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曉松奇談》?

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讀萬卷書,才能看得清皓月繁星。


確認
取消
邀請回答

我來回答

舉報

4條回答
時間排序
|
熱門排序

進擊的呆蠢萌

,公眾號:進擊的呆蠢萌(ID : chunmengshuo)
近幾年,由於急躁心態的影響,喜歡的書籍都沒法耐下心去閱讀,更遑論一期一期得去追一些節目,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奇葩說》,另外一個就是《曉松奇談》。

追《奇葩說》又是一個故事,只是今天重點說《曉松奇談》,就暫且按下不表。

很早一次在...
查看全部

近幾年,由於急躁心態的影響,喜歡的書籍都沒法耐下心去閱讀,更遑論一期一期得去追一些節目,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奇葩說》,另外一個就是《曉松奇談》。


追《奇葩說》又是一個故事,只是今天重點說《曉松奇談》,就暫且按下不表。

很早一次在網路上隨意瀏覽時,不小心點開了一檔視頻節目(即原來的<曉說>),就看到高曉松坐著,旁邊掛著一幅歐洲地圖,彷彿指點江山般隨意點評著各地的地理風俗。


我一向對能夠侃侃而談的人懷有敬佩之意,更何況他談天說地中還夾雜著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親身經歷的硬貨,於是我就津津有味的看完了那一期。


14年世界盃期間,工作也不忙,有更多時間泡在網上,閑來無趣就搜索起這個讓我念念不忘的節目,「曉」字一輸入立馬彈出《曉松奇談》。


時值世界盃,當時的節目也就講的各個足球強國之間的恩怨情仇。


我特別佩服那些具有深厚知識儲備量然後能夠深入淺出的以隨意態度輸出的人,他們或高談闊論,或侃侃而談,或付諸於筆,使其躍然紙上,等等等等,我總感覺這種人身上有種耀眼的光,讓我從心底里去膜拜,恰巧,《曉松奇談》里的高曉松就屬於這類人,深深得把我折服了。

我很少了解娛樂、演繹圈的事情,對於高老師也只是略有所耳聞,也是看到這個節目才去刻意的科普了一下他的過往,也就僅此而已。


我從小就喜歡讀武俠小說,一心嚮往那絢爛世界裡可以任意行走江湖的高手們,我看到高老師在那裡隨性的開摺紙扇,評點著江山,愣是被我瞅出了點俠意。


我欣喜若狂,跟同事們極力推薦這個節目,直到一個同事不以為然得說道只是靠著節目組集體的力量罷了。


我並未到把這個節目及曉松老師神化的程度,也就沒特別大的失落,只是心裡增添了些不快而已,細細思考他說的也不無道理,人力終有盡,但是不妨礙我每期不拉繼續津津有味得看下去。


《曉松奇談》之於我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很下飯(每期都是在做飯進餐階段觀看),而且它指明了讀書這條路的方向及意義。

什麼書該讀、什麼書該棄,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讀完是否有所收穫,《金瓶梅》這般稱得上很黃的禁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不需要我去贅述。


讀書多了、看書雜了有時候就會鑽牛角尖,讀這些都有什麼意義?即便我知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但是這一切並不能夠改善我當下拮据的生活狀態,越想越深,越鑽越擰,讀書的心態全無。


缺少什麼就訴求什麼,我是個木訥不懂得言談的人,要知道節目中侃侃而談的曉松老師真有一種光,那種風輕雲淡的感覺讓我嘆服,即便他背後的工作室做再多的課業,他自身沒有足夠的底蘊也無法做到這般駕輕就熟。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往來無白丁,但他依舊閱覽了海量的書籍乃至敢於稱謂自己是讀書人;我只是個戰五渣,在這個信息爆炸獲取資源大大便捷的時代我還在猶猶豫豫得思考著讀書的意義,進而還放下了書本。


