" 我就笑嘻嘻地回答,我說,"這就是情懷,我捨不得你們沒過上好日子。" 這也真的不是吹牛,我就是知道自己的境界更高一點的,因為好多年過去,我也沒見到誰用上雙屏之後,像我一樣,去買十幾塊屏幕送給他們身邊的朋友。

從今天開始,你就是一個"雙語使用者"了。用得好不好呢?肯定剛開始的時候用得不熟,但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呢?無論是誰,用得多了,自然就會熟,這事兒,在千百年前,有個老頭早就試過了,那老頭的名字叫啥,咱不知道,只知道他是賣油的,人稱賣油翁。賣油翁說,"無他,手熟耳"。

可你開始用另外一種語言了,你一定在很多人眼裡,"實在是太裝逼了!" 然後呢,我猜你跟我年輕的時候一樣,遇到這種傻逼,一定不太敢直接罵回去 -- 因為畢竟自己底氣不足……

那怎麼辦?我教你兩招。對,不是一招。

第一招,是這樣的:

你要有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

這是許多年前我就開竅了的事情。一個人要是笑起來能讓對方感覺陽光燦爛,那麼對方在無論什麼情況下,都會遲疑的。換言之,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可以是個非常有效的武器或者盾牌。下一句話才令人震驚呢:

一個陽光燦爛的笑容,是可以練出來的。

別以為這個做不到,幾乎所有的演員,都練過這個。在銀幕上你看到的那些真誠的、開心的、陽光燦爛的笑容,其實都是演員對著鏡子反覆試,反覆調整,最後選定的看起來最陽光燦爛的方式,然後練上一段時間之後,就可以"隨時調用"。

你真的應該試試。

以後遇到那種尷尬的場景,有人跟你說,"靠,你挺能裝逼的么!",這樣的時候,你就把你練過的那個陽光燦爛的笑容拿出來,然後,慢慢地說,"對不起,裝得還不夠好,這不被你看出來了嗎?" 相信我,你不信就試試,到時候你就知道了 -- 你的笑容越陽光,越燦爛,對方的反應越"不知所措"。當然,要是你對自己笑容的陽光與燦爛很自信,那就笑完之後,偏偏什麼都不說,你試試就知道那是什麼效果了。

這只是很初級的一招。還有更狠的。這招很隱蔽,當然就更管用。

你一定要把"用英語"這件事兒當作"天然"的事兒來處理,就好像你就是個天然的雙語使用者一樣,就好像是你天生就那樣似的。

這個招式的固話,其實是我今天整個分享的核心。一會我會從各個角度展開讓你徹底明白。

不過,我應該先讓你明白什麼叫自然。我問你個特簡單的事兒,你說,你吃飯這事兒對你來說,是不是很自然呢?自然到什麼地步?自然到到點兒就吃,不吃就餓,是吧?然後,你見沒見過所謂"吃相難看的人"?我就是那種。可是,你什麼時候見過一個人因為別人說他吃相難看,他就從此再也不吃了的?一個都沒有,這就是自然的力量。若是你嘲笑我吃相難看,我一定會難受,但我的選擇肯定不是從此不再吃飯了,而是,若是真的在意,那就去改改吃相,讓自己的吃相至少不那麼難看,至於吃么,反正還是要吃的…… 這就是自然的力量。

不吃不行。這就是自然。

"用英語"也是這樣的,英語這東西,不用真的不行…… 別說讀書了,就算看個美劇,都得等所謂的"熟肉",你說急不急人。用英語的好處我就不多說了,反正我知道一旦你開始用了,你就回不去了,除非你不用。

總之,你要記住,用英語,對你來說,就是很自然的事情,自然到跟吃飯一樣的事情。

我在很多地方都分享過這個觀念:

很多人的傻其實是學來的 -- 不是天生就傻。

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我們經常說,環境會塑造一個人。若是一個人被環境塑造了,某種意義上,相當於那個人原本不是那樣的,而是通過有意無意的學習使得自己更適應那個環境,乃至於最終變成了另外一個樣子。

