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一直以來,性侵案本身就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發生在隱密空間,缺乏目擊證人;不一定有其他物證。因此被害人證詞成為唯一證據。而其中兒童性侵案就更加複雜。

如果孩子遭遇了性侵,你的孩子可能還會面臨「二次傷害」,而這樣的傷害來自於社會,更可能來自家庭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在台灣,兒童遭遇性侵害的新聞不時浮現在社會新聞版面上,引發一陣議論。但事實上,有更多的案件並沒有被公眾注意到。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5年一年中,0歲至未滿6歲兒童性侵受害者有235人;6至12歲的兒童,則有903人遭到性侵。每一樁遭起訴的性侵疑案里都有一個秘密,但探詢秘密的過程,卻可能因為方法不對,例如檢警詢訊問過程粗糙,詢問技巧錯誤,或是詢問環境讓當事人無法安心等,反而讓真相深埋土裡,或者因此製造了冤假案件。

有研究表明,在面對孩子的慘痛經歷時,父母往往很少或很難提供持續有效的心理幫助。孩子發生不幸,最心疼的當然是父母。但許多父母會將自己的心理創傷又變相轉移給孩子,造成家庭內的二次傷害。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庭內「二次傷害」的預防措施

1、父母不要過分內疚和自責,孩子受傷害,並不是你們的錯,父母自身健康強大的狀態是孩子最有利的支柱;

2、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陳晶琦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當兒童報告有性侵犯發生時,幾乎所有的都是可信的,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在遇到性侵犯事件時及時告知家長,以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再次發生;

3、不要指責孩子,因為父母的負性態度會直接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龍迪,對兒童性侵犯保護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她曾說過,如果她的孩子經歷了這樣的傷害,她會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沒有任何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是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天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4、帶孩子積極生活,不沉浸在傷害中,更不要反覆提及事件刺痛孩子。父母應該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逐步帶著孩子走出事件中心,用一些快樂充實的回憶來覆蓋陰影;

5、父母應該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有必要的時候,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和諧才能有利於孩子心靈的治癒。孩子受到傷害後,家庭成員應該努力克服痛苦,帶孩子一起走出來,因為家庭是促進創傷康復最有效的資源。總結兒童性侵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悲劇的發生。但是如果不幸事件變成了現實,那麼我們能該做的,就是努力保護孩子。家人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支柱支撐孩子,但也有可能成為最鋒利的匕首刺痛孩子。遭受不幸並不是孩子的錯,給孩子一個擁抱,不要以家人的名義,給她帶來二次傷害。


今日北京紅黃藍幼兒園事件刷爆朋友圈,估計誰也沒有想過這麼快又見到一間幼兒園出事,目前事件仍在調查中,卻也足以讓許多家長不禁抱緊懷中的孩子。那麼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一直以來,性侵案本身就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發生在隱密空間,缺乏目擊證人;不一定有其他物證。因此被害人證詞成為唯一證據。而其中兒童性侵案就更加複雜。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如果孩子遭遇了性侵,你的孩子可能還會面臨「二次傷害」,而這樣的傷害來自於社會,更可能來自家庭,還有可能是偵辦案件時的問詢,所以如何挖掘「說不出」的傷痛,這點不妨來看看台灣的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這是一個不太罕見的情境:警察局的桌邊,稚幼的孩童正在接受詢問。處在一個未經遮掩的空間,身旁嘈雜的人聲不時鑽進孩子的耳朵,打斷他的思緒;路過的員警好奇的問:「這是在問什麼案件?」「性侵。」記錄的員警稍微抬眼回應一句。問話的人瞄了孩子一眼,「喔,這一個被性侵喔?!」孩子漲紅臉,不願再多說一句。

在台灣,兒童遭遇性侵害的新聞不時浮現在社會新聞版面上,引發一陣議論。但事實上,有更多的案件並沒有被公眾注意到。根據衛生福利部的統計:2015年一年中,0歲至未滿6歲兒童性侵受害者有235人;6至12歲的兒童,則有903人遭到性侵。每一樁遭起訴的性侵疑案里都有一個秘密,但探詢秘密的過程,卻可能因為方法不對,例如檢警詢訊問過程粗糙,詢問技巧錯誤,或是詢問環境讓當事人無法安心等,反而讓真相深埋土裡,或者因此製造了冤假案件。

