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電視危機?

以樂視超級電視銷量下滑來判斷互聯網電視遇到行業危機,顯然有失客觀。

互聯網電視危機

樂視電視414銷量同比下跌30%,618大促銷售額同比下滑57%,加上互聯網電視品牌依賴的線上市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4.7%,一些業內人士提出互聯網電視「未老先衰」的判斷。

互聯網電視危機

這種判斷沒有考慮樂視整體資金鏈出現困境的階段性影響因素,而且與線上市場相比,線下市場同比下滑19.3%更厲害!整個上半年的電視市場是下滑的,互聯網電視在逆境中快速成長,是值得稱讚的,而非現在的部分輿論唱衰。

唱衰樂視電視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質疑暴風TV,後者2016年用一年半時間突破百萬銷量,樂視達到百萬級用了差不多的時間,小米用了兩年多,同期發展的微鯨電視還在為這個目標努力。可以說,暴風TV是電視領域的一匹「黑馬」,但卻遭到質疑。它被質疑之處在於,銷量和銷售額大幅增長,但是卻沒有實現盈利。有些人津津樂道的將其與樂視類比,認為可能成為「第二個樂視」。

這種輿論導向讓人想笑。最近一些媒體從生態布局、股票非正常變化、融資等維度去觀察其他企業,不停的提出「誰將成為下一個樂視」,被唱衰的企業包括京東、暴風、特斯拉、ofo、奧飛娛樂、51Talk、全通教育等。這種吸引眼球式的分析研判大多經不起推敲,不過在一定時間範圍內給相關企業帶來輿論困擾。

正確看待暴風和樂視,尤其在電視領域

首先要正確看待樂視,尤其是樂視超級電視。在電視產業革命過程中,樂視超級電視是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它引領了互聯網電視的大潮,帶動產業第二次變革。這一點,無論當前和未來樂視電視業績如何,都應該肯定的。即使是被孫宏斌接盤的樂視,超級電視業務仍然被視為優質資產,儘管它看似面臨著發展困境。小米、暴風、微鯨、TCL雷鳥等,都是後來者,是在樂視的影響下,探索自己的互聯網電視之路。

正視樂視問題之後再看所謂的「下一個樂視」,他們也許確有相似之處,但本質上卻相差較遠。當前被黑的一種品牌當中,暴風TV被黑的最慘。暴風和樂視的相似點在於,都曾被稱為「妖股」,即股票「非理性」上漲;都被質疑盲目進行風投,追逐行業風口;都有股權融資的行為;都有生態布局,儘管布局模式不同。

但從融資來看,暴風的規模很小,大多數都是股權融資,是真正的債權,與樂視的1000億多個業務面臨資不抵債不是一個性質。暴風上市IPO融資不到2億,到目前創始人一股未賣。其他業務累積的股權融資也就只有10億左右。暴風集團影音業務持續盈利,負債率很低。即便包括了TV的業務,負債率也僅有60%左右,類比同樣以TV為主營的其他上市公司,負債率並不高。

從業務布局來看,暴風TV和樂視超級電視的DNA不完全相同,暴風TV業務緊緊圍繞視頻相關展開,無論暴風TV還是暴風魔鏡等,都在邊界之內,沒有非理性擴張。另外,暴風各業務線以獨立法人形式運營,基於品牌、業務和技術進行協同,這種操作方式更加謹慎與安全。

暴風TV CEO劉耀平在接受鈦媒體採訪時表示,暴風TV不是燒錢、補貼模式,產品的定價是基於成本略有毛利的定價,研發、品牌、終端、人員都有預算內的開支和計劃,只不過在推進過程中液晶面板和半導體的漲價不在計劃中,才產生了暴風TV2016年的經營結果。

實際上,暴風TV的經營風格還是相對謹慎的,不無節制的耗盡資源,也不做無效率燒錢,這也是十多年來暴風發展和沉澱下來的基因。

為什麼說暴風TV有良好的預期?

在互聯網時代指責一個新品牌不盈利,未免過於苛責。京東運營12年才首次盈利,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股市都比較看好它,因為它有較好的模式和盈利預期,暴風TV也是如此。

第一,基於產品創新的高效率成長。全球首款主機分體可升級電視、首款VR電視、首款擺脫遙控器的人工智慧電視,在2017年上半年,暴風電視實現銷量約35萬台,同比增長97%,根據奧維諮詢AVC報告,在2017年上半年中國市場TV零售量整體下降的情況下,保持逆勢增長,產品得到用戶的廣泛認可。

第二,低於行業並持續降低的獲客成本。自成立起,暴風TV的獲客成本就遠遠低於行業平均獲客成本。公司成立首年,行業獲客平均成本是1000元,而暴風TV是500元;次年,行業平均獲客成本約為600元,而暴風TV是400元;2017年半年度平均獲客成本約320元,較2016年平均400元下降了約20%。可以說,暴風的效率是驚人的。

第三,持續走高的用戶價值。據了解,暴風TV在會員付費收入方面已實現總收入6000萬元,ARPU值為61元,活躍用戶數達總用戶的95%。暴風TV的用戶價值遠超行業水準。


推薦閱讀:

共享經濟亟需解決4大矛盾
那些成就互聯網巨頭的線下鐵軍,如何攪局2016?
『懶人模式』——共享經濟的推動者
深陷互聯網公司改名「浪潮」的微軟還有救嗎?
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打造個人品牌?

TAG:電視 | 互聯網行業 | 百度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