如果你仔細觀察那些迷信的人,他們並不是天生迷信的,事實上,他們其實是通過經年累月的"學習"、"適應",逐步變成一個迷信的傢伙的。他們不是不思考的,而是在他們的智力範圍內努力思考對策而後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採取行動的…… 他們在恐懼的時候一樣地懷疑一切,也一樣地猶豫不決,在特定的情況下,他們也一樣地堅定,毫不遲疑。

如果,一個來自文明世界裡的人到達一個愚昧的世界裡,他常常會產生幻覺,好像自己更聰明一樣,好像自己的學習效率更高一樣,其實並非如此。更直白地講,我們並不比兩千年前的人聰明多少,我們只不過是生活在一個知識已經積累得更多的世界裡,於是,我們因為適應了不同的世界,才顯得不一樣 -- 換言之,我們的智商並不會天然提高,只不過是整個社會進步了。於是,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絕大多數我們作為成年人所擁有的屬性,都是習得的,而非天生的,不管那是優點還是缺點。

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一直搞不定英語,確實是因為"傻",可問題是,這個"傻",並不是天生傻,而是"學來的傻"。

我們是怎麼被教傻的呢?或者說,我們究竟是如何自動學傻的呢?

…… 只因為我們經年累月地被教育,使得我們從骨子裡"堅信"學一門外語,實在是太難太難了!

這裡有個視頻鏈接,以後你們再看。

如何使自己變傻 - 李笑來-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這是我在幾年前的一場 TEDx 上的講演。其中分享了一個我的觀察,講的也是這個道理。

長期以來,我一直不太願意回答一個問題,"老師,我的英語是零基礎,應該怎麼學啊?"

你知道我為什麼不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嗎?因為絕大多數情況下,真相併不令人愉悅,真相常常讓人痛苦,所以,那些把真相說出來的人,常常招人憎恨。

你知道真相是什麼嗎?真相是這樣的,絕大多數人並不是零基礎,而是負基礎…… 不僅是因為他們母語就很差,更因為他們除了自身的母語其實很差之外,還有很多其它底層觀念在不斷地起著巨大的副作用。

我就只拿一個觀念作為例子罷。

你看,我是朝鮮族,八歲到十八歲期間,我生活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 在那個地方,很多人都是雙語使用者。在我們老家,沒有人因為見到某個人能說兩種語言(bilingual)而覺得對方很了不起,因為那太正常了。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管轄區,還有個地方講"琿春",那裡是中朝俄三國交界處,在那個小鎮里,很多人是三語使用者(trilingual),大家也不覺得那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會說話嘛?!其實地球上有很多這樣的地方,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盧森堡 -- 你到歐洲逛一圈就知道了,多語使用者實在是太普遍了。事實上,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地方的人也都是天然的雙語使用者,比如,廣東話和普通話,上海話和普通話,其實某種意義上都應該算作是不同的語言。

所以,像我這樣從小就是雙語使用者的人,是不會畏懼學另外一門語言的。許多年之後,我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佔了天大的便宜,沒有畏懼,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否則,不說別的,單說一件事兒,你想想看,心存畏懼的人是不是時時刻刻都可能產生退縮,不是嗎?