在美國,便曾經出現因為詢訊問過程的瑕疵,造成嚴重的冤案。專長司法心理學的台大心理系助理教授趙儀珊以美國著名的McMartin審判為例,1983年,美國加州一所學前兒童學校的老師,被一位學童母親指控對自己的兒子性騷擾。其他家長帶著自己的孩子到兒童治療機構進行詢問,在工作人員「誘導」下,其他孩童紛紛提出遇過類似的性騷擾情形。

性侵疑雲爆發後,共有近350名曾經就讀過該學校的兒童表示曾有被性侵經驗,學校負責人與教師全數列為被告。在經過7年的調查、訴訟過程,被告才終於獲得無罪判決。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 未經訓練的詢訊問 孩童二度傷害

性侵案件本身就具有相當的特殊性:它發生在隱密空間,缺乏目擊證人;不一定有其他物證。因此被害人證詞成為唯一證據。一旦證詞遭到「污染」,後續的司法程序上可能出現難以定罪或是冤假錯案。因此如何保持證詞真實性,成為兒少性侵案件中特別重要的議題。

在前述的McMartin案里,凸顯了兒少性侵案件的首要問題:兒童或智能障礙者在口語能力上,相較於一般成人,較無法邏輯流暢的完整訴說,且環境壓力與詢訊問方式,再再都影響了孩童回答的真實程度。

這幾年,台灣司法體系內也逐漸發覺,詢訊問過程的「誘導」提問,讓證詞本身蒙受許多質疑。例如過去台灣警政單位對於兒少性侵併沒有特殊的警察訊問流程,孩子疑似遭遇性侵或猥褻,經通報後帶到警局做筆錄時,不但得在開放、人來人往的空間被問話,問話的也往往是未經訓練的男警。這樣的環境,影響了筆錄本身的真實性。

擔任社工6年的小琪(化名)接受訪問時無奈地笑著說,「男警不是問的很露骨,直接問說:『那你講一下你是怎樣被性侵』;要不然就是問不出口,囁囁嚅嚅半天。」

翻了翻白眼,小琪說,每每遇上這種只會問「人事時地物」的警察,社工就得不時的協助引導孩童說出細節。「我們社工陪同做筆錄,一方面就是去跟警察吵架,維持孩子可以在沒有壓力的環境講出事情。」

另一方面,社工要協助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來問問題。小琪舉例,「像警察常常會問:『你有沒有反抗?為什麼不反抗?』孩子可能根本不理解什麼是『反抗』,這樣的問題他答不出來。那我們可能會協助問孩子:『爸爸進去你房間時你覺得怎麼樣?會不會害怕?』來幫忙釐清孩子面對性侵或猥褻時的情緒反應。」

意識到兒童或智力障礙者在詢訊問過程需要更耐心對待,這兩、三年下來,在社工與民間團體的努力下,筆錄訊問方式已逐步改善,盡量會選在私密的空間進行,另外不論男女童也規定得要女警執行,同時必須有社工陪同。

而除了「硬體」上的改進,警政單位也開始注意到軟體方面——詢訊問技巧的精進。其中最重要的是把司法心理學(forensic psychology)的應用引入辦案過程。

「如果能夠在一開始的訊問中就保持證詞的品質與真實性,不但可以減少被害人上法庭接受訊問的機率,也不會有因為多次訊問,導致前後不一的情形。」

另一方面兒童對於環境壓力相對敏感,當他們意識到空間里的權力關係時,很容易屈從於這樣的關係。目前正協助冤獄平反協會處理一樁性侵害冤錯案的黃致豪律師舉例,當他刻意以錯誤訊息詢問小孩,例如:「我們剛看到的是黃色布偶裝的人,對不對?」但事實上明明是「紫色恐龍裝」,可是孩童卻會屈從於有權力的那一方,選擇回答:「對啊!」同時回過頭修正自己的記憶,再向第三人覆述時,說出:「我們剛剛看到一個穿黃色布偶裝的人」。

或者檢警不斷重複同一個問題時,孩童容易以為他一開始的答案「是錯的」,而傾向調整成對方「想要的答案」,因此當檢警問「爸爸有沒有摸你?」,重複問了五、六次後,孩童的答案會從「沒有」變成「有」。