我自己都為自己的態度而感到羞愧,這大抵就是《曉松奇談》給我帶來的衝擊之一。

這個時代發展的很快,快到讓我們無法沉下心去,什麼都想要,於是什麼都失去了。


幼時是沉迷於書中世界的絢爛多彩,大了懂得多了思想壓力也驟增,卻不如小時那般純粹了,連讀書都開始斤斤計較起來。


前不久我重拾閱讀的習慣,每晚吃完飯刷完碗,把網路一關,重新進入那個兒時心心念念的世界,放下算計,卸去壓力。


讀書的種類也不去計較,心血來潮,從《李明博:經營未來》跳到《三體》也是有的。名人傳記也好,科幻小說也罷,我們更多的是從那個世界看到自己。


對於像我這種剛踏入職場的青年來說,我們銳意進取,渴望獲得重視,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我們認為是珠玉蒙塵,其實更多是自身不夠硬,有時受到打擊多了,一蹶不振也有可能。

每個人對於生活的定義不一樣,但我想沒誰喜歡爛泥般生活,但凡前進,總會遇到挫折,經受壓力,有時還無法對外人訴說,此刻也就身邊這本無言的兄弟可以依靠了。


我深感自身受困於較低的情商,於是就去搜索解決之法,一些過來人基於自己的經驗提供了幾份書單,《學會提問》一書就進入了我的閱讀計劃。


我並沒有把書當成藥,認為讀了就會藥到病除,而是說有針對或者涉及到我當下困境的書籍的存在的這個事實就已經讓我心安很多,這也是幼時讀了幾本書所帶來的作用。


問題很大,那麼我就分解它,直至細小到可以找到答案,然後順藤摸瓜,溪流彙集成江海,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往往答案就在於知識的載體——書本上。


更何況未曾遠行我就知曉了非洲大草原的壯闊波瀾,外太空的群星閃爍,魔法世界裡的絢麗多彩,當下政治的錯綜複雜。

我們受困於自身,卻有無言兄弟幫我們掌握整個天地,放著這般坦途視而不見,卻去鑽進那番狗苟蠅營,要知生活不止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最不濟,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多讀幾本書也有助於你興風作浪,勝過你腹中無墨,徒增尷尬。

世人皆說讀書好處多多,我獲得了當下最需要的靜心。


讀書成聖賢,古之人誠不我欺。


以上這一切,都是《曉松奇談》帶給我的感想。


近幾年,由於急躁心態的影響,喜歡的書籍都沒法耐下心去閱讀,更遑論一期一期得去追一些節目,只有兩個例外,一個是《奇葩說》,另外一個就是《曉松奇談》。

追《奇葩說》又是一個故事,只是今天重點說《曉松奇談》,就暫且按下不表。


很早一次在網路上隨意瀏覽時,不小心點開了一檔視頻節目(即原來的<曉說>),就看到高曉松坐著,旁邊掛著一幅歐洲地圖,彷彿指點江山般隨意點評著各地的地理風俗。


我一向對能夠侃侃而談的人懷有敬佩之意,更何況他談天說地中還夾雜著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親身經歷的硬貨,於是我就津津有味的看完了那一期。


14年世界盃期間,工作也不忙,有更多時間泡在網上,閑來無趣就搜索起這個讓我念念不忘的節目,「曉」字一輸入立馬彈出《曉松奇談》。


時值世界盃,當時的節目也就講的各個足球強國之間的恩怨情仇。

我特別佩服那些具有深厚知識儲備量然後能夠深入淺出的以隨意態度輸出的人,他們或高談闊論,或侃侃而談,或付諸於筆,使其躍然紙上,等等等等,我總感覺這種人身上有種耀眼的光,讓我從心底里去膜拜,恰巧,《曉松奇談》里的高曉松就屬於這類人,深深得把我折服了。


我很少了解娛樂、演繹圈的事情,對於高老師也只是略有所耳聞,也是看到這個節目才去刻意的科普了一下他的過往,也就僅此而已。


我從小就喜歡讀武俠小說,一心嚮往那絢爛世界裡可以任意行走江湖的高手們,我看到高老師在那裡隨性的開摺紙扇,評點著江山,愣是被我瞅出了點俠意。


我欣喜若狂,跟同事們極力推薦這個節目,直到一個同事不以為然得說道只是靠著節目組集體的力量罷了。


我並未到把這個節目及曉松老師神化的程度,也就沒特別大的失落,只是心裡增添了些不快而已,細細思考他說的也不無道理,人力終有盡,但是不妨礙我每期不拉繼續津津有味得看下去。

