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 | 不要把錯歸咎於內向性格
在路上,和同學講起自己在workshop的經歷,明明自己付出很多努力,取得了優異結果,而功勞卻全部在另一個組員身上,不過這結果十分顯而易見:你基本沒有表現出來又有誰知道你的付出。於是和同學感嘆起自己的最大不足就是真的實在不夠主動。同學似乎有些明白地沉默了一會說:沒辦法,性格使然,我們都是內向者。
我對這回答沉默了一會,但後面又因話題轉移,所以沒有繼續反駁,之後我思索許久,決定寫下這篇文章,也算是對自己的一個警惕。
主動與內向並無直接聯繫,不要把原因歸結於你的內向性格:
- 性格是由先天和後天環境培養共同塑造的。否定你的性格,等於否定這一切。
- 性格是很難發生改變的畢竟要把20多年的經歷全部重寫是不可能的,那些經歷永遠都會對你今後的生活產生影響,更何況先天的。
- 當你發現改變性格是不可行的或者效益不大時,這種挫敗感以及無力和無助感對你的生活會產生消極影響。你會開始否定自己,討厭自己,失去信心,這是惡性循環。
我深切地感受到這種痛苦,那段時間,對自己極度不自信,甚至認為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厭恨生下我培養成這樣的我的父母,厭恨我曾經的經歷帶給我的陰影,也為此掙扎,去心理諮詢過。我覺得自己是最沒用的人,我覺得那些吹噓內向者有的優勢都是自我安慰。
然而這一切都是消極歸因方式所造成的,將原因歸結為自己難以改變不能控制的外部事實,而沒有找到可控點,根本的原因(也許沒有根本原因,但一定有改變現狀的解決方案),我們要學會尋找可控的積極的歸因方式。
儘管我說主動與內向是兩回事,但主動對於內向者來說可能要比外向者更難。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內向者往往會太在意他人看法對自己的言行都會考慮很多才會行動,從而滯緩了主動性。
下面說說具體幾件事吧。
我有兩段不曾提起的實習經歷,但我都不曾將它們放在我的簡歷上,原因是它們都不是什麼為人所道的事,甚至不太光彩。
第一段實習是某個冬天,第一次能通過實習的面試,進入一家基本已經比如正軌有一定小規模的創業互聯網公司。進入以後,我發現我懂的東西實在很少,但又很想快速學習。但第一天我就碰上了坎,我想和大家打招呼,但沒有順利和大家打招呼,而負責帶我的主管也不在,我的一切計劃泡湯,我無所事事度過了第一天。第二天我遇上了主管,他布置我一個任務做競品分析。第一次知道這名詞,但我卻裝懂地接下了,自己查資料,找案例,終於明白競品是什麼以後,又發現不知道怎麼找相關競品的運營資料,而且也無從分析。想問主管,但又看著主管忙碌的樣子又沒問,甚至到了主管中途問我做的怎麼樣,我也沒能問出口。膽怯又不自信的我不敢把自己做的東西展現甚至都最小化了。最後因為這樣慢吞吞的,直到晚上主管離開了我才做好,戰戰兢兢發過去,但沒得到回應。
之後被分派一些雜務後,沒做什麼事情,之後就分派到測試組去了,被另一個人管著。這時候我的心裡一邊不解這種調度,一邊不滿,一邊又沉默,然後新主管開始調教,他開始說,你不可以這麼不主動,而且做事要快,既然做完了就要馬上說而不是在那裡玩耍。被狠狠教訓一頓後,我卻開始迷茫了,我知道自己不主動是不好,但我不知道要做什麼,因為我完全不懂。我的內心還是反抗自己為什麼變成了測試,還價格這麼低廉,做著徒勞無益、沉默再沉默的無意義反抗。最後不堪重負的我,主動請辭。
