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中原——白袍戰神陳慶之奇蹟般的北伐之路

  在史學界總有一些人,動不動就叫嚷泱泱中華、上國,要胸襟坦蕩、大氣容人,切不可斤斤計較、睚眥必抱,切不可小家子氣,以免遭外人恥笑。個人認為,這些人就是典型的魯迅先生所說的「費厄潑賴」分子。

  他們才是真正的民族主義分子,總愛以大國自居,一廂情願的做著上國的美夢,豈不知外族之所以降伏是因為中華的強大,每當我中華疲弱、衰落之時,它們就會像餓狼一樣蜂擁而上,恨不得把我天朝上國生吞活剝,吃個精光。 

——引子

  公元316年,司馬氏篡奪曹魏建立的晉王朝在經歷八王之亂後,國力損失慘重,虛弱不堪,最終被匈奴人滅國。北方和西域各族勢力趁天下大亂之機入侵中原,大肆的屠虐我中華國民,視華夏民族如犬狗,史書上記載:「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摘自《晉書》)」

  入塞胡族中,其中最可恨的就是鮮卑族人,鮮卑族是以白種人為主的一個種族,發源於鮮卑利亞(今西伯利亞),史稱為「黃頭鮮卑奴」或「黃須鮮卑奴」,「黃頭」或「黃須」是鮮卑人的相貌特徵。唐代詩人張籍的《永嘉行》開篇即是:「黃頭鮮卑入洛陽,胡兒執戟升明堂。晉家天子作降虜,公卿奔走如牛羊」,顯然詠的是西晉滅亡的史事,詩中稱鮮卑為「黃頭」,反映著在古代通行的觀念中,鮮卑人最明顯的相貌特徵是「黃頭」。

  公元304年,鮮卑族慕容部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我中華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姦淫,同時把這些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鮮卑人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易水為之斷流。

  公元416年八月,晉軍統帥劉寄奴誓師北伐,大軍在「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聲中橫渡長江,直搗中原。劉寄奴「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摘句),先後滅了後秦以及鮮卑族人建立的南燕等政權,取得了黃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漢水上游的中原大部分地區(劉寄奴之長子少帝劉義符在位時丟掉河南之地)。後,劉寄奴受晉帝禪讓,登基為皇,改國號為宋,廟號宋高祖。

  公元423年,一代雄主拓跋燾(近期某肥皂歷史劇《錦繡未央》中皇帝原型)登基做了鮮卑族人的大汗、皇帝,國號大魏(公元386年,拓跋珪建)。拓跋燾在位期間,親率大軍滅亡胡夏、北燕、北涼等政權,統一了黃河以北和關中地區。

  拓跋燾登基為帝的次年,宋帝劉義符被殺,宋高祖劉寄奴三子劉義隆登基為皇。劉義隆也是一代雄主,在其統治期間,消滅權臣、鎮壓內亂、南並山越、抑制豪強,南方疆土直達今天的越南橫山、林邑一帶。劉義隆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並使賦役均攤,大宋王朝進入了「元嘉之治」的盛世局面。公元430年,為繼承父業,重奪中華故土,劉義隆發起伐魏之戰。劉義隆佔領河南等地後設立了中原四鎮:洛陽、虎牢、滑台、碻磝,意在憑河而守,侍機攻入山西魏國核心之地。但是,等到秋高馬肥的時節,北魏鐵騎南下,劉義隆的防守便很快崩潰,劉義隆北伐以失敗告終。

  公元450年春,拓跋燾率大軍大舉南伐,魏軍長驅直入,直達懸瓠(今河南汝南)城下。遭到了宋朝名將陳憲的阻擊,大敗後被迫撤軍。公元450年秋,劉義隆再度發動北伐,一開始宋軍長驅直入,所向披靡,兵鋒直指平城(魏國首都,今太原。關於這次北伐,近期某肥皂歷史劇《錦繡未央》有提起,宋軍糧草給主角李未央用計給燒了,所以宋軍大敗。對於編劇的腦洞大開,我也只能呵呵呵了…)。但由於戰略失誤,宋軍先勝後敗。魏軍在反攻過程中,拓跋燾一度率領鮮卑軍團飲馬長江,幸好劉義隆指揮有方,依靠水師優勢在長江邊徹底擊敗魏軍。但魏軍在撤軍途中,為了泄憤,遇房便燒,見人就砍,兒童更是被他們挑在長矛頭上,揮舞戲耍。所過之地,化為灰燼,淮南一帶,幾乎成了無人區。「自是道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摘自司馬光·《資治通鑒》)。宋文帝劉義隆的「元嘉之治」盛世局面,一去不復返。