《曉松奇談》之於我的意義不僅在於它很下飯(每期都是在做飯進餐階段觀看),而且它指明了讀書這條路的方向及意義。


什麼書該讀、什麼書該棄,這不是重點,重點在於讀完是否有所收穫,《金瓶梅》這般稱得上很黃的禁書在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不需要我去贅述。


讀書多了、看書雜了有時候就會鑽牛角尖,讀這些都有什麼意義?即便我知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道理,但是這一切並不能夠改善我當下拮据的生活狀態,越想越深,越鑽越擰,讀書的心態全無。


缺少什麼就訴求什麼,我是個木訥不懂得言談的人,要知道節目中侃侃而談的曉松老師真有一種光,那種風輕雲淡的感覺讓我嘆服,即便他背後的工作室做再多的課業,他自身沒有足夠的底蘊也無法做到這般駕輕就熟。


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往來無白丁,但他依舊閱覽了海量的書籍乃至敢於稱謂自己是讀書人;我只是個戰五渣,在這個信息爆炸獲取資源大大便捷的時代我還在猶猶豫豫得思考著讀書的意義,進而還放下了書本。


我自己都為自己的態度而感到羞愧,這大抵就是《曉松奇談》給我帶來的衝擊之一。


這個時代發展的很快,快到讓我們無法沉下心去,什麼都想要,於是什麼都失去了。


幼時是沉迷於書中世界的絢爛多彩,大了懂得多了思想壓力也驟增,卻不如小時那般純粹了,連讀書都開始斤斤計較起來。


前不久我重拾閱讀的習慣,每晚吃完飯刷完碗,把網路一關,重新進入那個兒時心心念念的世界,放下算計,卸去壓力。


讀書的種類也不去計較,心血來潮,從《李明博:經營未來》跳到《三體》也是有的。名人傳記也好,科幻小說也罷,我們更多的是從那個世界看到自己。


對於像我這種剛踏入職場的青年來說,我們銳意進取,渴望獲得重視,但是往往事與願違,我們認為是珠玉蒙塵,其實更多是自身不夠硬,有時受到打擊多了,一蹶不振也有可能。


每個人對於生活的定義不一樣,但我想沒誰喜歡爛泥般生活,但凡前進,總會遇到挫折,經受壓力,有時還無法對外人訴說,此刻也就身邊這本無言的兄弟可以依靠了。


我深感自身受困於較低的情商,於是就去搜索解決之法,一些過來人基於自己的經驗提供了幾份書單,《學會提問》一書就進入了我的閱讀計劃。


我並沒有把書當成藥,認為讀了就會藥到病除,而是說有針對或者涉及到我當下困境的書籍的存在的這個事實就已經讓我心安很多,這也是幼時讀了幾本書所帶來的作用。


問題很大,那麼我就分解它,直至細小到可以找到答案,然後順藤摸瓜,溪流彙集成江海,問題也就不再是問題,往往答案就在於知識的載體——書本上。


更何況未曾遠行我就知曉了非洲大草原的壯闊波瀾,外太空的群星閃爍,魔法世界裡的絢麗多彩,當下政治的錯綜複雜。


我們受困於自身,卻有無言兄弟幫我們掌握整個天地,放著這般坦途視而不見,卻去鑽進那番狗苟蠅營,要知生活不止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最不濟,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多讀幾本書也有助於你興風作浪,勝過你腹中無墨,徒增尷尬。

世人皆說讀書好處多多,我獲得了當下最需要的靜心。


讀書成聖賢,古之人誠不我欺。


以上這一切,都是《曉松奇談》帶給我的感想。


誰是高曉松, 我不認識,我只認識矮大緊。嗯?你們不認識矮大緊,那麼容我上張圖。我特別找了張萌萌噠款的,不用謝,我就是一直善解人意的小公舉

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曉松奇談》

說起曉松奇談這個節目,我先不說這節目本身好不好,但就是每次他一出來就是頭仰這個角度,滿屏就是一個大頭,我都覺得辣眼睛,所以,我每次都不看畫面只聽聲音,實在是有點辣眼睛。

