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成長

全國優秀教師王金戰老師有句話,我覺得很有道理。他說,這世界上每一種職業都需要參加學習和培訓。醫生需要有醫師資格證,司機需要有駕駛證,老師需要有教師資格證,唯獨做父母,不需要有資格證。我們每個人都沒有經過如何做父母的學習和培訓,卻都成為了父母。如果對這方面的了解很匱乏,那麼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導致很多問題。下面我講一下在生活最為常見的教育誤區。

一是以考試成績為中心。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把一個孩子的考試成績,作為評價這個孩子的唯一標準。只要這個孩子學習好,就能得到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極大欣賞和認可。只要這個孩子考試成績不行,我們就覺得這個孩子是有問題的,是一無是處的。然而,這樣的理念是有問題的。孩子的成長是一生的過程,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只注重考試成績,那麼他的其他方面很可能會被忽視甚至走向誤區。在學校,不會和同學朋友相處。在家裡,不會和長輩、兄弟姐妹相處,步入社會,不會和上司、同事相處,那麼這樣的發展,是很片面的,也是註定走不長遠的。

二是不能很好地處理批評和表揚。有的家庭對待孩子,一味地批評,覺得孩子這也不好那也不行。這樣的方式,會對孩子心目中留下陰影。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好。漸漸地,會變得自卑、怯懦、缺乏勇氣和活力。而有的家庭,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對孩子一味地表揚,不管做什麼,不管做的對不對,不管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難度,有沒有意義,都對孩子說你真棒、你真好。久而久之,孩子會自尊心膨脹,變得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等等。所以,處理好批評和表揚的關係,尤為重要。

三是溺愛和嚴厲的問題。有的家庭,對孩子一味地溺愛。全家上下圍著他自己轉,把他當成一個小公主、小王子一樣哄著、寵著。久而久之,會讓孩子變得極度地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付出、奉獻,不懂得寬容和忍讓,不懂得換位思考。而有的家庭,對孩子過於嚴厲,缺乏溫暖。嚴加管教,嚴格的紀律和過高的目標,會使孩子變得自卑,哪怕他很優秀,他還是會覺得自己不夠好,自己不值得愛。這樣的孩子,有可能成績很好,但內心缺乏對自己的欣賞和認可。

四是不平等的關係。比如,打罵、體罰、家暴、指責、拿孩子出氣等等等等。這樣的關係,深深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三綱五常,講究父為子綱。老子教訓小子,天經地義。這樣一來,無形之中,親子關係,成為了一對不平等、不對等的關係。這種不平等的教訓、打罵、體罰等,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傷害。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受到家暴、體罰的孩子,長大後會比沒有收到的孩子,有更高的比例面臨抑鬱等情緒困擾,有更高的暴力傾向,在面臨相似的問題時,更傾向於用暴力解決問題。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五是單純的物質獎勵。有的家庭喜歡用單純的物質獎勵來激勵孩子做事情。拖地就給五毛錢,洗碗就給一塊錢。考試第一名給多少,第十名給多少。這樣在無形之中,就塑造了孩子的價值觀。讓他認為,做家務、學習等等事情,不是為了別的什麼,而就是為了物質獎勵,就是為了金錢。這樣的價值觀一旦形成,會在以後的成長生活中留下巨大隱患。有可能會崇尚金錢至上,為了獲得金錢不顧一切。也有可能功利主義,做一些事情只是為了獲得金錢。而這樣的價值觀,是扭曲的。

六是物質上的極大滿足和精神上的極大匱乏。有的家庭僅僅是在物質上給予滿足,而在精神上給予孩子太少太少。很多家庭,父母,尤其是父親忙於工作。很少去陪伴孩子,很少給孩子談心、溝通、玩耍。這樣就會存在一個缺位。父母的位置,父親的位置,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僅僅需要物質上的保障,也需要父母的陪伴、交流和溫暖。很多家庭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也建議忙於工作的父母,尤其是父親,那些不是特別必要的飯局,特別重要的聚會,盡量推掉,留下來給孩子。哪怕僅僅是一起散散步、聊聊呀、玩一玩,也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說了這麼多教育的誤區,我想來談一下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比較認可的培養目標。那就是擁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全的人格,指的是在性格、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健全。行為習慣,指的是生活中的言談舉止和行為模式。當然,這是一個很宏大的目標,也是一個很艱巨的目標。實現它,是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和長期的學習、反思的,還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支持,絕非一朝一夕之功。

在這裡,我談幾個非常重要的概念。

第一個概念,叫關鍵期。古人云,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看來古人非常聰明,很早就認識到了關鍵期的重大作用。關鍵期,指的是個體在發展過程中,環境所能起到最大作用的時期。在關鍵期中,在適合的環境影響下,行為的習得特別容易。發展特別迅速。而如果缺乏了適宜的環境,也會引起不好的反應,甚至影響日後的正常發展。可以說,在關鍵期內,教育孩子是事半功倍。關鍵期外,教育孩子是事倍功半。我們大家也都有體會,當一個人,二十多歲,三十多歲,甚至是七八十歲。你還想改變他,可能嗎?可以說,基本不可能,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孩子小的時候,對其施加影響,可以說,可以取得最大效果。而研究表明,在不同時期,關鍵期的任務也是不同。在孩子0--1歲,是建立安全感和依賴關係的重要時期。這個時候的孩子,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一無所有,十分的脆弱和渺小。這個時候,就是要對孩子百依百順,給予其充分的關愛和溫暖。

第二個概念,是觀察學習。(未完待續)

2015.11

歡迎關注我佳偉君和心理學心理劇旅程 - 知乎專欄~

生產高質量文章~

推薦閱讀:

怎麼和老人聊天?
中國父母的悲哀就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人物品,如何在這種環境下和父母相處?
派出所民警沒辦法回家,如何兼顧家庭?
為什麼以往很多貧困家庭還生那麼多小孩?

TAG:心理學 | 教育 | 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