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一年的實驗和研究總結,提高生產力的 6 個方法

1. 引言

生產力不是指你做了多少,

而是你成就了多少。

只要管理好你的時間、專註力以及精力,

便能運用最少時間,完成更多事情!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Chris Bailey

加拿大的 Chris Bailey 為了深入研究生產力,他進行為期一年的計劃,期間大量閱讀相關研究,並親自進行數十種實驗方法,以測試出提高生產力的有效方式。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發現跟作者同樣的興趣——對生產力非常痴迷,總是一心想著如何提高效率。然後這本書所關注的「時間統計法」、「清空大腦」、「精力管理」、「GTD」、「冥想」、「專註力」等等都是我一直關注和實踐過。同樣是受十年前《搞定》(Getting Things Done)這本書影響至今。

反覆重溫和思考依然讓我在生產力這個領域有所提高,藉此再次分享一下。

2. 生產力是什麼?

首先要定義「生產力」是什麼?

這詞源自兩百多年前的工業時代,在工廠裡面,同樣的時間內,你能產出的零件越多,那麼你就比別人更具生產力。而對於現在日益增加的知識工作者而言,有著比以往更多的事情要多、時間更少,但你的做事方式卻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和靈活。生產力指的不再是你的工作效能。生產力指的是你成就了多少。

所以生產力與你做多少無關,它只跟你成就多少有關。想起高三曾經在我後面的一位同學每天努力複習,我還沒有到教室的時候她已經在教室複習,她離開教室的時候她依然在教室複習,不過每次考試成績出來的時候她總是排在最後那一部分。

3. 找出你「生理黃金時段」

最有生產力的人不知有效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們同樣也能管理好自身的精力和專註力。重新安排你一天的計劃,並在你經歷最旺盛時做重要的事情,並非只是一味地加倍努力。有些人是早上,有些人未必是早上。

方法就是每隔一小時,記錄自己在這個時間點有多少精力(10分制),同時記錄自己在做什麼。這樣經歷一周就會對一天精力狀況有一個客觀的了解。建議初學者一開始最好可以用紙筆進行,用手機設定信息提醒即可。

作者的「生理黃金時段」處於早上十點到中午,還有下午五點到八點期間。這樣他就用這個時間段製作寫文章和研究生產力。

4.生產力殺手:網路

防止上網浪費時間的最好辦法就是在處理困難或不喜歡的任務時,不要連上網路即可。

有時候即使明明你是在工作,本身意圖是上網搜索資料,但注意力往往就被各種奪人眼球的信息搶奪了;或者是手機一條微信消息提醒,便又給了自己借口不做眼前難事了。

譬如我的做法是:

  1. 中午 12 點前電腦是「關閉網路」狀態,其實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是不需要連線的;
  2. 手機默認把幾乎所有的自動提醒都關閉;
  3. 睡前盡量不要把手機放在床頭,否則你的睡覺就沒完沒了。

5. 少做一點

現在好像每個人天天的工作多到都做不完,一般的做法就是通過延長工作時間,以完成所有預定的工作。這種解決思路就是你工作的時間越長,就有越多時間完成你必須做的所有事情。

但作者做過一周工作 90 小時和 20 小時的實驗後,他發現他在工作 90 小時那周所完成的事情,只比一周工作 20 小時多了一點點而已。

從實踐上來看,延長工作時間意味著重新調整焦距和充電的時間變少,反而導致更多壓力和精力銳減。其次,當你覺得有越多的時間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會用越多的時間來完成一件事情。

那麼如何操作:

  1. 你需要設定一個截止日期,這會驅使你在縮短的時間裡投入更多精力和專註力;
  2. 提高這項任務的緊迫性,因為你執行時間變得有限。

    其次把「多變少」關鍵是時刻給自己的事項做好優先排序,創造更多空間留在高回報的任務上。

那麼每周最合適該工作多少小時?