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曉松奇談》

其實我挺不耐煩他的,他說他不誇美國,但言詞間對美國多人誇讚,我有時候非常想甩他一臉,美國那麼好,你丫就甭回來了,呆著吧,回來幹嘛啊,掙錢吶!不要吃著人家飯還說做飯的人丑,行不。

但是他確實知識量夠豐富,尤其喜歡聽他談各種國事實力,對於我這種完全不懂的女死宅來說,反正他說什麼我就信什麼,也講過一些中國古代的瑣事,諸如婚姻制度青樓鏢局,還有帶著一種矯情的得瑟講老北京的城,老北京人和老北京的人事兒,其實我還是挺樂意聽的。

怎麼說呢,一期比二期好,可預見性的,二期比三期好,三期比四期好,我不是說這個節目就他媽要完蛋,而我感覺矮大緊有點膨脹。

哦,高曉松還自建了圖書館,力求讓自己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是就算你是白丁,拿著身份證可預約前往,完全不收費,圖書館名字叫《雜?書舘》(雜是雜的繁體),。而且他還會不定期和朋友們在那開文史沙龍,奇聞說今古,逼格是相當高。

如何評價高曉松的《曉松奇談》

建議大家無聊又不想看書的時候還是可以聽聽曉松奇談呢,三人行必有我師,何況高曉松還是有點真材實料和一顆愛讀書的心。除了曉松奇談其實還有一檔脫口秀節目深得我心,那就馬未都老爺子的《嘟嘟》裡面多是於古玩有關,相當的長見識。我是馬未都老爺子的粉。在這裡強推一波。

不管高曉松也好,矮大緊也好,只要他不作不妖不裝X,我還是很願意聽他叨叨的,希望以後多叨叨一點歷史相關的東西,唉,也不知道高曉松能不能看得到呢。

·············又開始吐槽的除魔小能手········



  1. 高曉松傳達的世界觀和生活態度。「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遠方」,這樣的句子是文學性表達,世界應該是苟且與遠方交相輝映的。苟且,是一種介於希望和絕望之間的調和狀態,一邊幻想著改變,一邊無可奈何於事實。比苟且更慘的境地就是苦難了。苦難、苟且、遠方,人們常把苟且和遠方對立起來,一方面是表達的暢快,一方面是對現實的逃避心態。不僅僅遠方才有詩,苦難中閃耀的光輝也不乏詩性。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流傳千古。真正的大詩人,不會刻意迴避苟且。

  2. 《曉松奇談》的節目定位,是一檔人文歷史類的脫口秀節目。節目的性質決定著內容要通俗、喜聞樂見,最重要一點要吸引人。

  3. 如何吸引用戶關注這檔節目。一是靠高曉松的名片:知名音樂人、導演等;二是靠「奇」,要和別的同類節目不一樣,節目名稱中的「奇」字,就告訴受眾這裡會有新奇的內容、新奇的論調。如果按照傳統的結構講故事,例如歷史老師教學模式(袁騰飛)、百家講壇模式(易中天),可能效果就不太好了。

  4. 說到底是一檔商業脫口秀節目,並不比肥皂劇多出多少影響來,只是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發展和內容為王的發展規律。這不是一檔可以反覆看的節目,內容僅供茶餘飯後的談資,不可全信,節目中的內容有錯訛的地方。

    以上。


他見聞確實多,去過的地方也多,讀過萬本書也行過萬里路,大學時候還是工科出身,還製作因為拍過電影,他的脫口秀節目確實值得一看。

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歷史是勝利者的玩物」這句話。比如美國殺過成千上萬的印第安人,比如那些臭名昭著的獨裁者如何蠶食百姓,比如《雅爾塔協議》如何齷齪地劃分這個世界。

曉松奇談讓我打開眼界,認識到自己知識的匱乏,不說他是真是假,是否經得起考證,在我看來都是一些很有意思的東西,從中進行吸收。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羅振宇在《奇葩說》第四季的表現?
如何評價奇葩說辯手卡姆的表現?
奇葩之王是肖驍不是陳銘,下一季的奇葩說你還期待嗎?
如果跟《奇葩說》辯手辯論是什麼體驗?

TAG:影視 | 影視評論 | 高曉松 | 如何評價X | 奇葩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