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三集發生了什麼?

(▼急診的美小護遇到一個被狗狗咬傷的病人)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話說這狂犬病到底是個啥呢?

為什麼會讓這堂堂三尺男兒如此慌張?

狂犬病不可小覷喲!

進入21世紀後,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威脅,全球每年約有60000人死於狂犬病,是致死人數最多的動物源性傳染病,99%的人間狂犬病發生在發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感染後一旦出現癥狀,致死率幾乎為100%。

狂犬病病毒(RABV)顆粒呈子彈狀,長100-300nm,直徑約75nm。為不分節段的單股負鏈RNA。不同型別RABV的致病性不同。在犬、貓等哺乳動物中傳播,也稱「街毒」的病毒毒力很強,感染後一旦出現臨床癥狀,病死率幾乎100%,是世界上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而在蝙蝠中傳播的病毒毒力相對較弱。

圍觀群眾:

是不是只有汪星人才會傳染狂犬病咯?我們喵星人或者雞鴨界群眾都是安全的咯?

急診科醫生:

當然不是!哺乳類動物都可能患病並成為傳染源哦!

所有的哺乳動物都可能感染狂犬病並進而成為傳染源,而鳥類(如雞、鴨、鵝)、爬行類(如蜥蜴、龜和蛇)、魚類和昆蟲(如蚊、蠅),就從來不會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傳播狂犬病。

日常接觸動物,如撫摸動物、接觸動物血液、尿液及糞便不會構成感染,但傷口或者黏膜接觸到動物唾液就有可能導致感染。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狂犬病毒最初進入傷口時,並不進入血液循環,而是在被咬傷的肌肉組織中複製,然後通過運動神經元的終板和軸突侵入外周神經系統。病毒進入外周神經後,沿軸突向中樞神經系統「向心性」移行,當到達背根神經節後,病毒即在其內大量增殖,然後侵入脊髓和整個中樞神經系統。

患病後的 臨床表現

狂躁型患者:突出表現為極度恐懼、恐水、怕風、發作性咽肌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涎等。典型患者見水、聞流水聲、飲水或僅提及飲水時,均可引起嚴重的咽喉肌痙攣,亮光、雜訊、觸動或氣流也可能引發痙攣。

麻痹型患者:臨床主要表現無典型的興奮期及恐水現象,而以高熱、頭痛、嘔吐、咬傷處疼痛開始,繼而出現肢體軟弱、腹脹、共濟失調、肌肉癱瘓、大小便失禁等。

(▼難道《急診科醫生》中的患者已經狂躁了么?)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被咬後要怎麼處理呢?

事實上在趕到醫院前,患者還可以先進行以下處理,以減輕痛苦:

①傷口沖洗:用肥皂水(或其他弱鹼性清洗劑)和一定壓力的流動清水交替清洗咬傷和抓傷的每處傷口至少15分鐘。最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以避免肥皂液殘留。

②消毒處理:徹底沖洗後用稀碘伏、苯扎氯銨或其他具有病毒滅活效力的皮膚黏膜消毒劑消毒塗擦或消毒傷口內部。

③外科處置:在傷口清洗、消毒,並根據需要使用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至少2小時後,根據情況進行後續外科處置。

至於狂犬病疫苗是怎麼注射的呢?

急診科美小護是這麼說的

什麼傷口需要注射?

醫學上按照接觸方式和暴露程度將狂犬病暴露分為三級:

《急診科醫生》狂犬病認識有那些誤區

一級暴露:指接觸或者餵養動物,或者完好的皮膚被舔舐。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

二級暴露:指裸露的皮膚被輕咬,或者無出血的輕微抓傷、擦傷。需要對傷口進行處理並接種狂犬病疫苗。

三級暴露:指皮膚咬傷或者抓傷,或者破損皮膚被舔,或者開放性傷口、粘膜被污染。需要處理傷口,注射狂犬病被動免疫製劑(抗狂犬病血清/HRIG),注射狂犬病疫苗。

小編特彆強調一下:被狗咬傷後注射了疫苗,仍可能會發病,接下來我們要說說被動免疫製劑的治療了。

在第一針疫苗注射後至機體產生足量抗體(≥0.5IU/ml)之前(主動免疫誘導的保護力空白區或稱高風險感染期),人體還未產生足夠的抗體,被動免疫製劑可為該高風險時段提供免疫保護。

其他使用疫苗後仍發病的包括應用疫苗24小時前進行了被動免疫、局部傷口清洗不當、多部位咬傷未發現細小傷口而遺漏處理、疫苗注射部位不正確(如注射臀部而非三角肌)。

疫苗注射方法:

目前,WHO推薦的暴露後免疫肌內注射程序包括「5針法」(Essen法)、「2-1-1」程序(Zagreb法)以及ACIP推薦的「簡易4針法」。推薦的暴露前免疫肌內注射方案為3劑疫苗,分別在當天、7天和21天或28天接種。

如何預防狂犬病傳播?

1、給可疑感染的狗注射疫苗

2、持續、頻繁暴露於狂犬病病毒危險環境下的人群應儘早注射狂犬病疫苗。

北京協和醫院



推薦閱讀:

提高醫學翻譯譯文可讀性的三種方法
什麼蔬菜可以預防癌症?
疤痕體質生活中怎麼自我護理?
眼睛出現哪些表現可能是身體上出了大問題的徵兆?

TAG: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