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心智化臨床實踐》讀書筆記(第五章-第六章)

心智化的藝術:

科學式的超然,其真正的形式並非是排斥愛的,而是基於愛的。

思考美德的卓越之處,就是思考我們的不足和低劣。

開展心理諮詢需要互補的思維模式:共情和系統化。

心智化干預:

使你的反應與來訪者的心理狀態相關,而不只是和你自己相關。

諮詢師提供了一種被理解的體驗,培養來訪者產生多元視角的能力。

諮詢本身必須激發一個有意義的情緒過程來潛在地誘導心智化能力的嘗試。

聰明是心智化諮詢中最大的原罪。

關鍵因素:在兩個人的心理持續互動的過程中激發探究的態度。

心智化立場:謙遜地犯錯。平凡的生命,其特徵就是在嘗試新事物時害怕看起來不行。

當你採取與來訪者不同的視角時,你應該對它進行言語化並且將它與來訪者的視角相聯繫——而不要假設誰的觀點更有效。(告訴我多一點)

諮詢師是在用心理表徵而非客觀事實工作,來訪者心智化能力越脆弱,諮詢師的干預就應該越簡單。僅在支持性的背景下才採用解釋性的干預。

對移情進行心智化,目標是使來訪者聚焦關注另一個心理,即諮詢師的心理。一種交互的注意流在你和來訪者中間相互流動。鼓勵他們好奇地探尋:為什麼在人際情境的模糊性中,他們會選擇和相信一個特定的版本。(永遠鼓勵思考和感受)

如果諮詢師談論自己對當前問題的體驗但並不將此歸因到來訪者身上時,他們常常會接受諮詢師的理解並對它做進一步的發展(思考&感受)。

Just通常是一個非心智化的辭彙,因為它的意義是最小化。

推薦閱讀:

什麼是選擇性緘默?
該如何與一個被嚴重燒傷過的舍友相處?
如何能擺脫與人相處時的自卑?
《你的名字》告訴我們,愛情是用來幹什麼的?
如何評價「懂我的人不需要解釋,不懂我的人沒必要解釋」這句話?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