在我眼裡,起碼要達到"沒有畏懼",才算是"零基礎以上"。可惜,我們的正規教育,不斷地強化這種畏懼,乃至於很多人對學外語、用外語,讀外語、說外語、寫外語這些本來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產生了深深的恐懼…… 只要有這種恐懼存在,那就肯定是"負基礎"。

你要明白,你內心的恐懼,其實是學來的,不是像你以為的那樣,是"天生"的。我再給你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知不知道這地球上有一些地方的人完全不怕蛇?不是他們不應該怕蛇,就是他們不知道自己應該怕蛇,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生活的環境里根本就沒有蛇。蛇,也許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物種,可偏偏地球上就有些地方完全沒有蛇,比如冰島,比如愛爾蘭。這些地方的人,因為祖祖輩輩都沒見過蛇,也不曾被蛇咬過,更不用說因為蛇而喪命,所以,他們對蛇這個東西完全沒有恐懼,那恐懼也完全不可能在他們身上形成基因記憶…… 所以,他們就是那麼自然地不怕蛇。我覺得地球上有那麼幾個多語使用區域,那裡的人根本就不可能畏懼多學一門語言,也是一樣的道理,鏡像的道理,他們就是不會畏懼,因為那太自然了。

用外語,真的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不就是個識識字、說說話嗎?

別怕,你不會因為讀不懂文章而死掉的,別人也不會因為聽到你發音不準而死掉的,車你都敢開,字兒你怕什麼?!

開車,還真的是個特別好的例子。

你看看身邊的每個人,是不是也包括你,學開車的時候,是不是還沒怎麼著呢就上路了?你學成高手了嗎?沒有啊?!交規研究透了嗎?也沒有啊,考個交規,滿分的人很少吧?可為啥明明是半個馬路殺手卻一定要自認自己的駕駛水平在平均水平以上,大言不慚地就上路了呢?

你聽說過罷?90% 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的駕駛水平處於平均水準以上 -- 這怎麼可能嘛!

可人們偏偏在這樣危險的事兒上"盲目自信",這可是弄不好就會死人的事兒啊!死的不一定是誰呢,可能是別人,也可能是自己,甚至可能是全家…… 那也不怕。

然後呢,人們在一點兒都不危險的事兒上"盲目自卑",也是非常普遍的,全世界都一樣。你聽說過另外一件事兒罷?

據說,最令人恐懼的事情,排名第三的是死亡,排名第二的是蛇,排名第一的是當眾演講。

當眾演講,要用的還是母語呢,那也怕,怕得要死。你就站在那裡說說話而已,你又說不死別人,你有不能說死自己,你怕啥?!可事實上,就是怕,真怕,怕得不要不要的……

開車不咋地,你卻偏偏要上路,為什麼呢?因為,從骨子裡你認為開車很酷,真的很酷,酷到只要開車,就很酷,至於開得好不好,其實也看不大出來,所以也不停太擔心,反正,得開……

你為什麼不這麼想想用外語這事兒呢?你把"用"字換成"開",把"外語"換乘"車",不就是用另外一個工具上路嗎?用外語能跑得更遠,看得更多,放眼望過去,已經是大洋另外一段,什麼加速啊,什麼推背感啊,什麼扭矩啊之類的東西給你帶來的快感,哪兒有外語能給你帶來的快感那麼多啊!

言歸正傳,你看,首先你要克服恐懼 -- 如果你的運氣沒我那麼好,從一開始就沒有恐懼的話。

其次,你在用英語這事兒上,必須"刻意地盲目樂觀"。讀不懂,也可以囫圇吞棗地讀,說不好,也可以喃喃自語地嘟囔,寫不明白,也可以胡搞瞎搞地寫 -- 你管他呢!上路要緊,這事兒比開車自由,開車不小心會出人命,你就讀讀文章、說說話、寫寫字,不涉及任何人的人身安全的,放心好了。

人是很奇怪的動物,經常有不仔細琢磨的話,就連自己都搞不明白的、莫名其妙的想法和行動。

比如說,人們會在自己做不好的領域對別人要求更高。自己做得越差,對別人的要求越高。

這乍看起來很令人迷惑。你做得不夠好,然後你也努力了,所以你應該知道做好這事兒其實很難,對不對?既然這事兒其實挺難,所以,你雖然也努力了但暫時也並不是做得很好,那麼別人也努力了所以做的還不夠好是不是很正常呢?將心比心就知道了么?這樣才是自然的,不是嗎?