第二段的經歷是一個初成立的只有幾個人的創業小團隊里,我做一名交互設計師。由於和這個小團隊大家都不太熟悉,而對於我這個內向者與人快速熟起來真的有點困難。於是我經常接到任務就悶頭做,一開始其實交互設計方面的東西基本不懂,以為會有人帶,但事實證明我想太多,在一個剛起步的小團隊中所有人都要自己摸索。我因為對這個產品的理解不是那麼深刻,但又很少疑問,因為團隊的一個主導者正在我看來十分令人難以接近,怎麼說呢,就是要求很嚴苛,待人很沖。第一次接洽時,他氣勢沖沖地給我樹立高大偉岸的自豪的形象,不斷說自己有多厲害,什麼都懂,非常簡要地和我說明,然後告訴我做一個中保真的原型,第二次接洽時他否定了我所有的方案,第三次接洽時他很不耐煩地說你怎麼這麼慢!你怎麼到現在還沒懂!這段噩夢般的經歷我始終無法忘懷,我曾幾次想要改變自己不主動的狀態,去問,換來的是他的不耐煩:「如果這些事情我都要一一和你確定,我自己做不就好了,我還要你做什麼」,然後自己琢磨好好修改,我想著他只要看結果就好吧,畫好界面給他,他說「你為什麼擅自修改,你為什麼不徵詢其他人的意見!」
我承認在這段經歷中,我曾經無數次埋怨過都是他的錯,給了我噩夢一樣的經歷。但現在回憶起來,我才發現,確實是我自己的能力不足、經驗不夠、交涉方式不對、主動性不夠、主見不夠才造成這樣不愉快的經歷。
這兩段經歷像夢魘般不斷地和我重複,你太垃圾了。我脆弱的自信被粉碎得徹徹底底,我懷疑自己做的決定,懷疑我曾經的經歷,甚至懷疑自己,一度懷疑我是不是不適合在社會生存。
那時候我覺得是我的內嚮導致我與人相處不順、工作不順、不會與領導溝通,甚至連面試官那一關都過不了,覺得自己渺小得如同任人踩踏的砂礫。我決定修正自己的內向,那時候我搜索的關鍵詞都是「如何變得外向」,越搜素越迷茫,因為根本沒有這種解決方案。我曾試圖模仿身邊外向者或者我認為與人相處自在的人的做法,這其中的經歷就不細說了,結果是很糟糕,是的,非常糟糕,而且會讓我很壓抑,壓抑自己的本性。
我強迫自己不斷參加各種活動,讓自己不斷與人接觸,一方面又很矛盾著覺得自己也就這樣了。也漸漸地在成果被肯定時建立了一些自信,但是真的就像電影片段顯示的那樣,這兩段實習經歷片段總是時不時闖進我的腦袋,我的陰霾從未消散。
直到最近,一個workshop的結果出來了,我的努力雖然被肯定,但是我的個人被無視了。我理性地回想了一下,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多少次和輔導老師交涉接觸過?在這個過程中我有多少次現身過?在展示中我有多少次能回答上老師的問題?我發現,做事能力是一方面,主動性是另一重要方面,應變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樣很重要。我知道,我是善於思考的,我不是不懂,不會,沒有智商,只是我太慢,太被動,總是錯失機會,從而總是導致這樣的狀況。
在第一段實習經歷中,我應該主動地去詢問,如果怕打擾對方太多時間,那麼就仔細思考問題,把問題總結起來再問;應該及時儘快完成任務,有不懂的主動詢問有經驗的前輩詢問,並積極主動地去做事和快速的反饋。
在第二段實習經歷中,我應該主動學習相關知識,主動深入地挖掘和人探討產品的核心定位,對每一步操作都有自己的思考,站穩腳跟,然後有更強硬一點的溝通方式,以及同樣總要的快速的工作成果,積極獲取反饋,從而才能沒有如此噩夢。
總結來講,主動性意味著積極地去製造機會和獲取反饋:
- 不一味封閉自己,而是主動發現新的趨勢
- 積極與人溝通所學所知,將你意見、觀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達,從而獲得更多反饋
- 要不斷向外發散,關注外部,不是自我中心
- 主動去向更有經驗的人學習,
儘管主動對於我來說還是有些困難,但至少它是有方向性的,有具體方案,是可以訓練的。內向者依然保有他固有的優勢,不必發生根本改變同樣也可以變得更加主動。內向與主動不矛盾,內向者自有其解決問題的風格,不要把錯歸咎於內向。
推薦閱讀:
※我們為什麼會欣賞(或喜歡)一個人??
※【概覽系列】《社會性動物》第一論——從眾
※絕大多數的人都存在心理缺陷,或多或少而已。
※社會是心理的最終歸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