另外當家庭中的成員可能因為爭奪撫養權,或者成員關係出問題時,兒童便有可能「被教導」說出某種性侵的情節。「像我遇過一個案子,小孩指稱奶奶和爸爸對他性侵。後來才發現,是因為母親覺得奶奶和爸爸對她不好,所以在詢問的過程中,刻意導向奶奶和爸爸是加害者。」李翠玲說道。

司法不只要能「找到人」,還得「找對人」。如何「找對人」,仰賴偵辦過程中的科學專業協助。台中地檢署在經過「司法訪談」培訓後,漸漸學會在詢訊問之初先和當事人建立關係,並使用「開放式」問題詢問。「例如小孩說『有人摸我』,那我們就會順著他的話繼續問:『可以跟我說摸哪邊嗎?』」李翠玲說,當檢察官改變詢訊問方式後,即便詢訊問時間與過去進行筆錄的時間差不多,「但你會發現,小孩可以給你的資訊豐富很多,也比較能讓小孩說出事件的細節與全貌。」

擔任檢察官17年的李翠玲分享,詢問技巧的改進,讓過去頂多只能掌握「事髮狀況」的筆錄內容,如今可以呈現出更多事實,「像我之前遇到一個案子,當事人透露姊姊也有被性侵,但姊姊一直不願說,再改善詢問方式後,姊姊終於吐露真相。」

  • 不只是辦案 更是處理人

另一方面,這幾年社政與警政的合作,也逐步改善兒少性侵案件的偵辦審理過程。「像檢警不會去深入了解一個家庭的狀況,但是社工會,社工的責任是要找出這個家裡的秘密,釐清隱藏在家庭里的關係問題。現在法院開始會重視這一塊,也會找社工去協助。」小琪說道。

尤其發生兒少性侵案件的,大多數會是「高風險家庭」,本身就存在著許多困境亟需援助,「『司法』只是性侵案件處置中的一部分,後面還有一大塊是被害人怎麼回到正常生活、怎麼回到一個正常的家。而這些部分,不是司法有能力介入的。」

而司法鞭長莫及之處,正是社政得要遞補上的地方,隨著社工逐步協助修補家內成員的關係,降低家庭風險,才能真正化解受害者在家內受到的傷害。「我曾經遇過一個個案,小女生被媽媽同居人性侵。一開始媽媽不相信女孩說的話,經過我們介入協助,媽媽才慢慢願意相信。之後我們建議母女兩人做家庭諮詢,改善兩人關係。因為小女生很需要母親的情感支持,而母女關係,正是他們家庭里的核心問題。」小琪說道。

意識到兒少性侵案件,還牽涉了家庭成員錯綜複雜的關係後,「現在我們檢察官訊問時,也得注意孩子不願說出真相,是否背後有什麼原因,像是爸爸可能是家裡經濟支柱,不能讓爸爸被抓去關;或是媽媽有憂鬱症,孩子擔心說出真相媽媽無法承受。」李翠玲說,當詢訊問的內容呈現越多細節,檢警也慢慢發覺自己不只是「辦案」,而是在處理「人」;不只是緝拿真兇,還得學會連結資源,去改善一個「人」的生活。

「即使有經過『司法訪談』培訓,但實際經驗還是很重要,如果人力一直輪調,每次接手的都是新進女警,筆錄品質還是難以維持。」

  • 加強立法

台灣去年底將「司法訪談」機制納入,重視司法心理學在訴訟程序中的功用,藉此回頭改善詢訊問技巧,企圖讓真相更有機會被說出。

「一個好的訴訟過程,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我們之前有個個案,兩姊妹被父親性侵,每天晚上姊妹倆人都不敢睡覺,怕父親又進房對她們做些什麼。兩個孩子只敢在課堂上睡,因為那是她們唯一能安心睡著的時刻。」

後來學校老師相當敏銳,察覺孩子整天在課堂睡覺,似乎有異狀。經過通報後才發現有家內性侵的問題。為了協助兩姐妹重新回到正常生活軌道,社工找到之前離家的媽媽,同時為母女三人申請輔助金,協助她們做點小生意。「兩姐妹在情感與經濟上獲得資源,漸漸覺得自己的人生似乎變得有各種可能。」

第一線婦幼隊的女警人力,同樣也會因為職務調動而難以讓經驗延續,「即使有經過『司法訪談』培訓,但實際經驗還是很重要,如果人力一直輪調,每次接手的都是新進女警,筆錄品質還是難以維持。」李翠玲也同樣透露出對於人力資源的憂慮。如何讓人力資源補足,成為下一階段的考驗。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 性教育

20年來,司法與社政共同編織著安全網,讓它更加綿長。但如今還需要更多資源投注,這張網才足以承接墜落的人們。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傷痛過後,回到一個安全的地方,安心長大。

在這個沒有性教育的國度,你是怎麼無師自通的?