可大多數人為什麼那麼不自然呢?

首先,大多數人做的不好的根本原因,其實並不是那東西很難,而是,他們其實並沒有努力,並沒有真的努力,所以才沒做好。然而,不努力的人有很奇怪的傾向,越是不努力,越是不願意承認自己沒努力。面對做不好的這個結果,既不肯承認自己沒有努力,更不能承認自己天生就差,於是,就剩下兩個出口:

假裝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難到不可能做好的地步,所以自己才沒做好;

面對做的好的人要百般挑刺,直到證明對方"也沒做好"的地步。

你觀察一下身邊,在你這麼多年學英語的過程中,有多少這樣的人:

哎呀,你讀錯了!

哎呀,你寫錯了!

哎呀,美國人其實不這麼說!

哎呀,你這是中式思維!

哎呀,你這簡直是笑話!

……

見一個分析一個,見一次總結一次,沒幾天你就明白了,"嚴於律己、寬於待人",這條古訓,實際上做到的人 1% 都不到。

所以,你明白為什麼有的人學習能力強,另外一些人學習能力差了罷?

因為有些人從一開始就不是負分,而那負分,並不僅僅是負分,那負分就好像是地心引力一樣,不斷地拖累著他們,乃至於他們怎麼折騰,最終還是慢慢變成負分。

我說了這麼多,我再翻譯一下:

以後真的不要再說自己"零基礎"了,因為,實際上,"零基礎"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褒獎好不好?大多數人到死還負分呢,你就不要再傲嬌了好不好?

再進一步,只要你態度上端正一下,知道用英語原本就應該是自然的,然後再認真接受一個事實,即,任何人都有多語使用能力,那麼,就算你現在剛開始用英語,你都已經拼過絕大多數人了。這是萬分確定的事實。

怎麼開始用呢?特簡單,從閱讀開始,用朗讀鞏固,就可以漸入佳境 -- 這是整本《人人都能用英語》的主張。

閱讀要多簡單有多簡單,開始看就行了。遇到不認識的詞,就去查詞典,別問我查哪個詞典,有哪個用哪個,不夠用就換一個,你把所有你能搞到的詞典全搞到手,全部正版,也不會花超過兩千元人民幣的錢 -- 你想想看這有多便宜。每個單詞都認識,可依然看不懂,幾乎肯定是語法問題,去查語法書,你把所有經典的語法書全買來,也不會花超過五百元人民幣的錢,多便宜!完事兒了!會查詞典,會查語法書,就能自己獨立閱讀了 -- 別說英語了,中文我們都是這麼乾的!實在不行了,再去問別人。

朗讀呢?跟著欄目走就行了。背單詞呢?這個我要好好說一說。

學習不是沒有方法的,很可惜,有些最基礎的手段很多人一輩子都沒重視過。這也是他們學習失敗學習低效的根本原因:因為他們總是重視一些完全沒必要重視的東西,而必須重視的東西,總是被他們忽視,最邪門的事情是,如果有人告訴他們,真正重要的是什麼,他們好像還必然傾向於絕不相信……

記住這個原理:

你的學習能力,大部分取決於你的沉浸能力。

什麼叫沉浸能力?所謂的沉浸,就是你全神貫注於某一個活動的狀態,全神貫注,乃至於除了那個活動之外,你感知不到任何其他東西。而你的沉浸能力多強,就看兩個方面,一個是看你進入沉浸狀態的速度有多快,另外一個是看你進入沉浸狀態之後能保持多久?