作者的答案是「46」小時。據研究建議,最理想的時數大概是 35-40 之間,這樣既然可以完成相應工作同時又有適當的休息。

6. 清空大腦

實際上我們的大腦無時無刻都充滿了各種想法,把這些想法,把你心中想做的事情以文字的方式寫下來,可以有效清空你的大腦空間。

這其實是源於《搞定1》裡面的核心思想,你的大腦並非用來記憶的,而是用來思考。把你隨時隨刻想到的想法都記錄下來,清空你的「內存」空間。否則持續被佔據,不僅不可靠,它可能會把你該做的事情忘記了,同時又會讓你持續焦慮,因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它總是不受控制地蹦出來提醒你。

當你把你要做的所有事情記錄下來之後,你就會不自主得變得更有掌控感,因為你知道你有什麼,當你知道你有什麼之後才能判斷做什麼和不做什麼,不再怕遺漏或者錯過什麼。

說到這裡可能就會又有人找推薦工具。重點不在於哪個工具最能有效管理任務,而是在於哪個對你最合適。很多最有生產力的人當中,多數都是用紙筆管理任務,包括《搞定》的作者 David Allen 也是用紙筆的。

7. 一次只做一件事

其實「一次只做一件事」也是一種能力,別以為這件事情很簡單。因為大腦本身的特點就是貪新厭舊,注意力非常容易遭到新奇事物的劫持。

練習專註力有這幾種方法:

  1. 使用番茄鍾工作。源自《番茄工作法》,簡單高效,你花 25 分鐘只做一件工作,然後你可以休息 5 分鐘。做完 4 組 25 分鐘國洲,你可以休息 15 分鐘或者更久。
  2. 網路會議/打電話。進行網路會議/打電話的時候,盡量不要查看電子郵件或查看信息,儘可能把注意力放回到網路會議/打電話的本身。
  3. 傾聽。當你積極聆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你就把所有注意力和焦點都放在這段談話上面,不要想著其他事情或者同時做其他事情。
  4. 閱讀。盡量投入更多注意力到你所閱讀的內容上面,當它飄走之後試著引導回來。
  5. 飲食。吃飯的時候就認真吃飯,不要看手機回微信,當你放慢吃東西的速度,等於創造更多注意力空間,用以專註口中食物的味道與口感,讓你更享受食物的美味。

以上關鍵在於:不斷將你分散的注意力帶回眼前的任務上。

8. 睡出生產力

  1. 建立一套睡前儀式。譬如你的目標就寢時間定在晚上十一點,那麼到了十點半就設置一個手機提醒,趕緊停下手頭上的工作和開始洗漱。
  2. 減少暴露在藍光前的時間。藍色波長的光會影響大腦內褪黑激素的分泌——幫助我們睡眠的一種激素。最後是在睡前一兩小時遠離電子設備,其次可以在電腦下載一個叫做 F.lux 的 APP,Windows 和 Mac 都可以使用,自行搜索在官網下載就好。安卓手機也有,iPhone 就直接在設置打開「Night Shift」模式即可,它可以根據當地日落和日出的時間調節屏幕的藍光。
  3. 偶爾打個小盹沒關係。特別是在中午的時間。
  4. 睡前 8-14 小時不再飲用咖啡因。
  5. 把你的卧室想像成一個山洞。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把卧室想像成一做山洞:涼爽、安靜、黑暗。不過我認為卧室就是用來睡覺的地方,就不要用來工作或者學習了。

然後你就可以睡到自然醒了。

9. 結語

在前年我發現「按時睡覺」既然比「按時早起」還要難,就組織了一個小群來「早睡」。當時定在 23 點休息,就設置了三個鬧鐘:第一個是 22:30,該把手頭的工作停下來並且去洗漱準備休息;第二個是 22:50,這個點要儘快爬到床上;第三個是 23:00,這個點就是無論如何都應該在床上,該睡覺了。最後 28 天至少有 23 天達成就都送一張寄給未來任意時間自己的明信片,有些人的確是一年後收到了,至今回想還是相當有趣。

「按時睡覺」也是一種能力,當你認為是一種能力的時候你就會認真對待,並且可以通過培養而達成。

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想起《刻意練習》作者說過,所謂「練習人」,是反映人在一生之中能夠通過練習來掌握自己的命運,使得人生充滿各種可能性。


推薦閱讀:

TeamFlowy——結合Teambition與Workflowy
談一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個人成功

TAG:時間管理 | 生產力 | 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