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教的戒律是否是泯滅人性的?

什麼是「人性」?

世俗的「人」的性,無非是有情感,有主觀自由意志自行決定自己做此事不做彼事。

然而世俗的人會被情緒和慾望的波動左右去行事,人身上有五個部分,身體,想,行,受,識。我們通過五官識別外在,再在大腦里按自己的習性和秉性生成一點隨機的念頭想法,然後就用這個身體去行事了。修行講求看破這五個部分皆是虛空之中的波動,使得人生像在大海之中上下沉浮不由自主,人生精彩固然很多,但人生的苦和精彩是對半分的,中考,高考,找工作,結婚,養孩子,變老,生病都是一道坎。

而有的人之所以走向修行的道路,就是看破了「人性」的光輝,都是用等量的苦換來的,所以你所說的「泯滅人性」,同樣也是「脫離苦海」,兩件事情同時發生。佛經看懂了,你就發現好和壞總是成對的。

佛教的戒律是否是泯滅人性的

成佛之後是肯定不如人的自由意志這麼活潑,打心底不會想去週遊世界,不會期待浪漫的愛情,心如止水。而菩薩心裡只有一個念頭:我要一心打坐精進,救渡這個世界的苦難。所以他才能成為菩薩,脫離六道輪迴。在你的今世看佛如失去了色界的精彩,在佛的那頭則根本沒興趣看色界一眼。

佛教的戒律是否是泯滅人性的你要看清楚無常是世間的根本法則。佛勸你修行,不是說你在人間過得不行,而是說從長遠來看你很可能某一世不小心到地獄去了誰都說不準。你想要恆常,就要滅掉「我執」和自由意志。你想要脫離六道輪迴永離苦難,就得泯滅你的「人之習性」。如果你是抱著要「獲得」或「失去」,那麼很難看空成佛。那種又能永生又能每天開心唱歌跳舞敲鑼打鼓的生命狀態是不存在的,如果人的壽命拓展一億倍,那麼你當今每一天的快樂和痛苦同時都是那種狀態的一億倍,人對永生的渴望,是隨著年齡遞減的,活到七老八十方才能知,永久的死去真的是一種善莫大焉的解脫,萬事皆空。

佛教的戒律是否是泯滅人性的

所以,有個成語一語道破天機——此消彼長。


推薦閱讀:

捐贈器官若要先」活「過來再死去 你還願意捐嗎?
身為人民警察,必須具備的性格特質有哪些?而且...如何培養?
「對人性有深刻的認識」是怎樣煉成的?
朋友為了出國交流的機會放棄與我一起旅行,我無法接受,怎麼辦?
為什麼好人想要成佛,需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而壞人想要成佛只需要放下屠刀呢?你知道為什麼嗎?

TAG:佛教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