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遠方的家到底是什麼?

家是什麼?社會學家的說是社會的最小細胞;婚姻學家說家是風雨相依的兩人世界;文學家說是寶蓋下面養著一群豬。究竟什麼是家呢,許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不值得思考的問題。那麼先讓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吧。有一個富翁醉倒在他的別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說: 「先生,讓我扶你回家吧! 」富翁反問保安: 「家?!我的家在哪裡?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嗎?」。保安大惑不解,指著不遠處的別墅說: 「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窩,又指了指不遠處的那棟豪華別墅,一本正經的,斷斷續續地回答說: 「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由上面這個故事不難看出家不是一個簡單的概念,而是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的問題。家不是房屋,不是彩電,不是冰箱,不是物質堆砌起來的空間。物質的豐富固然可以給我們一點感官的快感。但那是轉眼即逝的。試想,在那個空間中,如果充滿暴力和冷戰,同床異夢,貌合神離,家,將不成為其家,而成為一個爭鬥的戰場。而人只不過是這個現代化的戰場中的悲劇的擺設品罷了。難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道: 「我窮得只剩下錢了!」既然家不是財富堆砌起來的空間。那麼家到底是什麼呢?家在那裡?

遠方的家到底是什麼

第二個故事將給我們較好的提示。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它發生在南非。在南非的種族分裂內戰時期,許許多多的家族備受戰亂之苦,支離破,房屋被摧毀,人民被屠殺,有一個大家庭原來有幾十口人,最後只剩下一個老祖母和一個小孫女了。這個老祖母年事已高,病入膏肓,就等到天堂報到了。再活下去真沒意思。但當她得知小孫女還在人間,老祖母便決心要找到她的小孫女,要不然,她睡不著,吃不香。為了找到她的小孫女,她歷盡千辛萬苦,輾轉反側數萬里,找遍了非洲大陸,最後一刻,她終於找到了她的小孫女。她激動地、緊緊地和小孫女擁抱在一起。這時,這個老祖母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到家了!」老祖母不缺錢, 不缺財產。在她的心中,她需要愛她的親人。需要那份特別的真情實感,兩個相互牽掛的人就是家啊!家在這裡上升為一種信仰,一種宗教,一種支撐老人活下去的精神力量。概括的說家是愛的聚合體,試看天下之家,皆為愛而聚,無愛而散。尋找自己的家,在某種意義上是人類的宿命。而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無家可歸的漂泊者。我們和浪跡天涯的人相比,只是多了一個物質的外殼。我們常常把這東西叫做「家」,但它並不總是使我們感到心靈安寧的地方。 我們的家到底在哪裡呢?家在本質上是一個不斷更新的範疇,正應了一句禪語: 「佛在心中」。家又何嘗不是呢?家是一個感情的港灣,家是一個靈魂的棲息地,家是一個精神的樂園。家就是你和你家人在一起的情感的全部,而房屋等物質全部可成為「庭」。就這個概念來說,後者又是微不足道的補充。正確的認識這個概念,對我們的人生是大有裨益的,它讓我們不會迷失方向,不會只去追求「庭」而不去追求「家」。  

遠方的家到底是什麼

家,是什麼?千萬個人有千萬個說法。查遍漢語詞典,關於家的解釋只有寥寥數語,但在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家的概念何嘗不涵蓋了整個人生。無論貧富貴賤,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這個世界,就與家發生著關係,絲絲縷縷無時不縈繞在心間。貧困時,家是一個窩。哪怕四壁皆空,但只要有個窩,就可以擋住風寒,擋住雨雪,擋住豺狼與虎豹。就有了燈光,有了薪火,有了滿屋子的親昵與溫馨。君不見,巴山深處,一家人因為買不起一人一個碗、一雙筷,只好你吃完了我再吃,舔犢之情,仍無處不在;陝北窯洞里,一家人只有一條打了補丁的褲子,誰出門給誰穿,再苦也有親人維護你的體面。哪怕窮到去要飯,心中因了家人的牽掛,也就有了回家的想頭,也就有了「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狗窩」的信念。  

遠方的家到底是什麼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嘉峪關民間小調?
不能回戶口所在地離婚怎麼辦?
《九州天空城》為什麼頻頻被觀眾吐槽呢?
白敬亭是什麼亭?
回老家種紅薯年賺100萬和在北上廣做白領年薪10萬,你會選擇哪個?為什麼?

TAG:生活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