別再說「女孩子們保護好自己」了,告訴孩子「不要變成強姦犯」吧

「尺度太大」的性教育是教壞小孩子的洪水猛獸嗎?



2015年8月6日《廣州日報》報道了一名16歲少女遭父親猥褻多年,母親卻要求女兒忍耐的新聞。

1.小梅今年16歲,在8月3日當天被父親在白雲區某地當街暴打。隨後媒體記者調查發現,小梅被打的真正原因是她被親生父親猥褻多年。原來,從小芳十三四歲開始,父親就開始對她動手動腳,她曾被要求與父親同睡在一張床上,如果不服從就會被打。這位父親的猥褻行為被鄰居發現斥責後還不知收斂,而面對女兒勇敢說出真相,卻受到母親的訓斥:「你要不要臉?」其實小梅的母親早知道丈夫猥褻女兒,卻希望女兒聽話將大事化小,並埋怨女兒不該報警把家中頂樑柱的父親關起來。這位母親說,「她(女兒)可憐,我也可憐。」她甚至還央求女兒:「你爸被關了,我怎麼辦?!」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2.這個新聞讓人很是憤慨,不得不說這個愚昧的母親,正在朝著毀滅女兒的道路上行進。心理學研究發現,兒童在經歷性侵害後,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心理干預和治療,很容易對其身心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孩子受到性侵害一般都會造成自己行為舉止的波動,性格的改變,甚至有的會表現一種非常規的叛逆行為,出現逃學、離家出走、攻擊行為、自暴自棄、吸毒、自殘自殺等。性侵犯的時間和頻繁度關係到這些行為的發生程度。

3.新聞中的小梅多年受到親生父親的猥褻,母親卻視而不見,甚至對女兒妄加斥責,這其實是對她的二次傷害,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無價值的,不值得尊重的。從小梅的某些異常行為可以看出,父母的錯誤已經導致孩子的問題出現。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4.其實在孩子受到性侵害等創傷事件發生的初期,對孩子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和幫助很是重要。緊急危機干預技巧之一就是安撫與傾聽。對於許多受害者來說,及早地開口說話,表達他們的經歷和情緒,這種情緒的宣洩其實是負性能量的釋放,也是對自己的保護。所以如果受害者哭泣,救援者應該選擇接納和共情,如果他們得到的是斥責,反而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傷害。

5.比如12歲的湖南女孩思思(化名),2013年,她被同村74歲老人性侵併產子的新聞被媒體廣泛報道。思思遭性侵的事情被父母知道後,內心創傷並沒有得到有效治療。父親為了收集證據抓犯罪嫌疑人不顧她的反對,堅持讓她把孩子生下來,這讓思思從此也恨上了父親。事後雖然兒童希望基金會給予了她積極的幫助,並安排她到北京某私立學校上學,但思思卻做出了割腕自殺、沉迷網戀、輟學、與網友發生性關係、墮胎等行為。當她2015年再次被媒體報道時,已經是第三次懷孕,而且還不知道肚子里的孩子是誰的。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6.

小悔和思思的悲劇無疑需要引起社會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重視,除了進一步加大法律上對侵害未成年人,特別是性侵害的打擊力度外,還需要加強對未成年人自我保護及性教育知識的普及。

特別是對於父母而言,平時就要教育孩子具有安全意識,比如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自己背心和內褲掩蓋地方不允許別人觸碰;別人對自己做出奇怪的事情,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同時在孩子遇到性侵害時,父母需要第一時間給孩子進行心理上的安撫和輔導,減少或避免孩子的心理創傷。



三色幼兒園之事不再贅述,事實或傳聞我們已經看得太多。之前的南京火車站公開猥褻幼女事件、重慶醫院姑父涉嫌猥褻事件、創業男神許豪傑被爆戀童癖、林肯公園主唱因童年猥褻陰影抑鬱自殺......這些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的,我們姑且稱之為「大事」。現在性侵、虐童已防不勝防。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家長到底該做些什麼呢?!


