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落後美國10年的電磁坦克技術,今年就完成試射讓美軍震驚?
電磁坦克技術是目前世界各個軍事強國追逐掌握的技術,但為什麼說中國落後美國十年呢?因為2014年5月在德國舉行的第13屆國際電磁發射學術大會上,中國出了52篇論文,僅次於美國的72篇。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一篇論文論述了中國主動式電磁裝甲技術的研製情況。美國據此判斷中國在主動式電磁裝甲技術方面至少落後美國十年,但是令美軍沒想到的事,僅僅兩年後,中國的電磁坦克技術就實現了完美的超越,讓美國人震驚!
落後美國10年的電磁坦克技術,兩年後中國不但研發成功,而且進行了實彈射擊試驗。2017年2月,一輛安裝主動式電磁裝甲的中國實驗坦克在某型反坦克導彈的打擊下安然無恙。「中國絕對不可能如此迅速(掌握主動式電磁裝甲技術)」美國陸軍實驗室軍事專家說。外媒紛紛猜測是以色列把電磁裝甲技術賣給了中國,因為只有以色列的電磁裝甲已經投入實戰,中國也只可能從以色列獲得該技術,這種猜測本身並沒有依據,就像考試,你得100分是應該的,別人得100就是抄襲你的嗎?
現在肯定有人會問了,坦克電磁裝甲到底是什麼東西?技術難在哪裡呢?說其電磁坦克技術,就必須扯到坦克的裝甲與反裝甲的「矛盾之爭」。隨著反坦克武器的高速發展,坦克電磁裝甲也應運而生,並逐步成為國外的熱門研究課題。1973年,韋爾開(Walker)提出了原始的電磁裝甲的概念。20世紀70年代末,前蘇聯的拉弗列恩季耶夫流體力學研究所開始研究電磁裝甲。20世紀80年代,美國國利福尼亞的麥克斯韋(Maxwell)實驗室也開始了研究電磁裝甲,因此這個技術稱為軍事強國爭相研究的「香餑餑」。
而美國尤為重視這個坦克電磁裝甲技術,在其誕生之後,美國陸軍實驗室(ARL)的武器技術指導委員會(WTD)制定了一項具體研究計劃,涉及的參研成員有核與定向能研究部、武器概念研究部、終點效應研究部以及推進和飛行研究部。 1992年,美國國防部在給國會上報的21項《國防部關鍵技術計劃》中,已把電磁裝甲列入脈衝功率技術中。後來德、法、英等國也開始了電磁和電熱裝甲的研究,這是上世紀90年代的事情,大家應該知道當時中國軍工的科技研發能力,明顯掌握不了這個技術。
以上是電磁坦克技術的誕生,我們接著介紹一下電磁坦克裝甲技術的劃分:電磁裝甲分為被動式電磁裝甲和主動式電磁裝甲。被動式電磁裝甲就是在主裝甲外放置兩塊金屬(鋼)板,其間用絕緣子隔離開一定距離。通常最外邊的鋼板接高功率脈衝電源的低電端(接地),靠近主裝甲的鋼板接電源(如電容器)的高電壓端。當破甲彈射流穿通兩鋼板時,相當開關閉合而接通電容器電路,則有大電流脈衝通過金屬射流,將引起射流的磁流體力學的不穩定,使射流發散,降低了射流的侵徹能力,避免射流破壞坦克的主裝甲。
倘不是破甲彈射流而是尾翼穩定的脫殼穿甲彈,當大電流流過穿甲彈彈芯時,也會引起穿甲彈彈芯震動和膨脹的不穩定性,從而使穿甲彈彈芯斷襲,失去有效穿甲能力。這種被動電磁裝甲的電源是均布在鋼板四周的,電流從四周一起向接通的彈藥放電。由於此種被動電磁裝甲的電源是集中在一處,無論是破甲彈射流還是穿甲彈桿芯接通兩鋼板時,都引起已充電電容器放電,形成不對稱的放電迴路,即形成一個簡單導軌炮放電迴路,就像利用電流的速度做防禦,使穿甲彈斷裂或減弱其穿甲能力。
這只是被動的坦克電磁裝甲技術,而主動的電磁裝甲技術更加複雜。主動式電磁裝甲由探測系統、計算機控制系統、電源(電容器組)和鋼板發射器等組成。一旦感測器探測系統探測到入射彈丸,則計算機控制系統指令開關接通,使電容器組向鋼板發射器的扁平線圈放電(類似電磁成形器或感應線圈炮原理),則 鋼板發射器向來襲的破(穿)甲彈入射路徑發射出一高動能鋼板塊去迎擊入射破(穿)甲彈,將來襲破(穿)甲彈撞斷或撞偏,使其失去破壞裝甲的能力。就像一塊可以隨時補充的「活裝甲」。
理論上來說,這種主動式裝甲的實質是用一感應線圈炮去短距離地攔截射彈。只向發射線圈提供電磁能,而不需用鋼板作電磁裝甲。其實到這裡很多人都能看懂了,電磁坦克裝甲技術,完全是利用電流的快速反應能力,當穿甲彈接觸到坦克表層被動裝甲時,就相當於啟動了電磁坦克裝甲的防禦機制,第一層先用電磁防禦增強裝甲的抗擊打能力,第二層則是計算機系統控制的主動防禦啟動,發出電磁能量擊打穿甲彈,讓其斷裂或偏移。這些防禦動作讓坦克裝甲變成了一個具有自動防禦和修復能力的「活裝甲」。而目前中國陸軍已經掌握了這種技術,即將列裝到現役坦克中。
推薦閱讀:
※中國先進軍事武器如何?
※為何說中國海軍054型護衛艦剛剛服役10年就已經落後?
※中國新型火箭炮射程可以達到300公里,一次投射2000噸彈藥?
※【業餘介紹】《紅海行動》中出現的單兵裝備、防具
※海狼級核潛艇的性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