  後來,拓跋燾和劉義隆先後死於宮廷政變當中。劉義隆死後,宋朝接任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北伐恢復中原故土也就成了歷代中華兒女的夢想。

  公元526年,離上次劉義隆北伐已經過去近百年了。此時的南方,已經由宋變成了齊,然後又由齊變成了梁。

  公元526年秋天,梁安西將軍元樹受梁武帝蕭衍的命令北伐壽春,自幼便跟隨蕭衍的近臣陳慶之為假節、總知軍事。魏國豫州刺史李憲築兩城以抵抗梁軍,陳慶之率軍攻拔兩城。十一月,李憲戰敗投降,此次作戰,梁軍共克52城,俘虜75000人。陳慶之一戰成名,轉為東宮直閣,賜爵關中侯。

  公元527年10月,梁尋陽太守韋放合、領軍將軍曹仲宗與陳慶之等率軍攻打魏國渦陽城。魏國則派遣征南將軍元昭(拓跋昭)率3萬步騎兵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兵就擊破了其前鋒部隊。後陳慶之又率軍大破魏軍主力,鮮卑軍團慘敗,渦水因為俘斬過多而斷流。渦陽一戰,魏軍3萬,全軍覆沒,幾無生還。

  公元528年,內憂外患的魏國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權臣爾朱榮大肆屠殺魏國皇室,奪得魏國軍政大權。魏國皇室北海王元顥(魏國孝文帝拓跋宏在位時,遷都洛陽,改拓跋姓為元姓)以本朝大亂為由南下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幫其登上王位。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蕭衍封元顥為大梁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北伐中原,護送元顥去當鮮卑人的王。

  梁武帝蕭衍只是給了7000人,估計就是想敷衍元顥一下,不然怎麼著也不會隨隨便便派個7000人就去北伐有百萬軍隊的鮮卑魏國。沒想到,誰都沒想到,這次敷衍成就了陳慶之的不世武勛。就是這7000人,一度光復了整個中原大地。

  這個元顥也不是個什麼有種的東西,到了渙水就賴著不走了。陳慶之想,既然已經渡過了淮河,那就開打吧。7000軍隊穿起了白袍,在悲壯的歌聲中踏上了北伐之路,這時爾朱榮確實也真沒把這7000人放在眼裡。哪知道,沒有多久陳慶之就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

  爾朱榮急了,派大將丘大千率眾7萬來拒梁軍,丘大千在今河南商丘以北築九城,以抵禦梁軍。讀史的時候,我覺得魏將丘大千也真夠可愛的,7萬打7千還築城,而且7萬人還分成9隊自減兵力,主動給敵人創造各個擊破的機會,估計他是覺得自己人多不怕吧。不久,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丘大千兵敗投降,北魏的七萬軍隊一日之間就此覆沒,陳慶之白袍軍威震中原。

  丘大千兵敗後不久,魏援兵到,此時由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屯考城,全殲2萬魏羽林軍,俘元暉業。

  隨後,陳慶之率軍直逼魏都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爾朱榮終於覺得陳慶之這7000人不是來打秋風的,而是來滅其國的。於是,爾朱榮自己親自率兵殺來了。要說這個爾朱榮可不是蓋的,他本人可是一位傑出的軍事指揮家,在他的指揮下,魏國的軍隊先後擊敗了長安的蕭寶寅和各地的反叛將領,而他本人更是以七千騎兵大敗擁兵十萬的河北叛軍首領葛榮,一時間也是風光無限。

  在爾朱榮的率領下,魏軍共計30萬人,對陳慶之的白袍軍以滎陽為中心進行合圍。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餘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

  陳慶之親自擂鼓大戰魏軍,七千對三十萬!我實在想像不出來這一仗到底是怎麼打的,反正結果就是陳慶之的白袍軍全殲魏軍三十萬,「魯安於陣乞降,元天穆、爾硃吐沒兒單騎獲免。」(據說當年毛主席年輕時讀到這裡,熱血沸騰,擲書而起)。陳慶之打的興緻未盡,帶著三千人又去了虎牢關,並攻克之。爾朱隆單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七千對三十萬,居然還是三十萬的一方死傷慘重,真不知這仗是怎麼打的!

  至此,陳慶之自江南出發,四個半月中七千贏兩萬,再勝七萬,又滅三十萬,所向披靡,擊敗北魏剽悍騎兵大軍萬級以上部隊數次,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戰,全勝!

  歷史書對陳慶之的這次北伐只有四個字的評價:「所向無前」!!!!(《梁書·陳慶之列傳》,《魏書·元顥傳》)陳慶之的七千部眾因皆穿白袍,當時北方就有童謠傳唱:「大將名師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魏書·元顥傳》)!意思就是說別管你是什麼大將名師,碰上白袍軍該跑就快跑,別猶豫!!