一旦自己孩子遇到侵犯,家長做到這5點,能將孩子的傷害減到最低

1. 首先仍要保證自己「故作鎮定」的狀態。

2. 如果孩子選擇告訴你,一定要大力表揚、鼓勵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流暢的親子溝通不但能避免孩子二次傷害。你對TA的肯定,還能很大程度上緩解侵犯帶來的挫敗感。

3. 如果孩子心理受傷不嚴重,不妨順勢「弱化」事件。

有些孩子在受侵犯後心理只是略有不高興,生活狀態沒有受到很大影響,甚至也覺得對方可能是在跟自己玩,只是方式令人不悅。這種情況,家長在面對孩子時,不妨就告訴TA那個人的確是在開玩笑,但一定不許再用此類方式。盡量「弱化」事件的後續影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4. 如果孩子心理受傷嚴重,一定要讓TA知道,TA是對的,是「那個人」做了錯事

有些孩子受到了嚴重的侵犯,或是心理承受力較差,出現了嚴重的心理應激反應。這時,家長一定要堅定地告訴寶寶:在這件事情中,你是對的,「那個人」做錯了!馬上警察就要去懲罰TA了!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得到了家長的肯定和表揚,孩子的心裡一下子就能安全、輕鬆許多。最後等事情結束,一定給孩子一個「交待」,告訴TA,壞人真的已經被懲罰了。讓TA知道,沒有人可以輕易傷害你!

5. 強烈建議,每個受到侵犯的孩子,都去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幫助。非常必要



如何辨識孩子是否受到性侵害,以及在處理疑似侵害行為時,家長如何問詢,以避免對孩子造成二次傷害。當孩子遭遇性侵害,家長應該讓孩子得到及時的心理安撫和干預,避免讓那負面影響將更深更長久,一直延續到成年,甚至終身。


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尚未過去,又有一大波幼兒園虐童消息襲來。在剛剛被輿論引爆的虐童案件中,我們看到不少未經處理的、兒童家長甚至兒童本人直面鏡頭描述侵害過程的視頻。殊不知,這樣的行為已經是讓孩子受到了二次傷害。等到孩子青春期萌動,了解了自己所發生的這一系列的事情,就會對孩子帶來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學習成績下降、心理極度扭曲等等的情況出現。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在性侵事件發生後,對孩子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很重要。首先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願,孩子說不想上學,就不要上學,說想休學,就盡量休學,這不是在縱容孩子,因為遭遇如此創傷,很難短期恢復。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理解和接納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緒表現和異常行為,因為,面對如此重大的傷害,什麼樣的反應都不為過,需要多長時間恢復都是合理的。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在沒有孩子同意的情況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爺爺奶奶等至親。不要責怪孩子,「你怎麼不喊救命」,「你怎麼不逃走」等等話語一定不要亂說,更不能急於向孩子了解「發生了什麼」,這會引起二次創傷。在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技巧。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父母還要與孩子溝通幫助做一些生理上的防範,儘可能避免例如懷孕等後續的傷害。家長的耐心和細心陪伴很重要,真誠地傳遞出你們依然愛她、信任她、理解她很重要,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允許她自己慢慢面對和處理。

幫助遭遇「性傷害」的孩子康復是很不容易的,康復的時間長短也會因為個體差異和方法的得當有很大的不同。如果可以,建議家長尋求專業心理諮詢師的幫助,或者在心理諮詢師的專業指導下幫助孩子。一定用堅定的語言告訴她:「這不是你的錯!」堅定而明確的正向回應能直接針對其內心深處的「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自我貶低」,會有效緩解受害者內心的「自恥感」,會有效幫助其完成「自我認知」的重建,促其「提升自我價值」。



可以說,在發生性侵後,孩子幼小的心靈上,蒙上了一層陰影的,真的是很難去除的,這個時候,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也不能讓時光倒回了,要做的就是及時疏導孩子,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可以從以下幾點做: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首要的是"對侵犯者進行研究"

