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代價

今天是柳君書房陪伴你的第7天。

今日話題 ~

「短視「

01

很多人恐怕都有借錢或趕工作任務的經歷。

下周就要還信用卡賬單了,可還沒到發工資的日子,怎麼辦?

借!

於是一番手忙腳亂的找短借錢平台,也顧不上什麼利息了,先借來再說。

可重要的是這樣的狀態不會因為臨時借貸而有轉機,絕大部分情況下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在《稀缺》這本書中,有這樣一組數據:

2006年,全美共有23000多家工薪日貸款的分支機構,比全部麥當勞和星巴克加在一起還要多。所有工薪日貸款的3/4都來自延期償付,最終形成了每年高達35億美元的手續費。

這些借貸的人們有3/4會延期償付,致使每年產生35億美元的手續費,這個數據統計只是來自2006年。

看來真是一筆不小的生意。

02

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去借錢呢?

為什麼這麼多人青睞短期借貸呢?

這裡有一個概念我們來理解一下:借用。

什麼是借用?

當人們面臨資源稀缺時,就會通過借用相應的時間或金錢來應對突發事件。從長遠來看,借用會進一步加劇稀缺。

從眼前來看,借用確實能緩解部分問題。

但從長遠來看,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為什麼會這樣?

《稀缺》的作者告訴我們:

明天的稀缺註定無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樣俘獲你的注意力。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帶寬負擔——當下的一切會自動載入在你身上,但未來卻不然。若想關注未來,則需要帶寬,而稀缺已經佔據了帶寬中很大的一部分。當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我們會對當下更加關注。

03

當面對明天的稀缺時,人們常採取的做法是忽略。

明天的稀缺不會對眼下產生即時的影響,於是自動屏蔽相關信息。

只有今天的稀缺才會俘獲人們的注意力,由此形成帶寬負擔。

今天的稀缺佔據了大部分帶寬,致使沒有帶寬思考明天,忽略了管子之外的重要事項,使自己專註在管子之內。

當稀缺成為帶寬負擔時,我們關注當下,產生借用行為。

借用金錢,借用時間,或借用其他資源。

對於更遠一點日子才需交付,但極有可能更重要的工作,我們選擇先放下,沒有準確的完成日期,著手迫在眉睫的工作任務上。

於是便出現頭疼醫頭,腳痛醫腳的情境。

04

這裡有一個案例:

兩位組織研究專家用鋼絲製造商的故事來說明了這一點。

機器的運行時間非常重要,公司鼓勵維修工程師對故障儘快採取措施。儘管如此,總體業績還是沒有得到提高。後來,公司改變了以人為單位的做法,開始以機器為單位進行日常工作的記錄和分析,才意識到問題出在了哪裡。工程師會在匆忙中隨便修理,然後就趕赴下一台機器。每次機器故障都至少要維修3次才行。

開始時,是以人為單位進行工作記錄和考核,於是工程師們追求「效率」,每次機器出現故障時,草草維修一下了事,每次機器故障都反覆維修3次才行。

這個過程必然會生出很多隱形成本,使團隊工作績效低下。

後來改變了方式,改為以機器為單位進行日常工作的記錄和分析,情況便得到了大大改善。

05

對此,《稀缺》的作者告訴我們:

與高息貸款一樣,從「管子」視野中看出去,匆忙維修的解決辦法非常具有吸引力。這種辦法會對未來產生更嚴重的影響,卻能為現在節省一些資源。而到了未來,需要我們去做的事情會變得更多,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會變得更多,需要我們支付的賬單會變得更多。匆忙修補與借用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在當下不能投入足夠的資源去解決問題。

看看身邊,這樣的情況有很多。

匆匆解決眼前的問題,甚至不惜向未來借貸,借貸時間、借貸金錢、借貸資源等。

至於未來有什麼負面影響,人們常常刻意迴避,好像問題永遠不會出現一樣。

但真的到了「未來」的時刻,便體會到了透支所帶來的極大負擔。

如此陷入惡性循環。

我們總是在當下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投入足夠的資源去解決問題。

只謀求表面上的緩解,只求解決眼下的問題,便一次一次付出沉重的代價。

06

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情常被人們輕視。

很多人偏好做救火隊員,從中獲得成就感。

而那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物則被擱置一旁。

這便是帶寬負擔的本質。

也是使工作、生活陷入茫亂、低效循環的根本原因。

要想拓展自己的帶寬,獲得更主動的人生,必須學會用足夠的資源去徹底解決一些重要的問題。

而不是泛泛的蜻蜓點水般的淺嘗輒止。

07

只忙於眼前事務的人,無力做規劃。

這便產生一個明顯的特徵:短視。

短視,是大部分人無法獲得自己理想中生活的起源。

在《稀缺》這本書中,作者說到:

當我們為了解決眼下的難題而極度專註時,就無法有效地規劃未來。研究顯示,規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問題,而稀缺則令這一問題變得更為嚴峻。

不做規劃,沒有足夠的帶寬做規劃,會令問題變的更為複雜和嚴峻。

只有當認知能力有餘閑時,人們才會具有向前看的能力。

08

關於規劃、關於短視,窮人和富人的應對方式則完全不同。

在《稀缺》這本書中,作者寫到:

預覽的確會有所幫助。說得更準確些,是會對「富人」有所幫助。他們向前看,利用提前給出的信息,獲得了更多的分數。而「窮人」就算在有預覽的情況下,也不會表現得更好——他們太過專註於當前進行的這輪遊戲,無法投入向前看所需要的心智資源。可見,稀缺會令「窮人」拘泥於當下,以致他們不能從未來的信息中獲益。

「富人」向前看,具有全景思維,有戰略目標。

「窮人」則拘泥於當下,只專註眼前的事項,頭疼醫頭,腳痛醫腳。

「富」企業與「窮」企業亦是如此。

「富」企業的領導者在發現了問題後,往往能退後一步看,儘力找到問題產生的根源,力求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並消弭同類問題再發生的可能性。

而「窮」企業的領導者更樂衷「解決」眼前的問題,期待有什麼妙招,三板斧,儘快將眼前的問題解決掉。

至於以後再出現同類問題怎麼辦,那是「以後」的事,他們不想花精力思考。

於是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團隊每天奔赴各個地方擔任救火隊員,疲憊不堪,進入低效循環。

09

稀缺,便會著眼於當下,形成管窺負擔,人們帶著短視的眼光做人做事。

這便是窮人與富人的分界線。

窮人因為短視,無力規劃,陷入管窺,帶寬匱乏。

富人因為認知能力有餘,有足夠的帶寬思考重要但不緊急的事項,能對未來進行規劃,做人做事更有遠見,更懂得顧全戰略目標,具長遠的眼光。

於是,窮人越來越忙,卻極有可能會繼續陷入貧窮。

而富人則越來越「閑」,卻變得更加富有。

版權聲明:本文為楊柳君原創文章,來源微公號:柳君說(y823021823)


推薦閱讀:

如何快速養成微習慣?你需要學會這3個大招
準時下班是做完事情的最好辦法
如何過極簡的生活?你需要學會「巧收納」
微習慣 | 一個簡單到不可能失敗的自我管理法則

TAG:效率 | 時間管理 | 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