  接下來的事兒就簡單了,陳慶之攻入洛陽,宣讀了大梁皇帝的聖旨,封元顥為王,並接到洛陽來登基,大功告成。

  不過,事情沒有完,爾朱榮方面不肯善罷甘休,大將軍王元天穆等又率領將近四萬人,攻陷了梁軍控制的大梁城,並且佔據了虎牢關。陳慶之得知後馬上從洛陽出擊,摧枯拉朽一般的結束了戰鬥。再次殲滅了魏軍四萬人(變態啊)。陳慶之部眾7000多人,至此已經有不少減員,他向元顥要求上書武帝增派援兵。元顥身邊的臣子卻跟元顥說:「陳慶之兵不過數千人,已經所向無前,難以節制了;如今還要增加他的部隊!這樣怎麼行呢」。於是,元顥敷衍了陳慶之一下,就派其出洛陽以北去防守魏軍。 

  此時,梁朝封的魏王元顥再次向世人努力證明自己的白痴,他上表梁武帝說道:「中原一時已定,只有爾朱榮還在跋扈,我和慶之自己能夠應付將他拿下。如今州郡剛剛納入領下,正須要安撫,不宜再增加士兵,以免驚動百姓。」於是梁武帝就命令本來準備馳援的各路軍隊都停在邊界地區,不再北上。因為無力防守,一時間京城洛陽附近的小城在爾朱榮的重壓下又紛紛反叛。

  居然碰上這樣大敵當前還要窩裡斗的白痴,估計陳慶之當時也無奈了。爾朱榮也是意氣用事,重新整了30多萬軍隊後,再次攻打白袍軍,三天打了十一戰,結果爾朱榮的三十萬人「死傷甚眾」。爾朱榮徹底絕望了,一個隨軍將領勸他說:「陳慶之咱們打不過,打元顥總可以吧」。一語驚醒夢中人!馬上,爾朱榮掉轉矛頭直取洛陽,元顥兵敗被殺。

  這下陳慶之的白袍軍成了孤軍,只得東撤準備回淮南。爾朱榮又開始咽不下這口氣,親自率兵追殺。陳慶之率部渡黃河的時候突然趕上山洪爆發,北伐以來戰無不勝的白袍軍一下子被沖了個七七八八!這個歷史上最小的兵力,卻取得驚人成就的北伐就此結束,兒戲一般。搞得以後的《魏書》提起著段歷史都只能羞答答的說了兩個字——天意。  

  陳慶之倒是大難不死,面對滔滔山洪他也是無力回天,後來他率領殘軍回到了梁朝。

  陳慶之的北伐雖然最終沒有成功,卻間接的造就了北方漢族梟雄高歡的崛起和魏國的徹底滅亡。公元532年,北方漢族軍事將領高歡率領軍隊,誅殺爾朱氏,奪取北方軍政大權。534年和535年,高歡和另外一個亂世梟雄漢化鮮卑人宇文泰先後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史稱東魏和西魏,鮮卑人建立的魏國從此滅亡。接下來的數十年的歷史,屬於高歡、宇文泰、蕭衍三個梟雄的戰場,中國再次進入三國時代。

  公元539年十月,陳慶之病逝,享年五十六,謚號武侯,和諸葛亮一樣的謚號。這對於他而言的確是當之無愧的稱號。  

  陳慶之這個人,梁書上記載道「性祗慎,衣不紈綺,不好絲竹,射不穿札,馬非所便,而善撫軍士,能得其死力」也就是說他射箭從不挨邊兒,騎馬還老摔跟頭,看上去是個標準的書生。這樣的人卻能以七千之眾橫掃中原,一度差點恢復了漢人河山,並以數千騎兵全殲在馬背上長大的北方騎兵三十萬人。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評價二十四史時,對陳慶之唯一一次使用了從來沒有過的最高評價:「令人神往」,並稱之為中華古代第一戰神!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晉書》、《魏書》、《宋書》、《梁書·陳慶之列傳》、《永嘉行》、《毛澤東哲學批註集》等

【作者簡介】周華景,常用筆名:周逸帆、蕭登。廣東梅縣區人,中共黨員,文學愛好者,梅州文學網(嘉應文學網)主要創始人。


推薦閱讀:

揭秘「八王之亂」中的定海神針!甲騎具裝竟能決定王朝的興衰?
試注《隋唐帝國形成史論》西魏年號之細節
【南北朝.魏】六鎮之亂徹底平定,北魏帝國走向末路
【南北朝】元顥兵敗被殺,陳慶之全軍覆沒
【南北朝】蕭寶夤自立為帝,陳慶之徵戰渦陽

TAG:中國古代歷史 | 魏晉南北朝 | 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