侵犯者實施性侵犯一定是有緣由的。只有了解這些緣由,我們才能制定有效的預防措施。去聽侵犯者的故事,聽他們的成長經歷,會有很大啟發。

不能只停留在「生殖教育」層面更重要的是,要進行「身體權利」和人與人關係的教育。要讓孩子們有意識尊重別人的權利,保護自己的權利。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性侵犯對兒童主要有兩方面的影響:行為的影響:1.難以和他人建立信任、親密的人際關係2.妨礙成年後和異性交往能力3.害怕和他人身體碰觸4.病態情緒發展方面5.成為對兒童性侵害加害者6.患多重人格、精神分裂症

心理的影響:1.恐懼:有強烈的不安全感2.羞恥:覺得丟臉3.罪惡感:覺得這件事是自己的錯4.憂鬱、沮喪:時常自憐自艾。

父母應該讓孩子遠離對孩子進行性侵害的人。將罪犯繩之以法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但這需要父母收集充分的證據。如果因為沒有足夠的證據或者其他原因讓侵害者服法,父母要警告或想辦法讓侵害者遠離孩子。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總之,遠離性侵害者才能夠保護好孩子,如果是家裡的親戚,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孩子,如果是孩子的老師,父母要警告他不可以再接近並傷害孩子,或與學校協商離開這個班級。。



假如您的孩子不幸被性侵犯了,那麼我們一定要避免您的寶貝收到二次傷害


1、父母不要過分內疚和自責,孩子受傷害,並不是你們的錯,父母自身健康強大的狀態是孩子最有利的支柱;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陳晶琦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當兒童報告有性侵犯發生時,幾乎所有的都是可信的,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在遇到性侵犯事件時及時告知家長,以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再次發生;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2、不要指責孩子,因為父母的負性態度會直接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龍迪,對兒童性侵犯保護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她曾說過,如果她的孩子經歷了這樣的傷害,她會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沒有任何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是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天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3、帶孩子積極生活,不沉浸在傷害中,更不要反覆提及事件刺痛孩子。父母應該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逐步帶著孩子走出事件中心,用一些快樂充實的回憶來覆蓋陰影;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4、父母應該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有必要的時候,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和諧才能有利於孩子心靈的治癒。孩子受到傷害後,家庭成員應該努力克服痛苦,帶孩子一起走出來,因為家庭是促進創傷康復最有效的資源。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兒童性侵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悲劇的發生。但是如果不幸事件變成了現實,那麼我們能該做的,就是努力保護孩子。家人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支柱支撐孩子,但也有可能成為最鋒利的匕首刺痛孩子。遭受不幸並不是孩子的錯,給孩子一個擁抱,不要以家人的名義,給她帶來二次傷害。



1、父母不要過分內疚和自責,孩子受傷害,並不是你們的錯,父母自身健康強大的狀態是孩子最有利的支柱;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陳晶琦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當兒童報告有性侵犯發生時,幾乎所有的都是可信的,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在遇到性侵犯事件時及時告知家長,以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再次發生。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2.不要指責孩子,因為父母的負性態度會直接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龍迪,對兒童性侵犯保護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她曾說過,如果她的孩子經歷了這樣的傷害,她會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沒有任何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是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天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3.帶孩子積極生活,不沉浸在傷害中,更不要反覆提及事件刺痛孩子。父母應該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逐步帶著孩子走出事件中心,用一些快樂充實的回憶來覆蓋陰影;父母應該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有必要的時候,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和諧才能有利於孩子心靈的治癒。孩子受到傷害後,家庭成員應該努力克服痛苦,帶孩子一起走出來,因為家庭是促進創傷康復最有效的資源。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總結:兒童性侵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們任何人都不願意看到這種悲劇的發生。但是如果不幸事件變成了現實,那麼我們能該做的,就是努力保護孩子。家人可以成為最強大的支柱支撐孩子,但也有可能成為最鋒利的匕首刺痛孩子。遭受不幸並不是孩子的錯,給孩子一個擁抱,不要以家人的名義,給她帶來二次傷害。



1為了避免二次傷害,當孩子第一次受到傷害後,父母要採取一些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支柱。

父母不要過分內疚和自責,孩子受傷害,並不是你們的錯,父母自身健康強大的狀態是孩子最有利的支柱;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陳晶琦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當兒童報告有性侵犯發生時,幾乎所有的都是可信的,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在遇到性侵犯事件時及時告知家長,以避免性侵犯事件的再次發生;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不要指責孩子

