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中你最印象深刻的是哪個場景?
03-27
《孔雀》里最好的一場,就是在開頭:姐姐在拉手風琴,背後開水壺突突的噴著熱氣,再遠處一個老人枯坐著。這一場可謂完美。首先畫面很漂亮,姐姐白衣黑裙,黑白琴鍵,長長的走廊很有縱深感;其次很好聽,姐姐拉手風琴不很熟練,但很抒情,背景里還有水開的聲音;再次,也是最好的一點,是把姐姐這個角色的心理性格的主要特色展現出來了。
按照常理,她應該放下琴,起身去灌水。這樣一來,她就是個尋常的、懂事的、正常的女孩。但是她繼續拉琴,任憑開水在背後翻騰依舊安之若素,她出離生活的性格表現出來了。更細膩的是她的神情安然,不著急,也不愧疚,性格里強硬的一面也出露端倪。再又就是最後曲子拉完,她還是回過頭看了那噴氣的開水壺,那種無可擺脫和煩躁,也出來。這場是我看了幾遍之後,才覺出好的。第一次看時,覺得很奇怪,這個剪多次的電影,為什麼留下這個沒有敘事、也不提供敘事動力的場景呢?如果僅是抒情,未免多餘。再往後看,全部的場都有用,一個多餘的鏡頭都沒有。全部故事看完,再翻過頭看第一場,就覺出提綱挈領的好了。
很多人對姐姐買西紅柿痛哭那段很有感覺。那場設計的好,好在西紅柿,設想如果是買西瓜,那該有多難看。另外,張靜初的演技確實幫了大忙。因為這場是在結尾部分之前,算是一個小高潮。但是和片頭姐姐的故事離開很遠,所以多少還是有點突兀。類似的場我感覺還是小心使用,否則就成了空對空,讓人覺得用力過度,還撓不到癢處。另一場是一家人打煤磚。這一場也很精彩,出了面目始終模糊的爸爸,其他人的性格,也表現出來了。媽媽是最堅忍的一個,姐姐是最早撒手的一個,弟弟是最沒用的一個,哥哥還是最沒所謂的一個。我看得最難受的一場,就是姐姐靠在瓶子堆旁邊,拉開自己的胳膊左看右看。過了三個鏡頭,她就拉開傷痕纍纍的胳膊給她乾爸看。這是我唯一覺得戾氣很重的一場,在這一場里,姐姐的性格失控了,可以理解,但無法接受。
還有一場,姐姐騎著自行車,拉開降落傘一路飛奔。這場戲可以用張靜初自己的話來評價,就是:看起來是現實主義,其實是表現主義。所以這一場毀譽參半。我個人的感覺是這一場總體很好,特別是果子罵聲「他娘的」之後追上來那幾個鏡頭,兩個自行車忽前忽後,鏡頭處理的特別漂亮。但是就在這時,姐姐放聲大叫,嗚嗚的,很泄氣。說不出來為什麼。如果是果子在旁邊起鬨大叫呢?如果是背後追跑的孩子歡叫呢?張靜初的臉特別不適合歡樂,《芳香之旅》就是個明證。順便說一句,這場里最牛的演員,是他媽媽,特別是最後的那個鏡頭裡,媽媽倒在地上,拽著降落傘拉自行車。媽媽只是個背影,但她的身體語言很牛,震驚、羞憤、心碎、堅忍、片刻的絕望和執拗,作為一個母親,她所有的情感編劇連一句台詞都沒給,全靠拉自行車背影來體現,最後效果還不錯。
如果能看到未剪之前的片子,就更能體會這些場的用意了,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保留作家的手稿,因為上面有剪來剪去的痕迹。
推薦閱讀:
※吳京會退圈嗎?
※如何去看《入殮師》這部影片它究竟好在哪裡?
※怎麼看待電影《七月與安生》?
※如何評價電影萬萬沒想到?
※《放牛班的春天》是什麼方面的影片?
TAG: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