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影電視剪輯的基礎需要學習掌握心理學(二) (2008-10-20 18:30:43)
03-27
楊耀祖
二、受眾
1、讓我們來了解一下觀眾是怎樣看電影的。做個試驗,隨便問一個你的熟人:「昨天你去看電影了,電影里你看見誰了」? 「某某」。「是他本人嗎」?「是」。「你再想想,你看見真人啦」?「噢,沒看見」。
試想,你的熟人看見的是「某某」的影像不是真人。可是為什麼他又認同這個影像呢?心理學告訴我們:「人腦是反映外部時世界的物質器官,它提供了激發人的心理活動的可能性,要把這種可能性變為實際的作用,就需要依靠外界的刺激。我們把客觀事物作用於人,( 從刺激開始 )從而使人產生心理活動的過程稱作心理過程。沒有客觀事物作用於人便不可能產生心理活動。」 從電影電視來說,使觀眾產生心理活動的手段是光波和聲波,光波和聲波對人來說是一種對感官的刺激,它首先作用於人「視」和「聽的感覺」。電影電視語言正是藉助於人的視、聽兩個感官 (通過摹擬人的視聽感知經驗) 來激發觀眾的心理活動。 2、心理認同心理認同是一種心理活動,他是從感覺和知覺開始的。
感覺是人類認識的開端,外部世界影響我們的感官的時候便產生了感覺。感覺的種類分:觸覺、味覺、聽覺和視覺,還有平衡、運動、內臟感覺等等。感覺器官是外部世界和人的心理活動的中間聯繫環節。人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從具體的個別屬性開始的。例如:當蘋果作用於感覺器官時,我們的視覺反映了它的顏色和形狀,並且把這個屬性存儲在我們的記憶中。但我們僅僅只是知道了蘋果的這個屬性,不知它的意義,不知道它是什麼。 只有當我們的味覺反映了蘋果的酸甜,觸覺反映了蘋果的質感、溫度、重量,聽覺反映了摸索和敲打蘋果的聲音等各種不同屬性之後,這些不同的個別屬性在記憶的儲存過程中不斷的加以積累,我們漸漸的對蘋果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映像,從而知道了它的意義,知道它是什麼,這就是知覺。 知覺和感覺不同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知覺不僅受感覺因素的影響,而且極大地依賴於一個人過去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積累和儲備是記憶,沒有記憶就沒有認識,也不會有思維。記憶是過去的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記憶是一個複雜的心理過程,包括識記、保持、回憶和再認等四個基本環節。
3、記憶表象 記憶可分為「表象」和「語詞」兩大類。我們這裡主要研究「記憶表象」。人腦對當前沒有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以前感知過的事物形象的反映稱為表象。表象在記憶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記憶的主要內容,在記憶中我們能回憶過去的事物,並再認出曾接觸過的事物,主要依靠表象來實現。 表象是感知留下的形象,所以它有直觀性的特徵。比如我說「天安門」或「某老師」你們每一個人的大腦中都會出現「天安門」和「某老師」的形象,這就是記憶表象。 我們為什麼對照片的認可能達到法律的高度,是因為紀錄影像的逼真與我們記憶中的表象是那麼的相似,以至於難以找到區別的原因。這在心理學上稱為「心理認同」。這就是你的熟人為什麼將銀幕上的影像認同為真人的原因。他是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如大小、高矮、相貌、性別、膚色、聲音等等認為是同一個人。
心理認同是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的「參與」,無論這個認同正確與否,都會給觀眾帶來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並且能調動觀眾希望繼續觀看下去的願望。 4、心理補償 我在課堂上經常給同學看《法國電影史》上著名的默片《水澆園丁》。銀幕上看不見小孩子踩水管的動作,但是你問他們:「看見沒有」?他們都說:「看見了」。這個現象就是視聽感知經驗帶來的心理認同和心理補償。心理補償是指銀幕上沒有完成的形象,觀眾根據自己生活的經驗在他心理上把它完成了,這就是觀眾的「參與」。當我們從以上心理學中了解了人是怎樣認識外部世界的以後,我想請學習剪輯的同事想一想,心理學對我們從事剪輯是不是有著及其深刻的指導意義?
推薦閱讀:
※PR剪輯製作中的七大技巧,絕對實用!
※有哪些好的視頻剪輯工具?
※作為造型藝術的剪輯 2
TAG:剪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