因為父母的負性態度會直接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龍迪,對兒童性侵犯保護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她曾說過,如果她的孩子經歷了這樣的傷害,她會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沒有任何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是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天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

帶孩子積極生活,不沉浸在傷害中,更不要反覆提及事件刺痛孩子。父母應該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逐步帶著孩子走出事件中心,用一些快樂充實的回憶來覆蓋陰影;父母應該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有必要的時候,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和諧才能有利於孩子心靈的治癒。孩子受到傷害後,家庭成員應該努力克服痛苦,帶孩子一起走出來,因為家庭是促進創傷康復最有效的資源。



1.許多父母在得知孩子的遭遇後,不但沒有給予心理支持,相反會進一步刺激孩子。尤其是女性家長,由於其本身的貞操觀念,可能會指責孩子,一些不恰當的言辭會讓孩子覺得這是一輩子的污點,產生嚴重的自卑感。另外有一個名詞叫做強姦神話,即社會上不少人對性侵的觀念存在偏差,理性上我們都認為受害者應該被同情和幫助,但事實完全相反,無論是公眾還是權力部門甚至是受害者本人及其親屬。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2.部分父母會將悲劇的根源歸結到孩子身上,因此當孩子有其他表現不佳的行為時,就會有意識的,反覆的提及孩子的傷痛,希望以此來警告孩子,糾正其行為。這是一種很嚴重的傷害,孩子往往會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產生羞辱感,也會導致親子關係疏遠。在這樣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將來在個人心理和人際行為關係上也會出現很嚴重的障礙。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3、不要指責孩子,因為父母的負性態度會直接讓孩子產生嚴重的消極情緒,影響深遠。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龍迪,對兒童性侵犯保護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她曾說過,如果她的孩子經歷了這樣的傷害,她會做的,就是告訴孩子,「你沒有任何錯,無論發生了什麼,你都是爸爸媽媽心目中的天使」;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4、帶孩子積極生活,不沉浸在傷害中,更不要反覆提及事件刺痛孩子。父母應該在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後,逐步帶著孩子走出事件中心,用一些快樂充實的回憶來覆蓋陰影;5、父母應該學習科學正確的方法的安慰孩子,有必要的時候,應該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夫妻關係與親子關係的和諧才能有利於孩子心靈的治癒。



一、第一時間進行評估和心理創傷處理

  父母發現事情的當時,如果孩子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要帶孩子在第一時間報警,並及時進行醫療評估和心理創傷處理。醫療評估可以作為控告罪犯的證據之一。司法介入能夠迅速及時收集證明罪犯有罪的相關證據。同時父母要以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和語言,向孩子解釋身體受到的傷害,並同時告訴孩子身體很快就能夠康復。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二、消除孩子的懼怕心理

  父母要態度平靜地詢問孩子事情發生的具體細節,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憤怒或吃驚等情緒,那樣只會使孩子被驚嚇,不敢說出實情和具體細節,這樣孩子的父母就了解不到孩子受到的具體傷害。要鼓勵孩子將全部細節講出來,消除孩子懼怕被父母責備和打罵的心理。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三、讓孩子遠離侵害人

  父母應該保護孩子,讓孩子遠離已經對孩子進行性侵害的人。能將罪犯繩之以法自然是最大快人心的事情,這就需要父母收集充分的證據。但如果因為沒有足夠有效的證據或者因其他原因讓性侵者服法,父母也要嚴重警告性侵者遠離自己孩子。

發生性侵後要如何避免對孩子的二次傷害

其實在孩子受到性侵害等創傷事件發生的初期,對孩子進行心理方面的疏導和幫助很是重要。緊急危機干預技巧之一就是安撫與傾聽。對於許多受害者來說,及早地開口說話,表達他們的經歷和情緒,這種情緒的宣洩其實是負性能量的釋放,也是對自己的保護。所以如果受害者哭泣,救援者應該選擇接納和共情,如果他們得到的是斥責,反而會加重他們的心理傷害。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李彥宏的「罪己詔」》這篇文章?
此岸 | 威脅美國與日本的「孤獨死」,離我們有多遠?
《無恥混蛋》為什麼昆汀要在電影院殺死希特勒?
有一個非常愛面子的老爸/老媽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為什麼現在這麼多年輕人選擇獨居?

TAG:法律 | 社會 | 未成年人 | 性侵犯 | 傷害 |