沉浸能力特別反直覺。因為你這一生所擁有的能力,絕大多數都是從無到有,逐步增強的,可沉浸能力竟然相反,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是越小的時候沉浸能力越強,隨著時間的推移,沉浸能力越來越弱,甚至直至徹底消失 -- 你仔細想想看,神經衰弱這個醫學癥狀,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就是沉浸能力徹底消失殆盡。

你仔細想想,是不是任何人小時候做任何事情都是全神貫注的?你小時候是不是經常做個在別人眼裡沒什麼意義的事兒,一做就是一整天,沒完沒了?所以說,全神貫注的能力,每個人都是小時候最強,隨著時間的推移才變得越來越弱的。

在任何技能的習得過程中,最難的,通常不是習得那個技能本身,而是自己能不能做到"像嬰兒一樣去學習"。在學習能力方面,嬰兒是最純潔的。什麼都想模仿,什麼都不在乎,別說怕別人笑話了,連疼都不知道…… 並且,嬰兒是最容易進入沉浸狀態的,不管什麼事兒,只要好奇心一上來,馬上全神貫注……

大家都知道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有一個"叛逆期",核心原因在於,這個時候,"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也就是說,開始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了,而後,因為這個在意產生了很多扭曲 -- 最大的一個副作用就是,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養成了一個習慣,"若是有可能被別人笑話,那這事兒絕對不能做",於是,他們開始在各個地方各個方面養成了"表現型性格",只要這事兒我做出來之後表現可能不行,那麼就堅決不做。

只有少數人,通過主動的刻意練習,最大程度上保持了這種能力。當然,還有一些人,比如我,完全是運氣好。

我運氣好,從識字開始,看書對我來說就是"不由自主地全神貫注地做的事情",我看書的時候,"內心戲"特別足,看教科書,能想像得到某句話要是從某個老師嘴裡說出來是什麼腔調;看小說,能邊看邊猜配角的命運(主角不到最後是不知道是死是活的)…… 後來上了初中學了吉他,可以抱著那把破吉他一彈就是一整天…… 再後來,甚至連敲鍵盤這種事兒都能讓我著迷,熟練地敲著鍵盤,一會兒就進入心平氣和的狀態,所以,後來我在訓練自己的英文閱讀理解速度的時候,我是敲書的,幾本敲下來,我的閱讀理解速度就開始遠超手指頭敲鍵盤的速度了。而我的隻字不差地閱讀能力就是在那個階段二次進修的。

不過,我也知道有兩種方法行之有效。第一種,是練習"坐享",也就是佛教禪宗里的"打坐",現在已經有科學證明,坐享,可以使大腦灰質變得更厚。

第二種,更簡單,就是,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器官。

比如,你背單詞,你要邊寫、邊讀、邊聽自己讀、邊用腦子想像那個詞的意向…… 你看,這樣盡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器官,你很快就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因為所有的感知器官都被你佔用了,所以,外面發生什麼,你根本來不及處理,甚至完全不知道。再比如,讀書的時候,要不斷地進行各種腦補,也是這個原理。

我們集中精力對某件事深入思考的時候,觀察者會看到我們在喃喃自語,作為行動者的我們,其實知道,那喃喃自語並不是"不由自主"地做出來的,而是從一開始就主動進行的,因為那其實不過是"調動一切自己可以調動的器官,進而很快地讓自己進入沉浸狀態"……

我在這方面的實踐非常多。當我決定針對一個特定的話題進行深度思考的時候,喃喃自語在我看來都是最初級的手段,更狠一點是什麼樣子的呢?我常常直接打開一個文本編輯器,邊想邊敲,一邊是手中敲著鍵盤,還要一遍嘴裡嘟嘟囔囔,衡量那文字的韻律是否朗朗上口,然後一遍釐清邏輯,一遍腦子裡還要設想著怎麼才能把這個思路視覺化…… 然後,瞬間就進入沉浸狀態,等搞完了,或者搞累了,從沉浸狀態里出來,看看錶,弄不好一整天都快過去了。

好了,今天就分享這麼多,其實都很簡單:

加入天天用英語,成為自信、流利的雙語使用者。關注微信公眾號「人人都能用英語」——點擊發現課程,即可獲得課程報名鏈接。


推薦閱讀:

TAG:李笑來人物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